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pIJ6021和pIJ4123是链霉菌的高拷贝表达载体,它们携带有受硫链丝菌素诱导的强启动子PtipA。分别在它们的合适位点插入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子和在大肠杆菌中选择用的抗性标记基因(bla),得到了两个能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穿梭复制、并保持结构稳定的链霉菌表达载体:pHZ1271和pHZ1272。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ia sp.)血红蛋白基因(vhb)克隆到pHZ1272中,用它转化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CO结合实验表明,在变铅青链霉菌中表达出了有生物活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从而证明所构建的pHZ1272载体具有在链霉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
糖皮质激素对肝细胞内游离钙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否影响肝细胞内游离钙(Intracellualar free calcium,[Ca^2+]i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GC在短期内能升高肝细胞[Ca^2+]水入1.0μmol/L的Cortiso0.25min即可引起肝细胞[Ca^2+]的明显升高,到10分钟时效应达高峰。此时与静息状态的肝细胞水平相比胞浆内游离钙  相似文献   
23.
串珠镰刀菌素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龙江省镜泊湖附近的草甸土中筛选到一株能以串珠镰刀菌素(MON)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Y21-2菌株。该菌在含500μg/mL MON的基础培养液中菌数从107增长至1010。根据常规形态特征分析、生理生化性状、G+C mol%含量测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根瘤菌科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静息细胞试验证实Y21-2菌株细胞内确实存在能够降解MON的酶系。  相似文献   
24.
将GFPmut2质粒中的gfp基因 (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载体pVK100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VK1001.将pVK1001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到联合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获得GF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用标记菌株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农大3318)幼苗,在接种后8 d、12 d,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能定植于玉米根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用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细菌主要定植于根表,少数菌可进入玉米根组织内.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胰岛素对其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大鼠2个月成模后,取血检测血糖;取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排列不规则,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胰岛素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③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NGF表达下调,VEGF表达上调。与糖尿病组相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GF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NGF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治疗可能与NGF和VEGF的表达改变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6.
在巴西固氮螺菌 (Azospirillumbrasilense)中 ,glnB和glnZ是两个高度同源基因 ,分别位于 3 7kb EcoRI+PstI和 3 7kb SalI的两个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上。用卡那霉素盒 (Kmr cas sette)插入法 ,对glnB和glnZ分别进行定位诱变 ,并获得相应的突变株 ,即glnB- 和glnZ- 。研究表明 ,glnB- 突变株丧失固氮酶活性 ,表现为Nif- ,而glnZ- 象野生型菌株一样具有固氮酶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功能 ,将glnB和glnZ分别构建在pVK1 0 0载体上形成重组质粒pVK -Ⅱ和pVK -Z ,对glnB- 和glnZ- 突变株进行互补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glnB与固氮酶活有直接相关性 ,而glnZ无此作用。同时 ,通过三亲接合法将pVK -Ⅱ和pVK -Z分别转移到巴西固氮螺菌野生型Yu62和具有一定抗铵能力的draT- 突变株中 ,使glnB和glnZ的拷贝数增加 ,进一步比较它们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多拷贝的glnB基因 ,能显著提高固氮酶活性 ,而多拷贝的glnZ对固氮酶活性无影响。同时 ,将pVK Ⅱ和pVK -…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提高以风湿病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的识别,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22例患者以骨骼、关节及肌肉疼痛为突出表现,拟诊风湿性疾病,最终确定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18例属癌性风湿症,疼痛性质为隐痛,呈慢性反复渐进性加重,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治疗的效果不佳,手术切除癌肿后,疼痛明显减轻;4例患者属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初为隐痛,逐渐发展为剧烈持续性疼痛,血沉有明显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治疗效果为无效。结论:对骨骼、关节及肌肉疼痛的患者出现于风湿病难以解释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大鼠下颌下腺内AQP1和AQP5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 S D大鼠 20只,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C组)给予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H组)给予高脂饮食 (饲料成分为胆固醇 2%、猪油10%、基础饲料 88% )连续喂养2个月,各组动物均不限制饮水.2个月成模后,取血检测血脂;取大鼠下颌下腺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 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①血脂检测结果:C组TG与H组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TC和H组T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C组大鼠下颌下腺AQP1平均光密度值与 H组AQP1平均光密度值比较有差异性(P<0.05);C组大鼠下颌下腺AQP5平均光密度值与 H组AQP5平均光密度值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 高脂血症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内AQP1和AQP5的表达减少,为探讨高脂血症导致下颌下腺分泌功能降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巴西固氮螺菌Yu62在玉米根的定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GFPmut2质粒中的gfp基因(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载体pVK100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VK1001。将pVK1001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到联合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获得GF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用标记菌株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农大3318)幼苗,在接种后8d、12d,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能定植于玉米根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用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细菌主要定植于根表,少数菌可进入玉米根组织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