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菌,在一般条件下定植于人体呼吸道,约40%-50%健康人群携带该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麻疹等呼吸道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老年体弱等情况下,可引起细菌性肺炎、中耳炎、菌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它也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起儿童及成人细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2.
遮阴对四季桂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遮阴对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生长的影响,研究了成都地区夏季遮阴处理下四季桂扦插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遮光率增加,比叶重下降;叶绿素b(Chl b)含量增加,Chl a/b降低。遮阴下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以80%遮光率下降的最显著;随遮光率上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以55%、80%遮光率的MDA含量下降显著。遮阴处理下,叶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均下降,而表观量子速率(AQE)增大;瞬时光能利用率(LUE)升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均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升高。四季桂幼苗主要通过提高Pn和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强光环境;降低SLW、LSP、LCP和Rd,提高Chl和Ci含量,增大AQE和LUE提高弱光利用能力,中度遮阴(25%、55%遮光率)有利于幼苗在夏季的生长。  相似文献   
93.
为获得低分子量、低免疫原性的膜联蛋白AnxB1的序列缺失突变体 ,以AnxB1C端的 4个内部同源结构域为基础 ,模拟构建了 4个突变体群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各突变体进行结构模建和分子优化 ,最后选择 4个结构最为合理的突变体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中表达 .结果显示 :GST M3和GST M4均表达出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且免疫原性也降低为原来的 1 2 ,为进一步构建兼具抗凝、溶栓双重功能的靶向性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94.
对川西亚高山原始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林窗内和林冠下小气候及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物量进行了两个生长季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6月林窗内与林冠下太阳辐射的日积累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7~8月的日积累量则有显著性差异。整个生长季节,林窗内太阳辐射的平均积累量为8.10×MJ·m-2,而林冠下太阳辐射的平均积累量为5.02×MJ·m-2,两个位点太阳辐射积累量的显著差异主要来自7~8月日积累量的不同;林窗内5和15 cm层土壤的日平均温度比林冠下相应深度分别高2.1和2.7℃,差异显著。林窗内和林冠下3~8年岷江冷杉幼苗高增长率分别为1.2±0.3 cm·a-1和1.1±0.3 cm·a-1,差异不显著;9~20年岷江冷杉幼苗高增长率分别为6.2±2.4 cm·a-1和3.0±0.9 cm·a-1,差异显著。林窗内岷江冷杉幼苗根、主茎和总生物量与林冠下幼苗根、主茎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岷江冷杉幼苗叶和侧枝生物量积累对林窗微环境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5.
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最近又为成都制药三厂动物室、四川养麝研究所Beagle狗场、成都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四川制药厂动物室颁发了生产或使用条件合格证。并为四川  相似文献   
96.
淡水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对淡水生态系统中水草的可持续管理和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淡水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讨论了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生物测试方法、化感物质分离方法以及影响水生植物化感研究的环境因素。抑藻圈试验、藻类生长试验和浮萍生长试验是常用的生物测试方法;采用共生培养或单独培养的方法,从种植水中分离、鉴定化感物质,对证实复杂水环境中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存在,研究它们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和作用机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为构建质粒稳定型山羊痘DNA疫苗,采用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去除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的氨苄抗性bla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改良质粒pmcDNA3.1(+),然后插入山羊痘病毒P32基因,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cDNA3.1-P32,通过TSS法将其转化至减毒沙门氏菌中,构建成功携带山羊痘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SL7207(pmcDNA3.1-P32);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mcDNA3.1-P32在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显著高于pcDNA3.1-P32。这为下一步减毒沙门氏菌介导的山羊痘DNA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鲜雪梅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13,33(8):2444-2451
为了考查鱼类皮肤呼吸代谢的温度反应特征,在不同驯化温度(10、20、30℃)及双向急性变温(10→20℃、20→30℃、10→30℃;20→10 ℃、30→20℃、30→10℃)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皮肤呼吸代谢装置测定麻醉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的皮肤耗氧率(MO2skin)及鳃部耗氧率(MO2gill),并计算整体耗氧率(MO2total).研究显示:南方鲇幼鱼的MO2skin占MO2total 的16.4%-19.0%,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MO2skin上升的幅度显著低于MO2total(P<0.05),MO2skin占MO2total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急性升(降)温组的MO2skin与升(降)温前驯化温度组相比显著升高(降低)(P<0.05),却与相应温度驯化组的MO2skin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变温组MO2skin的Q10值与驯化温度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却显著低于MO2total的Q10值(P<0.05).通过相关资料比较发现,南方鲇幼鱼MO2skin占MO2total的比例处于中上水平.研究表明,在驯化温度和急性变温条件下,实验鱼的MO2total分别存在代谢补偿反应和急性胁迫反应;MO2skin与MO2total的温度反应不同,它既不是一个完全的化学反应过程,也不是生物反应过程,而更倾向于是一个物理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9.
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响显著,随着株龄增加,除叶长和叶宽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外,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呈现递增趋势。凤丹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0~50.14%,平均值为27.6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二年生枝长,最小的为心皮数和二年生枝径。对当年生枝长、芽位高、当年生枝径、顶生小叶长、二年生枝径、顶生小叶宽、复叶数、心皮数、二年生枝长和叶柄长等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性状是影响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受株龄影响的10个性状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非常丰富,可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0.
温度与光强对高山杜鹃催花期间花芽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山杜鹃为材料,研究了在3个昼/夜温度(6℃/0℃、22℃/16℃、30℃/24℃)和3个光照强度(2 000/10lx、7 500/5 500lx、10 000/8 000lx)组合成的9个光温催花条件下,高山杜鹃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变化以及对始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加强,高山杜鹃花芽内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加,且在整个催花过程中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前期随温度光强增加而增加,后期则相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反,表现为先降后升。在30℃/24℃、10 000/8 000lx的处理下,高山杜鹃最早进入始花期,比目标日期(春节)提前18d开花。可见,适当高温和高光强(22℃/16℃~30℃/24℃,7 500/5 500~10 000/8 000lx)处理能显著提高高山杜鹃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促进了其花芽发育,有效缩短了催花时间,使植株提前进入始花期,从而达到提前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