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研究抗脂多糖因子ALFs在日本沼虾先天性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研究从日本沼虾中克隆了2种抗脂多糖因子MnALF1、MnALF2。MnALF1 cDNA 全长1008 bp, 编码121个氨基酸; MnALF2 cDNA 全长836 bp, 编码124个氨基酸。这2种氨基酸均包含有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LPS结合位点, 并且在结合位点的两端(N-端和C-端)都有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2种MnALFs与之前发现的甲壳动物的ALFs是非常相似的。qRT-PCR结果显示MnALFs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MnALF1主要在心脏和小肠内表达, 而MnALF2则主要在血细胞和肝胰脏中表达。在用嗜水气单胞菌刺激之后发现2种MnALFs在心脏、小肠、血细胞、肝胰脏中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表达模式(MnALF1在刺激之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之后分别在不同组织的不同时间点达到最大值; 然而, 对于MnALF2, 在心脏和小肠中先减少后增加, 在血细胞和肝胰脏中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都在24h达到最大值)。结果提示这2种MnALF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异性, 并且在细菌侵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外源NO诱导转基因白桦外源基因表达与基因组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转基因白桦愈伤组织中外源基因BGT转录的影响,并对此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甲基转移酶基因DRM、MET表达量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mol·L-1SNP处理后,转基因白桦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高浓度NO对白桦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伤害;甲基转移酶DRM和MET基因上调表达,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由10.6%增加到16.5%,外源基因BGT表达量在6 h时显著增加,3 d时仅为对照的0.46倍,说明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的表达对高浓度NO响应明显且受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转基因白桦外源BGT基因和甲基转移酶MET、DRM基因对高浓度NO的响应模式,分析了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为转基因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和外源基因表达影响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席德慧 《生命科学》2003,15(1):39-41,25
分子伴侣与病毒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从病毒复制的起始、转录的进行、翻译的完成到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甚至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运都有分子伴侣的参与。随着病毒与分子伴侣相互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抗病毒的又一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系统素、茉莉酸在番茄系统伤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植物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伤害时,植物体会在受伤部位产生伤信号分子启动防御基因的系统表达,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防御基因的一典型代表.番茄是研究植物系统伤信号很好的模式植物,目前,三种类型的番茄系统伤信号突变体被鉴定出来,通过对番茄系统伤信号突变体进行功能分析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相互嫁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素和茉莉酸通过同一信号通路来激活防御基因的系统表达.系统素(或它的前体原系统素)在受伤部位激活茉莉酸的合成,使之达到系统反应的水平,应对外来伤害;茉莉酸或其衍生物是重要的系统伤信号分子,它诱导伤防御基因的系统表达.植物的系统伤反应可比做动物的炎症反应,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5.
高玉  高志奎  张晓慧  高荣孚 《生态学报》2009,29(6):3335-3341
以耐热性较强的短粗型白黄瓜和长棒型白黄瓜为试材,并以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和耐热性较强的‘津春4号'为对照品种,经热激胁迫后采用植物效率仪PEA测试,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JIP-test)及其热稳定性的热力学分析.随着热激胁迫温度的升高(在30~57 ℃下5 min),表现为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的光合机构含有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o、放氧复合体活性ρk呈"S"型下降趋势;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呈"S"型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反映出热激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放氧复合体(OEC)的钝化和热耗散的三重机制在保护PSⅡ防止光抑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热激胁迫温度超过30 ℃时ρk就开始下降;超过40 ℃时RC/CSo开始下降;超过44 ℃以上,PSⅡ热耗散能力DIo/RC才表现出增加;超过51℃时,会加重耐热性较差的新泰密刺品种PSⅡ热耗散机构对PSⅡ保护的负担.通过标准状态变性自由能变ΔGD计算的变性中点温度Tm表明,PSⅡ蛋白复合体的热稳定性优于PSⅡ反应中心复合体热的稳定性和放氧复合体(OEC)的热稳定性.对于Fv/Fm、RC/CSo、和ρk的Tm均呈现出津春4号耐热性较强,新泰密刺耐热性较差,长棒型白黄瓜和短粗型白黄瓜耐热性居中.  相似文献   
106.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测定的新方法:摄影定位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取样方法至关重要。受点格局分析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的启示,该文论述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摄影定位法,即在典型草原恢复样地中选取10 m×10 m的群落片段,用竹签将其分成400个50 cm×50 cm的亚样方,应用摄影技术将这400个亚样方内所有的物体按一定的顺序拍摄下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准确地确定每株(丛)植物的着生点位置,实现种群格局的测定,并通过威尔柯克森符号秩检验,表明该种方法可行。在使用此法进行种群格局测定时,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且在典型草原群落种群格局测定中得到很好的效果。应用该测定方法对种群格局进行动态监测,不仅可以测定每个种群的格局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可以监测每株植物的生死过程以及种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种群格局角度去认识演替过程,从而把演替的群落、种群尺度监测细化到个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对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诱导抗性及其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影响, 室内对青杨扦插苗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对照为0.17%丙酮), 分别在喷施后1, 5和10 d采集叶片分析其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并接舞毒蛾幼虫于青杨苗木上观测其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0.1 和0.001 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JA)处理均使青杨叶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较对照增加(P<0.05)。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后, 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 体重降低。0.1 mmol/L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5 d后接虫, 使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较对照长8 d; 接虫21 d后称重时, 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叶片的幼虫体重较对照组降低了50%~100%, 该结果说明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产生了对舞毒蛾明显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08.
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的最适野外观测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2005-2011年多个品种的玉米大田试验资料,结合已经建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普适模型,探讨了准确模拟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所需的最适野外观测资料.结果表明: 准确模拟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至少需要3年的野外观测数据,且每年在生育期内至少需要进行4次观测.玉米生育期内的理想观测应为在出苗后20 d左右进行第1次观测,此后每月观测1次.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以及对采后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作用,以NCPSJ7发酵液、菌悬液及无菌胞外抗菌蛋白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果实打孔法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LW182的平板抑制效果和果体抑制效果进行检验。采用果实喷洒防腐试验,检验对采后苹果的防腐效果。结果显示,试验材料对轮纹病菌LW18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和发酵液对轮纹病菌LW182的平皿抑制效果比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好。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对苹果轮纹病菌LW182的果体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减轻苹果的腐烂和变色程度,以及抑制轮纹病菌LW182菌丝的生长。果实防腐试验显示,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对采后苹果轮纹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与纳他霉素相当,而发酵液的效果不明显。解淀粉芽胞杆菌NCPSJ7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NCPSJ7产抗菌蛋白对于采后苹果轮纹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的退化正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如何恢复其土壤有机碳水平是治理该区域退化高寒草甸的关键。本研究以三江源区典型的退化高寒草甸及经其改建而来的人工草地(3年和7年)为对象,运用酸水解法将土壤有机碳库分为活性碳组分I、活性碳组分II和惰性碳组分,定量评估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生物化学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类样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按照惰性碳组分、活性碳组分I和活性碳组分II的顺序依次递减,表明惰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建植人工草地3年后,0~3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活性碳组分I和惰性碳组分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活性碳组分II含量出现显著下降(P<0.05);相比之下,建植人工草地7年后,除土壤活性碳组分II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外,总有机碳和其他碳组分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退化高寒草甸、建植3年和建植7年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惰性指数分别为43.7%~48.4%、42.3%~48.9%和42.3%~53.4%,尽管建植7年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惰性指数要高于其他两类样地,但仅在10~2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