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T)是褪黑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为揭示香蕉SNAT基因的功能,该研究对香蕉SNAT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获得其中2个成员(MaSNAT1和MaSNAT2)并对它们进行克隆验证,结果发现仅MaSNAT2表达。对MaSNAT2进行了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MeJA、ABA、GA_(3)、褪黑素及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MaSNAT2基因CDS长度为741 bp,编码246个氨基酸;MaSNAT2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具有GNAT超家族典型保守Acetyltransf_7结构域;MaSNAT2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与水稻OsSNAT相似度为81.60%。(2)MaSNAT2蛋白与小果野蕉SNAT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MaSNAT2启动子具有MeJA、ABA和GA_(3)等激素响应元件。(3)qRT-PCR结果显示,MaSNAT2基因的表达受ABA抑制;GA_(3)处理8 h和48 h后MaSNAT2表达量分别升高15.1倍和16.2倍;MeJA处理4 h后MaSNAT2表达量提高至5.2倍;褪黑素及低温处理能显著诱导MaSNAT2的表达。研究表明,MaSNAT2属于GNAT超家族,其表达受GA_(3)和MeJA诱导,受ABA抑制;该基因在香蕉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探明朱砂叶螨刺吸胁迫对玉米体内化学防御的系统诱导效应,以玉米抗螨性自交系‘H1014168’和感螨性自交系‘H1014591’幼苗为材料,在叶螨刺吸第1叶7 d后,测定了未被刺吸部位(第2叶和根系内)的丁布、总酚、胰蛋白酶抑制剂(TI)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含量.结果表明: H1014168 第2叶和根内的丁布、总酚、TI和CI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 H1014591 第2叶内4种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根内TI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丁布和CI含量与健康植株差异不显著,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朱砂叶螨刺吸胁迫对玉米体内的丁布、总酚、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具有系统性,对玉米抗螨性自交系的系统诱导效应强于感螨性自交系.  相似文献   
183.
多孔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酶是一种天然生物催化剂,有催化效率高、底物选择性强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但酶结构不稳定且重复利用率低,制约了其产业化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酶的固定化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为生物酶的工程化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孔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机械和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和优异的成本效益,是理想的固定化酶载体。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和多孔微球等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重点介绍了载体固定酶的方式,并总结了每种载体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多孔纳米材料固定化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4.
185.
不同品种来源广藿香叶表皮毛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表皮毛特征作为药用植物的"微性状"特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学分类研究中,表皮毛的生长发育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药材的整体品质。广藿香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叶表皮毛中的腺毛是其挥发油的主要合成分泌场所,而非腺毛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影响其长势和产量。为了探讨叶表皮毛特征在广藿香品种鉴别方面的意义,该研究以8个不同品种来源以及2个采收期(6月末和10月末)的广藿香的顶叶、第4对生叶及底叶为材料,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制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叶表皮毛密度、腺毛直径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来源,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叶表皮毛密度有显著性差异,6月末采收的广藿香叶表皮毛密度显著低于10月末采收的;根据叶表皮毛(非腺毛、头状腺毛、盾状腺毛)密度及腺毛直径,可将相同采收期的8个不同品种来源广藿香分为4类,且可以将已知品种来源的南香、肇香和牌香分开,与传统分类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叶表皮毛密度和腺毛直径在广藿香的分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广藿香药材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6.
黄玉玲  隆小华  刘兆普  王琳  王博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87-3192
为获得菌株发酵菊芋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方案,首先选取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株R32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其最高产菊粉酶活性为298.8 U· mL-1,此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YPG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甘油0.5% (v/v);YPM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甲醇1%(v/v);培养基pH为自然初始pH.然后选取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比较是否在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条件下,两株酵母菌分别进行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时的产乙醇能力,以获得最佳的发酵组合.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在未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时,混合一步发酵获得的乙醇含量较高,发酵84 h时乙醇含量为11.37%.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进行两步发酵时,2株酵母菌混合发酵72 h时,乙醇含量为11.43%.2种发酵组合的最高乙醇含量以及各个发酵参数基本相同,虽然一步法发酵时间延长,但节省成本,操作简单,更适宜工业生产应用.最后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为菊粉浓度225 g· L-1,脲素浓度40 g·L-1,接种量15%,pH为5时,酿酒酵母菌S.c和克鲁维酵母Klu混合一步发酵法的最高乙醇体积比达11.82%.  相似文献   
187.
从胜利油田被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以萘为唯一碳源的菌株W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 7.5。该菌对盐及萘有较好的耐受性。当培养基盐质量浓度为30 g/L,底物萘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培养3 d后,其萘降解率仍可达到80.9%。当萘浓度为800 mg/L时,仍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降解率为15.8%。通过对菌株降解原油前后组分的GC-MS分析,以及检测其降解多种底物后的吸光度,得出该菌能利用苯酚、甲苯、苯甲酸、1-萘酚、丙酮、辛烷生长,对原油中组分C20~C23、C33~C36的直链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经UV-Vis扫描其降解中间产物,初步判断其萘降解生物途径为邻苯二酚途径,萘首先被其降解生成水杨酸,而后转化为邻苯二酚,开环并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物质,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相似文献   
188.
试点区辨力是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试点选择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本研究分别对西南玉米区域试验2003和2004两年的产量数据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然后用变异系数(CV)、遗传变异系数(GCV)、环境区分指数(DI)、B型生态价(WE)、回归系数(RC)、基于AM MI分析结果的试点互作主成分点到原点的距离(DA)、AMMI稳定性值(ASV)和基于GGE双标图分析的试点到原点的距离(DG)对西南玉米区域试验试点的区辨力进行评价,进而用秩次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试点区辨力评价方法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年试验品种间、试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品种和试点间互作也极显著;8个统计数也许可以用来度量试点的区辨力,但是不同统计数对同一年度内试点的区辨力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统计数CV、GCV、WE、DA和DG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秩次相关,但是统计数DG也许更有利于评价试点的区辨力。  相似文献   
189.
该文对深圳市小南山处在封育状态下的3个植物群落和应人石山地荒弃果林处于半自然恢复状态群落以及果林周边半自然状态发育的群落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两区域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群落科、属、种的数量组成上,两者的差异虽不很明显,但小南山的科和种类的数量稍多于后者;在群落各层次的种类组成上,则小南山乔木层种类较明显地多于应人石的群落,前者的灌木层及草本层的发育也较好,种类也较多;虽然应人石的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种类数也较多,而且灌木层种类数高于前者,但乔木层种类则明显少,草本层种类的数量也略低于小南山的2个群落。在物种的生物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方面,小南山的3个群落各层次的大多指标及所有的整体指标值均高于后者。这说明小南山在较长期受到人为保护的状态下,植被的结构发育较好,各层次的种类数均较为丰富。而后者虽然是处于半自然状态发育的群落,但由于受到人为干扰和影响的印迹依然还没有消除,仍处在恢复初期或中间状态。这为目前争论较多的究竟是自然林生物多样性高,还是人工林高?或者是人为较多干扰的次生林高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证据和理论参考。在各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方面,各层次的系数值均处在相对较低状态,表明同区域不同地点及不同区域相互间各群落在种类组成上差异较大,说明深圳这两个区域在大区域范围的植物多样性水平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0.
糖尿病肾病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其中mTOR信号通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综述主要总结了mTOR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存在的机制,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