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是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基因表达的最主要的调控区.采用杂交和测序的方法对草鱼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定位、克隆并测定了控制区及其旁侧的tRNAPhe、rRNAPro和rRNAThr三个基因的序列,与多种脊椎动物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结构分析.草鱼线粒体控制区全长927bp,含有与酵母和爪蟾线粒体启动子相似的序列,其CSBⅠ、CSBⅡ和CSBⅢ序列与其他几种动物的CSB比较相当保守,TAS与其回文基序可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成为H-链复制的终止信号.草鱼线粒体tRNAPhe、tRNAPro和tRNAThr可折叠成三叶草形二级结构,其基因具有许多不同于细胞质tRNA基因的结构特点,可能反映了线粒体tRNA与线粒体核糖体具有不寻常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83.
热带地区已有大量原始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了明确热带原始林转变为其他土地类型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选择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龄大于100年的原始林(VF)、10年生次生林(SF)、12年生槟榔林(AF)和35年生橡胶林(RF),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持水性能和水源涵养功能指数(SWI)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原始林相比,表层土壤(0~10 cm)中,其他土地类型土壤持水性能指标均降低,12年槟榔林各土层指标均最低.土壤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与植被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表明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紧实度的改变是土壤持水性能变化的重要原因.与原始林相比,次生林、槟榔林和橡胶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别减少27.7%、54.3%和11.5%,不同土层的差异各异,橡胶林仅表层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植被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可解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变量的83.3%.土地利用转变显著改变了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相比12年槟榔林,35年橡胶林能更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地管理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减少土壤紧实度可改善土壤持水性能及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不同血清型pfs基因的序列差异,并开展其编码蛋白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Mtan,又称Pfs)的催化活性研究。【方法】PCR扩增9株不同血清型RA的pfs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Cold-RA-pfs,表达、纯化RA的重组蛋白Mtan(RA-Mtan);测定RA-Mtan对底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的催化活性,运用哈维弧菌报告菌株BB170检测催化底物的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活性。【结果】对RA的pf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RA的核苷酸一致性在93.9%-100%之间;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RA-Mtan呈可溶性表达;酶活测定表明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a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时,可产生浓度为176.7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I-2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生的AI-2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RA不同血清型的pfs高度保守,RA pfs基因的编码产物RA-Mtan在体外具有催化SAH的活性,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SAH时,能产生有活性的AI-2,为进一步研究pfs对RA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Choosing the culture system and culture medium used to produce cells are key steps toward a safe, scalable, and cost‐effective expansion bioprocess for cell therapy purposes. The use of AB human serum (AB HS) as an alternative xeno‐free supplement for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 cultivation has increasingly gained relevance due to safety and efficiency aspects. Here we have evaluated different scalable culture systems to produce a meaningful number of umbilical cord matrix‐derived MSC (UCM MSC) using AB HS for culture medium supplementation during expansion and cryopreservation to enable a xeno‐free bioprocess. UCM MSC were cultured in a scalable planar (compact 10‐layer flasks and roller bottles) and 3‐D microcarrier‐based culture systems (spinner flasks and stirred tank bioreactor). Ten layer flasks and roller bottles enabled the production of 2.6 ± 0.6 × 104 and 1.4 ± 0.3 × 104 cells/cm2. UCM MSC‐based microcarrier expansion in the stirred conditions has enabled the production of higher cell densities (5.5–23.0 × 104 cells/cm2) when compared to planar systems.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moderate harvesting efficiency attained, (80% for spinner flasks and 46.6% for bioreactor) the total cell number recovered was lower than expected. Cells maintained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after expansion in all the culture systems evaluated.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using AB HS) was also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Establishing scalable xeno‐free expansion processe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a GMP compliant large‐scale production platform for MSC‐based clinical applications. © 2017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Biotechnol. Prog., 33:1358–1367, 2017  相似文献   
88.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决定的方式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分子机制更是不清楚。在大部分脊椎动物中,雌激素在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中扮演重要的调控作用。实验通过对性别分化前胚胎进行雌二醇(E2)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处理,研究雌激素在中华鳖性腺分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雌性比例49%)相比,E2处理组中雌性中华鳖仔鳖比例显著增加,高达92.3%;而在AI处理组中,雌性比例显著下调至13.1%。HE染色分析表明,ZZ(雄性)和ZW(雌性)胚胎分别经过E2和AI处理后,ZZ和ZW性腺结构呈现明显的雌性化和雄性化特征。同时,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E2能显著降低雄性性别关键因子DMRT1和SOX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I则表现相反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雌激素通过抑制雄性性别关键因子DMRT1和SOX9的表达来抑制雄性分化,促进雌性分化,揭示雌激素在中华鳖雌性性别分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9.
利用离子交换与凝胶过滤层析 ,从n dodecylβ D maltoside(DM)处理的集胞蓝藻SynechocystisPCC6 80 3细胞粗提液中 ,首次分离到两个包含NDH疏水亚基NdhA的亚复合体。酶活性分析表明 ,分离到的NDH亚复合体具有NADPH 氮蓝四唑 (NBT)氧化还原酶活性 ,以NADPH为电子供体可以还原铁氰化钾、二溴百里香醌 (DBMIB)、二氯酚靛酚 (DCPIP)、duroquinone以及UQ 0等质醌类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的院内感染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院内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合理使用G—CSF及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