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固氮酶催化的放H2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来源的纯化固氮酶定量地研究了在不同pN2(N2分压)条件下,催化N2还原和H2释放的反应.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了固氮酶催化N2还原和H2释放反应的化学计量式: N2+(8+8Km(N2)[pN2])(H+=e-)→2NH3+(1+4Km(N2)[pN2])H2从而提出了双位点放H2的模式。并合理地解释了在正常条件下。每还原1摩尔N2总是放出大于1摩尔H2,和H2是N2还原反应的竞争性抑制剂,而N2却是放H2反应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等难以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50株野生型藤仓赤霉菌的筛选,获得一株GA9组分较高而GA3、GA+7组分较低的菌株农大201(ND-201),然后通过多次紫外诱变,使其产量从原来的34μg/ml提高到260μg/ml。当发酵条件采用变温培养(培养72h后由28℃转到34℃、调节pH值(72h后pH由4.5调到6.2).产量可达300μg/ml。在培养基接最佳组分配制后,GA9的产量可达350μg/ml。发酵产物经提取、层析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鉴定确证为GA9。硅胶G薄层层析和荧光光度法可简便地对GA9进行定量测定。HPLC法可测得GA9组分的比例含量。  相似文献   
53.
用PR方法克隆了巴西固氮螺菌Yu62 nifH的启动子片段,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Yu62与标准菌株sp7之间的DNA序列差异很小。利用启动子探针质粒载体pcBl82,构建了3个不同的nifH::lacz转录融合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分别测定肺炎克氏杆菌NifA对它们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nifH启动子的转录是依赖于NifA的,缺失了上游激活序列的启动子不能被NifA激活转录,肺炎克氏杆菌NifA对其自身nifH及巴西固氮螺菌nifH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并无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4.
串珠镰刀菌素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1994,34(2):119-123
用O_3对串珠镰刀菌素去毒处理后,对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等分析,证明串珠镰刀菌素双键消失,四元环已打开,产物为2,3-二羟基-2,3环氧-丁二酸(3)和2-羰基-3-羟基-丁二酸(4).以1日龄北京雏鸭为实验动物,将串珠镰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方酸进行生物毒性对比试验,分别灌胃法给毒8mg/kg体重和方酸24mg/kg体重,方酸量为串珠镰刀菌素的三倍时仍无毒性,说明串珠镰刀菌素结构中的H对其毒性起关键作用.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56.
植物DNA甲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甲基化是造成植物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从DNA甲基化的发生机理,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以及调控基因转录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昆虫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供谢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8.
用卡那霉素盒(Kmr-cassette)插入法,对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Yu62的draTG基因及其下游区域进行了诱变,并获得相应的突变株。研究表明:draT变突株的固氨酶活性不再受铵抑制,而draG突变株在有铵时则丧失固氮酶活性,但当铵耗尽后却不能像野生型菌株那样恢复活性。draTG下游区域突变株YZ4(突变位点距draG约2kb)在无氮及限铵条件下,其固氮酶活性比野生型菌株的高,但其nifH-lacZ转录融合子的表达并不受影响,说明该区域可能有参与固氮酶活性水平调控的基因。  相似文献   
59.
双价杀虫蛋白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表达及增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广宿主质粒载体pJMS6αlac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Ac和cry2Aa基因分别及一起进行克隆,将重组质粒导入能在多种作物上定殖、对植物病菌有良好抑菌和防治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303菌株,分别得到工程菌株IPP101、IPP201和IPP202。PCRRFLP和Southern blot检测均证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了工程菌。SDSPAGE电泳显示工程菌中存在明显的Cry1Ac蛋白带;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含cry1Ac基因的两个菌株IPP101和IPP202中杀虫蛋白形成了典型的菱形晶体和蛋白包含体,而在野生P303菌株中均无这些结构。这些结果说明,工程菌中cry1Ac基因得到了很好表达。室内杀虫试验表明:工程菌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只含cry1Ac的IPP101为000812mL/g饲料,只含cry2Aa的IPP201为002604mL/g饲料,含双基因的IPP202为000186mL/g饲料;HD73为000170mL/g饲料。cry1Ac和cry2Aa双基因表达产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3328。  相似文献   
60.
植物几丁质酶按其蛋白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及同源性可分为六类,即:ClassI-Ⅵ。ClasI在蛋白氨基酸结构上包括三个功能区域,N-端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几丁质结合区,约40个氨基酸;C-端是酶的催化区,也是酶的主要功能区域,约300个氨基酸;二者通过一个多变的交联区连接在一起。ClassⅡ仅具有类似于ClassⅠ的酶催化区域,而没有几丁质结合区和交联区。ClassⅢ几丁质酶在氨基酸序列上与ClassⅠ和Ⅱ没有任何同源性,其中有些具有几丁质酶和溶菌酶双重活性。ClassⅣ类似于ClassⅠ,只是在几丁质结合区和催化区缺失了少数氨基酸。ClassV类似于ClassⅠ,但具有两个重复的几丁质结合区。ClasVI与前五类几丁质酶无同源性,但与微生物几丁质酶有同源性。所有的植物几丁质酶都是由一个小的多基因族编码的,一般基因中有二个内含子,都位于催化区内。几丁质酶的表达受病原物和植物激素的诱导而表达,也与植物的发育有关。通过转几丁质酶基因的工程植株分析几丁质酶基因的启动子,已鉴定出负责几丁质酶表达的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