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长江中下游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永久  姜加虎  张路  陈宇炜  龚志军 《生态学报》2013,33(16):4985-4999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总面积占相同级别中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51.3%。目前对本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是关于单个湖泊或几个湖泊之间的比较,将区域内湖泊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研究较少。为揭示现阶段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08年和2009年夏季对本地区5个湖群69个湖泊大型底栖动物和水化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区域过程和局域环境条件在决定该地区底栖群落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水体矿化度、电导率及氮磷指标在不同湖群间具有显著差异,而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及营养状态指数无显著差异。密度方面,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为优势类群的湖泊共46个,占总数量的66.7%,以螺类为优势类群之一的湖泊16个,占总数量的23.2%;生物量方面,以螺类为优势的湖泊数量最多(33个),占总数量的46.4%,但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占优势的湖泊亦有27个,占总数量的39.1%,双壳类仅在9个湖泊占据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是局域环境条件和区域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因子共解释了33.9%的底栖动物群落变异,其中局域环境因子占被解释量的48.1%,空间变量占35.4%。空间变量较高的解释量表明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而言,区域过程对底栖动物的分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2.
生物及生化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镥  卢大用 《生物学杂志》1995,12(6):23-25,18
生物及生化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龚镥,卢大用,曹静懿(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1800)本文概述厂在食品分析中所涉及的生物及生化分析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关注。1.生物及生...  相似文献   
263.
小麦生长点转化法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遗传转化的研究很受重视,但进展一直未尽人意。向小麦受体细胞中导入外源基因已不成问题,但若要得到完整的转化植株则很困难。Vasil等[1]报道的基因枪法转化小麦愈伤组织、并得到完整的转基因植株的工作,是用小麦特殊基因型离体培养系统进行,很难用于其它的基因型。据我们试验,小麦胚芽生长点在经受基因枪轰击后仍能在原位(insitu)状态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因此,直接用小麦的生长点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不仅可以免除转基因过程中的植株再生环节,而且不受基因型的限制。本文报道小麦生长点基因转化研究的初步结果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相似文献   
264.
采用田间分层挖掘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研究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与鼠茅草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空间分布,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了油茶与鼠茅草种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油茶和鼠茅草细根(≤1 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52和0.38 mg·cm-3,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鼠茅草的1.37倍;在水平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而下降,而油茶细根的根长密度与比根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升高;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根长密度及比根长都分布比较均匀;不同水平距离鼠茅草的根长密度均大于油茶,除距树干90 cm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垂直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随着土层加深先升高再下降,根长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比根长分布均匀;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及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而比根长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上升;除0~10 cm土层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根系遭遇鼠茅草根系的竞争,作为生存策略,为了避开这种竞争,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中的资源,其根系产生了各种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265.
目的:利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研究静磁场对肿瘤细胞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介导静磁场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为磁场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磁场对B16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磁场暴露对B1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磁场暴露对细胞氧化防御系统相关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24 h内50 m T-200 m T静磁场暴露可以抑制B16生长,但超过24 h的磁场暴露可以促进B16生长;100 m T和200 m T静磁场暴露对B16的细胞周期分布没有影响;B16暴露于100 m T和200 m T静磁场48 h,GST活性和GSH/GSSG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和T-AOC水平先下降后上升,CAT活性没有受到影响。结论:50 m T-200 m T静磁场可以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产生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66.
采用RT-PCR技术从油茶中分离出一个柠檬酸合成酶基因,该基因的c DNA全长1 416 bp,编码47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52.74 k D,理论等电点(PI)为6.95。同源比对显示其与其他植物的CS蛋白序列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o CS(Gen Bank登录号:KU16114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油茶Co CS与杜鹃和葡萄的CS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受到低磷胁迫后根系Co CS基因的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油茶品种不同组织(根、茎、叶)中的Co CS基因在不用磷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267.
陈旭  龚旭初 《蛇志》2015,(2):217-21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1例患者434个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所有病灶术前均行B超诊断、定位。结果 434个病灶均完全切除,30例出现轻度并发症,仅1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技术是一种微创、美观、安全、准确的乳腺诊疗方法,其具有定位准确,切除彻底,不留瘢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68.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发酵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获得质量稳定的发酵产品,通常需要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与调控。生物量可以直接反映生物反应器中细胞代谢的主体——细胞的生长状况,因此实现生物量的在线监测对发酵过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原位显微镜是一项非侵入式的、基于图像分析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物过程中的细胞量。文中就原位显微镜的发展及其在细胞生物量实时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69.
发酵食品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其活性,对于充分探索微生物资源、促进发酵食品的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随着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成本的降低,主要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内的宏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及潜在基因功能等方面,为发酵食品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总结了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宏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随后,对奶酪、发酵酒精饮料、发酵蔬菜、发酵茶、发酵豆制品和食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宏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发酵食品中有益基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并简单概述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及其现阶段所存在的不足,旨为未来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70.
南莫溪结合带位于老挝北部万象地区,是黎府缝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剖面工作,采集了硅质岩样品进行放射虫化石鉴定,共鉴定出放射虫9属29种,包括中–晚泥盆世放射虫Radiobisphaera rozanovi,Trilonchevetusta和晚泥盆世放射虫Heleniforerobustum,以及晚泥盆世放射虫属种Triloncheminax (Hinde)等。建立了中–晚泥盆世Radiobisphaera rozanovi-Stigmosphaerostylus pusilla组合带、晚泥盆世Trilonche minax延限带和早石炭世Albaillella paradoxa-Archocyrtium riedeli组合带,探讨了南莫溪结合带的构造古地理特征。该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老挝北部黎府缝合带的古生物化石组成特征,对研究南莫溪结合带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