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6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2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18篇
  195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植物根际促生枯草芽孢杆菌JC01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阐明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菌株JC01的促生机制。【方法】选取从植物根际中分离得到的838株细菌,以固氮、解(溶)磷以及分泌嗜铁素、吲哚乙酸(IAA)活性为指标,对其促生能力进行赋值评估,将赋值在3分以上的107株细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挑选其中不同簇的20株促生潜力细菌进行温室实验,以评价赋值体系与温室促生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具有较好促生效果菌株JC01的作用机理。【结果】共筛选出了来源于指纹图谱中不同簇的4株具有较好促生效果的菌株,细菌的平板活性赋值与促生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大于0.6。其中,菌株JC01分泌的具有促生作用的VOC能够增强番茄植株IAA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减弱脱落酸(ABA)、乙烯(ET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JC01经16S r RNA基因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细菌的平板活性赋值与促生效果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枯草芽孢杆菌JC01可能通过产生VOC对番茄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吸虫塔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迁飞活动的监测效果以及对其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素,为大豆蚜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年至2014年采用吸虫塔(Suction trap)对大豆蚜的迁飞活动进行自动、实时监测。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分析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蚜量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吸虫塔诱捕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吸虫塔诱捕量与田间大豆蚜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虫塔诱捕的始见期和首次高峰期均早于田间发生的大豆蚜始见期和盛发期,吸虫塔的监测结果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诱捕量与气象因子的逐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大豆蚜有翅蚜迁飞的重要气象因素;总回归模型显示,试验期间,吸虫塔当年度诱捕量与前一年度冬季极端最低温、4—6月均温、6—7月最低温、9月均温具有正相关同步协同作用,而与6—7月降雨量和9月雨日具有负相关反向抑制作用。【结论】吸虫塔监测结果比较清晰的展示了大豆蚜的迁飞习性,很好的拟合了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结合气象因子和诱捕量的预测模型研究,为吸虫塔及时准确的发挥预警功能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开展食物组成研究为人们了解灵长类对栖息地的反应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对深刻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猕猴属(Macaca)为果食性灵长类,但是不同种类的食性差异很大;即使便同一物种,其不同地理种群也因其栖息环境不同,食物组成存在差异。一般说来,热带地区的种类比生活在较高纬度的种类采食更多的果实。于2012年7—9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石山中的两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跟踪和观察,对猴群的雨季食物组成及其日时段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熊猴共采食45种植物,其中乔木30种,灌木3种,藤本11种,草本1种。平均每月采食植物22.3种。嫩叶和果实是熊猴的主要食物,分别占食物组成的52.4%和46.1%(其中未成熟果实占21.3%,成熟果实占24.8%)。另外,花占食物组成的0.9%,成熟叶和其它部位分别占0.3%。石山特有植物芸香竹(Bonia saxatilis)的嫩叶提供了43.8%的食物。9种主要植物分别占食物组成的2%,共为猴群提供了85.5%的食物。分析还发现熊猴并不是严格按照环境中的植物生物量来选择食物。嫩叶在弄岗熊猴的食物中的比例高于其他地理种群,而果实低于其他地理种群,这可能与喀斯特石山中果实的丰富度和可利用性较低有关。熊猴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食物组成并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熊猴上午时间段对成熟果实和总果实的采食比例高于下午时间段,而嫩叶的采食比例低于下午时间段。另外,不同时间段的食物组成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表现为温度与嫩叶的觅食比例成正比,与成熟果实和总果实的觅食比例成反比。这可能与猴群采取的能量平衡策略有关。对熊猴的食物组成的日时段变化规律进行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熊猴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植物篱和秸秆覆盖控制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香根草篱(H)、稻草覆盖(M)、香根草篱+稻草覆盖(HM)水保措施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等高农作模式(CK)相比,草篱、稻草覆盖、草篱+稻草覆盖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0.07—2.42 g/kg。草篱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影响在篱内效果显著,随着与草篱距离增大影响减弱。草篱和稻草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同,草篱主要增加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结合有机碳含量,稻草覆盖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结合有机碳含量。综合来看,草篱和稻草覆盖相结合对改善坡面土壤结构作用稳定。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时,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粒径2mm的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59);随着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0.25—0.053 mm和0.053 mm微小团聚体碳含量相关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5.
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福祉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一并成为可持续科学的核心概念,发展迅速。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指标无法恰当地评估人类福祉,经济发展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手段,而提高人类福祉才是其核心所在。人类福祉研究为评估个人福祉和国家社会的群体福祉提供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服务于政府决策。自2005年联合国组织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明确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以来,人类福祉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可持续科学的视角对人类福祉开展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工作相比,我国人类福祉研究集中于可持续科学视角下对福祉的定量化评估,而各学科之间,尤其是自然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较少。回顾了人类福祉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可持续科学视角下的新进展,具体包括:客观福祉,主观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最后,讨论了人类福祉研究的主要议题,以及我国人类福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对高寒草甸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影响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对稳定性影响的相对强弱尚有争论。通过在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a的刈割(不刈割、留茬3cm、留茬1cm)和施肥(施肥、不施肥)控制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群落稳定性随着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的增大而单调增加,但由于功能多样性的变异性大于功能冗余的变异性,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间的相关性强于功能冗余与物种多样性间的相关性,功能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间的相关性也强于功能冗余与群落稳定性间的相关性,因此,尽管功能冗余产生的保险效应对维持群落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但功能多样性的互补效应对维持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更大。结果表明,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对群落稳定性的相对影响与其变化程度正相关,功能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变化具有更紧密的联系,能更好地预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研究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7.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和严重尾损伤组(30%)并测定两组蝌蚪在断尾前后的游泳速度。以16尾完整尾蝌蚪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断尾前后同时进行游泳速度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断尾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但仅在尾损伤程度达到尾长的30%以上时才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表明轻微尾损伤并不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游泳速度产生严重影响。在断尾前后实验组蝌蚪的游泳速度均与尾长呈正相关。在相同尾长状态下,尾损伤蝌蚪的相对游泳速度明显快于完整尾蝌蚪。因此,尾损伤的镇海林蛙蝌蚪有可能通过改变尾和身体的摆动频次等方式在断尾后对游泳速度进行了一定的补偿。尾损伤在野外频繁发生于蝌蚪的尾远端,据此推测镇海林蛙蝌蚪在自然条件下的尾损伤并不会产生严重运动代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核质双向转运蛋白Importin13(IPO1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翼状胬肉"并行手术切除患者标本5例作为翼状胬肉组,收集人正常球结膜组织5例作为人正常结膜组织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组织IPO13、核转录因子p63、ABCG2、CD133的表达。结果:IPO13及p63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组织上皮基底细胞核内,ABCG2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细胞层细胞浆及细胞膜,CD133表达定位于结膜上皮和翼状胬肉上皮基底细胞层细胞膜。IPO13、p63、ABCG2及CD133在人正常结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光密度OD值IPO13:0.43±0.30;p63:139.09±40.15;ABCG2:63.63±22.56;CD133:70.31±33.41);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均明显增高(OD值IPO13:155.1±21.80;p63:617.35±87.43;ABCG2:214.03±34;CD133:201.05±46.3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IPO13:t'=15.87,P0.005;p63:t'=11.92,P0.005;ABCG2:t=8.15,P0.005;CD133:t=5.08,P0.005)。结论:IPO13、p63、ABCG2及CD133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翼状胬肉异常增殖性病变中起着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教学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见习的本科生9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带教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操作考核评分,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临床见习效果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在对肝胆外科解剖了解是否提高、对疾病病理特征了解是否提高、对肝胆外科疾病诊断能力是否提高、对手术过程了解是否提高4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在是否对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是否对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课堂交流是否增多、是否希望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教学用于肝胆外科临床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临床见习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I受体(AT1)抑制剂厄贝沙坦对侧位液压脑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侧位液压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TBI)模型,术前及术后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用激光多普勒测定局部脑区血流(r CBF)的变化,术前及术后1、3、5和7d利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利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周围区域活性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值相比,TBI手术后损伤局部脑区r CBF下降至30%(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活性caspase 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r CBF显著高于单纯TBI组,梗死区面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损伤区周围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和活性caspase 3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