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目的:探讨HIF-1α信号通路在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μmol/L浓度的百草枯溶剂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RLE-6TN细胞干预24 h,随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RLE-6TN细胞中HIF-1α、上皮表型标记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标记蛋白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使用HIF-1α靶向si RNA抑制其表达后,进一步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体外百草枯溶液可显著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细胞HIF-1α表达升高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也增强。靶向沉默HIF-1α基因后,百草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被逆转,同时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结论:百草枯通过调控HIF-1α信号通路来诱导RLE-6TN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进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13.
鱼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的指示类群。为合理评估长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文章提出将土著鱼类物种数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数作为评价指标, 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基准和等级划分标准。以2010年和2020年为评价年, 评估了长江干流及代表性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显示, 当前长江上游干流和下游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中游; 支流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大型湖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中等。从时间上看,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 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地好转。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14.
脂肪肝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导致肝脏脂肪性病变。导致脂肪肝的最常见病因是酒精中毒和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由于脂肪肝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在诊断过程中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采用科学准确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治愈脂肪肝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15.
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应用于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种类,来源,作用机理及其在红茶,绿茶,黑茶,茶饮料,速溶茶的加工和检测上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对外源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16.
目前在国内医院、血站的实验室中梅毒血清学诊断主要应用非特异性试验 ,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特异性试验主要应用 TPPA或 TPHA。我们用国产 ELISA试剂 (双抗原夹心法 ) ,对梅毒患者与非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并同时作TRUST与 TPPA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患者组 ,两院皮肤性病科确诊梅毒患者84例 ;非患者组 ,两院门诊、住院及健康查体者各随机抽取 1 5 0例 ,并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1 .2 试剂  ELISA试剂由广东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TP…  相似文献   
217.
对三角帆蚌HSP70基因序列进行全长克隆及其分子生物学分析,并检测其在不同水温刺激下鳃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三角帆蚌HSP70基因(HcHSP70)长片段,采用3'RACE对其进行了3'末端克隆,经拼接得到HcHSP70 cDNA全长序列。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软件对HcHSP70 c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其组织分布,并结合Western-blot技术检测蚌鳃中该基因mRNA与蛋白经不同水温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HcHSP70 cDNA全长为229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71.6 Ku,pH7.0时的理论等电点为5.6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cHSP70氨基酸序列含HSP70家族的3个标签序列(I9DLGTTYS16、I197FDLGGGTFDVSIL210和I336 VLVGGSTRIPKVQK350),与长牡蛎及泥蚶的HSP70同源性最高(9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HcHSP70在鳃、性腺、肝胰腺、外套膜及肌肉等5种被检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技术检测皆表明,蚌鳃组织中HcHSP70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量在37℃时达到最高,而在40℃水温刺激下表达水平下调至正常值,表明其在适应高温刺激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8.
李冠一  林栖凤  黎荣松 《遗传》1986,8(6):10-1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极为重要的 细胞器。本世纪初,Correns等根据植物叶子 的花斑现象具有母性遗传的特征,推测叶绿体 中可能存在着某些特殊的遗传因子,但是在其 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叶绿体基因存在与否始终 未能得到肯定,直到六十年代初,随着核酸检测 技术和电镜技术的发展,叶绿体基因的存在才 最后得到证实。1962年Ristb,等用电镜观察到 衣藻叶绿体中存在着纤维状DNA, 1963年 Sager和石田政弘〔21应用超离心技术,从衣藻叶 绿体中首次成功地分离提取了DNA。由于在 高等植物中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简单,而且它的 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对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 遗传分析带来极大方便。此外叶绿体作为真核 细胞的细胞器,其DNA及基因表达系统却又 与原核细胞的极为类似,因此叶绿体也是研究 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之间相互关系的好材料。 叶绿休基因组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 上均有着重要意义。 我之居脚座矛材群,参考Kolodner 151和杉 浦昌弘〔33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分离制得叶绿体 DNA (Chloroplast DNA· 简称ctDNA),  相似文献   
219.
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简称鱼类监测网)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网络。本文阐述了鱼类监测网的监测工作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对鱼类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工作的展望和建议。鱼类监测网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塔里木河、青海湖、黑龙江和珠江等八大水系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个体生物学、种群和群落的监测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内陆鱼类多样性数据库,收集和保藏鱼类样本上万尾和重要流域1997–2022年的鱼类多样性数据。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过度捕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重要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稳态变化;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繁殖主要受到水温和流量的影响,长江干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下泄水温滞后和流量减小,严重影响中华鲟的繁殖活动,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物种极度濒危;长江四大家鱼呈现2000年前后减少,近期资源增加的格局,水温和流量日变化是影响四大家鱼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放流亲鱼对四大家鱼资源恢复有重要作用;获得了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岩原鲤(P...  相似文献   
220.
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中,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22份样品,选用8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析其多样性,采用纸片法筛选细菌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点植法测试其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35株,隶属于23个科28个属,芽孢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4.3%,为优势菌属,同时发现11株潜在的新细菌资源。(2)活性筛选获得4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6株细菌具有酶活性,芽孢杆菌属是酶活性优势菌属。综上所述,广西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部分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和酶活性,在新型抗生素和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