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韦光富  包玉  王志泰  陈信同  于子涵  葛虹艺 《生态学报》2022,42(24):10011-10028
为探讨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的斑块效应,以贵阳市建成区城市遗存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不同山体以及坡向、坡位的植物多样性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地表粗糙度(SR)和分维数(Fd)指数外,23个城市遗存山体的斑块特征指标斑块面积(Pa)、表面积(Sa)、斑块形状指数(PSI)、破碎度(F)、相对高度(Rh)、平均坡度(As)、平面曲率(Hc)和剖面曲率(Pc)等指数差异比较大;不同城市遗存山体的植物群落整体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植物多样性各指数均与城市遗存山体的斑块特征指数F、Hc、Pc、Pa和Sa有相关性,与Rh、Fd、SR、PSI和As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坡位植物多样性各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响应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山顶>山脚>山腰。不同坡向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响应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总体而言,城市遗存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斑块效应,城市遗存山体斑块的F、Hc和Pc指数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能对多山城市遗存山体生境保护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姜康  包刚  乌兰图雅  张雯  姜莉  刘超 《生态学杂志》2019,38(8):2490-2499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上分析了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虽然S-G方法略优于HANTS方法,但两者均对返青期识别的影响较小,总体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较适用于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识别;蒙古高原平均返青期在124 d左右,其中,西南部和肯特山脉地区返青期最早,杭爱山脉和大兴安岭西侧返青期最晚,总体上呈微弱的提前趋势(-0.04 d·a^-1);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看,杭爱山脉地区呈明显的推迟趋势,而在大兴安岭、肯特山脉、大湖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呈明显的提前趋势;除森林植被外(-0.67 d·a^-1),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变化不明显;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与返青期前特别是3月份的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一年秋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司马光家族延续了上千年,家谱记载较为完整,为谱牒学、历史学、遗传学等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材料。本研究对11个声称为司马光后代的家族进行了Y-STR分型,结果表明有5个家族的STR单倍型彼此之间十分接近,同属下游单倍群O1a1a1a1a1a-F492+,F656-。因此,我们推断司马光家族的父系遗传类型极有可能属于此单倍群。同时,我们使用BATWING法逐层计算所有支系的最近共祖时间,其结果与根据谱牒资料构建的家族谱系图非常吻合。本项研究为从遗传学角度研究现代家族的父系谱系和重构家族谱牒材料提供了参考,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家族以及西晋司马王室的源流。  相似文献   
994.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最恶性的颅内肿瘤,但其治疗方式在过去数十年未有突破. 随着近年精准医学和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胶质母细胞瘤背后多维基因组学的复杂机制成为可能. 其中继发胶质母细胞瘤及与其配对的原发肿瘤是十分珍贵的数据,可用以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在时间和空间轴上的演化以及治疗对肿瘤的影响. 本综述阐述胶质母细胞瘤的复杂性,包括各种驱动突变、空间上的异形性和不同的演化方式;此外,会讨论如何将这些基因学上的发现应用在肿瘤预后的预测以及精准治疗上.  相似文献   
995.
包云轩  王明飞  陈粲  陆明红  刘万才 《生态学报》2019,39(24):9351-9364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的初始迁入与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密切相关,除华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提前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经过该区的时间外,在其他稻区两者基本同步;东亚夏季风北边界在不同稻区首次和二次出现的早晚对该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向北迁入的始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各稻区北迁的高峰期一般都发生在东亚夏季风控制范围内,其中6月中旬—8月上旬东亚夏季风活动范围到达30°N以北地区,此时是我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北界在本30°N以北地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稻纵卷叶螟年发生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 8月中下旬是东亚冬、夏季风的转换期,也是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混合迁"发生期,此时,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北部迎来初次南迁峰;9月后东亚夏季风开始南撤,东北冬季风快速南下,稻纵卷叶螟种群也随之不断向南迁飞。(4)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江淮稻区特大爆发的大气背景是:6月末—7月的强西南季风使沿江稻区迁入虫量比常年显著增加,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向江淮稻区迁入奠定了虫源基础;7月份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使喜湿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进一步向沿江和江淮地区聚集;8月份东亚夏季风的回撤偏晚以及9月份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北部的相对偏暖,使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在当地滞留时间偏长、南迁起始期和高峰期异常偏晚。  相似文献   
996.
木聚糖(xylan)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其丰富,在农作物和农林剩余物中大量存在。随着能源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对木聚糖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木聚糖酶(xylanase)是可以将木聚糖降解为低聚木糖和木糖的一类水解酶,近年来,为了实现木聚糖酶的高产、高酶活表达,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就木聚糖酶异源表达(heterologous expressio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鲍佳音  包海鹰  杨树东  王辉 《菌物学报》2019,38(7):1173-1184
本文通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度的测量、全身关节炎指数评分、体重及体态变化、免疫脏器指数、炎性踝关节切片的形态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2、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等指标来考察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的5个不同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蜜环菌甲醇提取物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甲醇组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和胸腺萎缩,并能抑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E2的分泌,抑制大鼠踝关节炎细胞的形成。因此蜜环菌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8.
鲍大鹏 《菌物学报》2019,38(12):2061-2077
大多数可栽培的食用菌是属于担子菌的大型真菌,具有复杂的交配型系统,通常涉及到两类交配型基因,即编码同源域转录因子的A交配型基因以及编码脂肽信息素和信息素受体的B交配型基因。对担子菌交配型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很多常见食用菌的基因组获得测序,使得我们对不同类型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解析。本文在概述了担子菌有性生殖系统和交配型基因分子特点的基础上,对常见食用菌中的香菇、金针菇、灵芝、糙皮侧耳、刺芹侧耳、白灵侧耳、裂褶菌、双孢蘑菇、草菇和虎皮香菇以及模式生物灰盖鬼伞等物种的交配型位点的结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常见食用菌的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存在多样性,不同物种的交配型位点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从物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交配型结构比较来看,交配型基因的位置和数量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分子遗传学层面对常见食用菌交配型位点结构的认识将有助于深入阐明交配型基因对子实体发育的调控以及解决食用菌生产实际中的科学问题,但是目前对食用菌交配型位点和基因的研究仍旧存在很多空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筛选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的最佳出菇配方,同时对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用杨树、柳树、秸秆木屑作为培养料设置了8种配比,每种分为对照A、测试组B共计16个配方进行筛选,对不同时期的菌丝发育状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柳树木屑、杨树木屑的配方均能成功栽培出香栓菌子实体,开袋后在90%-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13-18℃的低温刺激下28d原基发育为菇蕾,继续培养28d后子实体成熟。其中配料为柳树木屑9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的配方出菇率最高,配料为柳树木屑的配方开袋后子实体长势最佳,采用边缘开袋方式最佳。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先分化出白色蜂窝状原基,原基依靠孔状结构吸收营养后,在其上层包被形成黑色菇蕾,同时基部开始形成子实层;菇蕾内部生殖菌丝不断分化和发育,体积逐渐膨大,颜色由深变浅,菌丝分化出担子并产生担孢子,最终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用腺嘌呤建立肾脏和睾丸损伤的小鼠模型,探索蝙蝠蛾拟青霉菌Cs-4菌株对腺嘌呤造成的肾脏和睾丸损伤的恢复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蝙蝠蛾拟青霉菌Cs-4菌粉的5个剂量组(350mg/kg、550mg/kg、750mg/kg、1 500mg/kg、3 000mg/kg),连续给予相应药物21d,对各组小鼠的肾脏、睾丸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睾丸组织匀浆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表明,蝙蝠蛾拟青霉菌Cs-4菌株具有使小鼠体重逐渐恢复上升趋势、使受损的肾脏和睾丸组织结构恢复的作用,能使BUN、Cr、FSH、LH、ACP、SDH和LDH水平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