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探讨DNA酶Ⅰ(DNase Ⅰ)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频率、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283名体检者及260名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析DNA酶I基因8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A2317G及4内含子5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HumDNI)的多态性.结果:AMI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3种A2317G基因型及10种HumDN1基因型,其中A2317和HumDN13是AMI及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但两组中A2317G、HumDN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酶Ⅰ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扩散的综合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来有害植物试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外来有害植物的特点,介绍了外来有害植物种群测定的样地选择和设置方法.对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生境条件、有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能力及入侵现状评价、种群扩散测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了外来有害植物综合分析指数,分析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综合治理外来有害植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3.
水分胁迫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影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但通过调控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探讨这一入侵植物的适应能力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Ⅰ土壤含水量30%~60%和空气相对湿度80%~90%,处理Ⅱ土壤含水量10%~20%和空气相对湿度20%~30%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土壤含水量在10%~20%且空气相对湿度在20%~30%时,水分胁迫能显著影响薇甘菊的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胁迫条件下植株生长速率明显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最大量子效率分别是1.94 μmol·m-2·s-1和64.91 mmol·mol-1,比对照8.63 μmol·m-2·s-1和211.34 mmol·mol-1明显偏低.本文将空气相对湿度作为水分胁迫条件之一,阐述了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能扩大薇甘菊的适生范围,并分析得出气孔限制可能是水分胁迫下薇甘菊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OAA-AVHRR数据中的植被指数(NDVI)和我国气象台站所监测的土壤湿度数据,对我国北方地区的NDV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8年来,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不同区域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土壤湿度在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在下降。ND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华北地区,敏感性弱的是东北地区;对于不同层次的土壤湿度,也表现为同样的区域特点。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敏感性减弱。这种敏感性也表现在不同季节变化上,春季华北地区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影响较大,其次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夏季和秋季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与植被指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西北地区的相关系数最大,而冬季北方地区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6.
胡杨、灰叶胡杨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居群水平研究了胡杨、灰叶胡杨不同居群的开花物候特征.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各居群均表现为雄株开花物候早于雌株,一般可授期开始较散粉期晚1~4 d,结束较散粉期晚2~5 d,并且居群散粉期和可授期的重叠期较长.在同一居群内,胡杨、灰叶胡杨同性单株间开花期的不一致性较高.两个种相比较,胡杨居群的开花进程比灰叶胡杨居群早2~5 d,并且从每日开花株数累积分布来看,胡杨散粉期、可授期为双峰型,灰叶胡杨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107.
胡杨、灰叶胡杨P-V曲线水分参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P-V技术初步研究了人工林胡杨、灰叶胡杨两个树种的水分参数差异,探讨了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灰叶胡杨的主要水分参数(ψ100、ψ0、ROWC、AWC、RWD、ε)明显低于胡杨,渗透调节能力和束缚水含量高于胡杨,表现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综合评判表明灰叶胡杨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大肠杆菌一酵母穿梭质粒pGBT9构建了一个真菌启动子捕获载体pCBT14,用这个捕获载体构建了含顶头孢霉的0.5~2.0kb片段的染色体DNA文库,并从中筛选到顶头孢霉的24个DNA片段,这些片段能够在啤酒酵母中启动Tr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三种樟科植物的细胞总DNA提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富含次生代谢物的樟科植物肉桂、锡兰肉桂、阴香中获得高质量DNA ,研究和改进了CTAB法、高盐低pH法和尿素法。改进方法包括 :1)在裂解液中加入 2 % β -巯基乙醇和 5 %PVP ,以防止氧化褐变的发生 ;2 )在酚 :氯仿抽提前加入 1 5mol L醋酸铵冰浴处理 ,能降低DNA的黏性。所得DNA的质量和产量经电泳、紫外吸收A2 60 A2 80 、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 ,结果表明改进法提取的DNA质量要比常规法的好。其中改进的CTAB法获得的DNA纯度最高 ,能用于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是提取这 3种樟科植物总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研究发现LMP1可介导c-Jun/JunB活性异源二聚体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 利用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荧光素酶活性检测、Super-EMSA方法和流式细胞术, 探讨LMP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对cyclin D1的调节功能. 结果表明, LMP1介导的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可上调cyclin D1启动子活性及其表达, 并影响细胞周期的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