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究地中海柏(Cupressus sempervirens L.)挥发油(CEO)的化学表征,寻找抗氧化、抑肿瘤的物质基础.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EO总抗氧化能力,及对活性氧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和对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形成的抑制作用;用GC-MS法结合人工解析鉴定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组分相对含量;用MTY与SRB法检测CEO对人鼻咽癌细胞(CNE)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观察以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CEO体外抑肿瘤的效应.结果发现CEO能很好地清除自由基,显著抑制肝组织MDA的产生;在体外能抑制CNE细胞的增殖;初步推断CEO中占总量82.91%的烯类可能与抗氧化、抗肿瘤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2.
孙伟  王德利  王立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04,24(11):2437-2443
利用人工光源测量了不同 CO2 浓度条件下贝加尔针茅 (Stipa bacailensis)营养枝条与生殖枝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E)、气孔导度 (gs)、胞间 CO2 浓度 (Ci)及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 (VPD)。营养枝与生殖枝 PN 及 E均随 CO2 浓度升高而增大 ,但 PN 增加幅度较大 ,E增加幅度较小。在高 CO2 浓度 (14 0 0 μmol/m ol)条件下 ,营养枝叶片最大 PN(2 7.2 3μmol CO2 /(m2 · s) )大于生殖枝 (17.13μm ol CO2 /(m2 · s) )。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 E呈极显著差异。营养枝与生殖枝水分利用效率 (WUE= PN/E)均随 CO2 浓度升高而增大 ,生殖枝 WUE略高于营养枝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光合速率的显著增加是贝加尔针茅水分利用效率随 CO2 浓度升高而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CO2 浓度相对稳定条件下 (35 0 μmol/mol) ,生殖枝与营养枝 PN 与 E均随模拟光辐射 (SPR)强度增加而增大 ,但增幅逐渐趋缓 ,营养枝最大 PN 及 E均大于生殖枝。当 SPR强度从 0增加到 4 0 0 μmol/(m2 · s)过程中 ,营养枝与生殖枝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陡然增大趋势 ,随着 SPR的进一步增强 ,WUE缓慢增大并在较高值附近达到波动平衡。贝加尔针茅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的 gs差异是 PN 与 E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也决定了 WUE对 CO2 浓度和模拟光辐  相似文献   
153.
目的:针对目前现有的生物阻抗测量系统测量速度和精度不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在信号发生部分采用AD公司的ADuC847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微处理器;在信号采集部分采用Atmel公司的AT91RM9200微控制器芯片和TI公司的ADS1256芯片作为核心芯片。结果:生物阻抗测量系统的信号发生精度提高到12位,信号采集精度提高到24位,速度提高到30,000SPS。结论:对信号发生和信号采集方面速度和精度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整个测量系统的速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4.
植物呼吸释放CO2碳同位素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华  钟尚志  崔海莹  李杰  孙伟 《生态学报》2018,38(8):2616-2624
稳定性碳同位素是研究碳循环的有效手段。植物呼吸释放CO_2的碳同位素(δ~(13)C_R)变化是研究植物或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重要方法,并可以揭示植物的生理过程、碳分配方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植物δ~(13)C_R变化的研究概况,植物不同器官δ~(13)C_R值及其日变化幅度趋势一致:叶片根系树干/茎,不同功能群植物其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但植物δ~(13)C_R值日变化与呼吸底物的相关性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并不一致。导致植物呼吸δ~(13)C_R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光合同位素效应、呼吸底物的供给及呼吸代谢中间产物利用、碳代谢相关酶的活性、LEDR(light enhanced dark respiration)、植物的遗传特性及外部环境改变。目前国际上已有较多关于导致植物呼吸δ~(13)C_R发生变化原因的研究,但内在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善。该领域研究在国内鲜有报道,因此,亟需加强我国关于植物δ~(13)C_R短期变化及其潜在呼吸代谢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5.
前期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DNA条形码序列对薯蓣属物种的鉴定效率低.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和叉蕊薯蓣(D.collettii)叶绿体基因组,完成了其物理图谱绘制,基因组结构特征解析,特异性DNA条形码序列的筛选.薯蓣和叉蕊薯蓣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分别为152963和153870 bp,均包含两个反向重复区(IRs)、一个大单拷贝区(LSC)和一个小单拷贝区(SSC)4部分.薯蓣和叉蕊薯蓣均含有125个基因,其中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 RNA和8个r RNA.薯蓣和叉蕊薯蓣的GC含量分别为37.04%和37.17%,经多序列比对发现薯蓣属叶绿体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变异高于保守的蛋白编码区域,LSC区、SSC区变异大于IR区,筛选出了10个潜在的适合作为鉴定薯蓣属植物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序列,其中包括5个蛋白编码基因和5个基因间隔区.系统进化树显示,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也可作为薯蓣属物种鉴定的超级条形码.本研究为薯蓣属系统进化以及物种鉴定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6.
乳腺癌是除非上皮来源肿瘤中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平均每3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患乳腺癌,是女性肿瘤致死中的第二大原因,给政府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目前,乳腺癌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化疗,放疗等也作为相当重要的辅助治疗应用于临床。这种手术加化疗的治疗方法一直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于可以保住乳房。近年来,乳腺癌的化疗已逐步成为其治疗的首选方式,包括术后辅助化疗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滥用和肿瘤本身的异质性或是其他原因,越来越多的肿瘤耐药性报道给乳腺癌的化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这种肿瘤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是很清楚。本文将从乳腺癌的概述,乳腺癌化疗的现状及乳腺癌化疗的前景来综述这一灾难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7.
158.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阿萨希毛孢子菌的体外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其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玻璃珠法提取总DNA,并采用PCR技术利用IGS1区特异性引物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平板法和XTT还原比色法分别检测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溶血活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0株分离自尿路感染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分别属于Ⅰ、Ⅲ、Ⅳ,其中以Ⅳ型为主;所分离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除1例分离株外,其余各分离株均具有在聚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基因型Ⅲ型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论 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的1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以Ⅳ型为主,而其中Ⅲ型菌株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9.
在大部分脊椎动物中,Dmrt1基因在雄性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m RNA和蛋白水平分析Dmrt1基因的组织差异性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性腺中的细胞定位及在性逆转中的表达变化,研究Dmrt1基因在中华鳖性别分化中的调控作用.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结果显示,Dmrt1基因c DNA序列全长2409 bp,其中5′非编码区为230 bp,3′非编码区为1072 bp,开放阅读框为1107 bp,编码368个氨基酸,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rt1在性腺分化之前的第16期雄性性腺中开始表达,先于Amh和Sox9基因表达.随着性腺的发育,Dmrt1蛋白主要定位于性腺Sertoli细胞的细胞核上,在雌性性腺发育过程中并未见其表达.此外,在雌二醇诱导的雄性转雌性性逆转胚胎性腺中,Dmrt1表达显著下调;在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的雌性转雄性性腺中,Dmrt1表达则显著上升.上述研究表明,Dmrt1基因是中华鳖雄性特异性基因,参与雄性性腺的发育过程,可能在中华鳖早期性别决定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0.
阐述了龙葵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性技术,并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说明了对其开发利用的情况,为规范龙葵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