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7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18篇
  1972年   14篇
  1971年   11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Hieracium wiesbaurianum species group shows a scattered relictual distribution in Bavaria. Recently, a couple of populations were discovered which clearly differ from all other populations. If these must be considered as taxonomically independent units, they would be of crucial conservation interest, because of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that Bavaria has for these worldwide endemics. We therefore analysed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H. wiesbaurianum in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ur analysis comprised 37 populations of 13 taxa of H. wiesbaurianum, H. bifidum and H. laevigatum, including three potentially new taxa. We applie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and observed only limited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taxa. Nevertheless, each studied individual exhibited a unique genotype. An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revealed high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taxa, but populations were genetically less different. The clear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studied taxa was supported by neighbor‐joining cluster analyses and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es in which every individual was clearly assigned to its respective taxon. The three potentially new taxa were genetically as well differentiated as the other taxa included in our study. This support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should be treated as taxonomically independent units of high conservation interest. Therefore, the genetic analysis confirmed the morpholog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udied Hieracium taxa. © 2014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5, 177 , 112–123.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基于服务功能的昆虫生态调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昆虫在植物传粉授精、害虫生物控制、土壤有机物分解中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在害虫生态调控、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与生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农田景观昆虫生态调控理论、方法与实践。认为:昆虫管理不仅仅是害虫的管理,还应包括有益昆虫(如传粉昆虫、天敌昆虫、分解昆虫)的管理,这种管理应从单一农田生态系统扩展到农田景观生态系统,充分考虑农田景观中昆虫的传粉功能、生物控害功能和分解功能,通过对功能植物、作物与非作物生境的空间布局以及时间序列上的生态设计,从空间上明确昆虫(包括害虫、天敌、传粉昆虫、分解昆虫)在不同生境中的转移扩散动态,从时间上掌握昆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与非作物生境上的演替过程,从技术上着重发挥有利于昆虫的传粉功能、生物控害功能和分解功能的综合措施,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使用稳定同位素、生态能量学、化学生态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研究景观区域内中"植物-昆虫"互作过程及其生态调控措施的作用,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控害保益的关键措施,设计和组装出维持多功能的农田景观昆虫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创造有利于天敌控害、蜜蜂传粉、土壤分解的环境条件,以发挥昆虫类群在农田景观中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WRKY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在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基于漾濞大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中编码WRKY转录因子的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脓Ky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JsWRKY1(KJ170895)。JsWRKY1的cDNA全长为1012bp,含有564bp的开放阅读框,154bp 5’-非翻译区以及294bp的3'-非翻译区,编码具有18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JsWRKY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植物WRKY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和聚类分析表明JsWRKY1与来源于可可树(Theobroma cacao)和大豆(Glycinemax)中的wRKY相似性较高,属于IIc类wRKY。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H2O2和乙烯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诱导漾濞大泡核桃叶片中JsWRKY1的表达。此外,接种胶孢炭疽菌后JsWRKY1的表达量迅速上升,在接种后4h时达到最高水平,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暗示JsWRKY1参与漾濞大泡核桃抗胶孢炭疽菌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