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基于17 yr的野外实验数据,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刈割演替过程中的功能群组成动态,探索了功能群组成变化与群落净初级生产力(ANPP)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结构参数怎样影响功能参数。结果显示:在17 yr的割草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均发生了变化。随着羊草群落刈割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相继被一、二年生植物、高丛生禾草和矮丛生禾草所取代。到17 yr末,群落变成根茎禾草、矮丛生禾草、高丛生禾草共同建群的群落。在对照群落中ANPP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但在刈割群落中二者则不相关。年降水量解释对照群落ANPP变异的62%,而连年的刈割干扰则是刈割群落中ANPP动态的主要驱动因子。群落净初级生产则显出对刈割干扰的抵抗能力,在刈割干扰的前几年,依靠群落内功能群组成的不断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当刈割进行5 yr之后,群落结构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净初级生产迅速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后依靠群落结构的不断调节来维持这一功能水平。因此,群落结构是以渐变的方式改变的,而群落功能的下降则是以跃变的形式完成的。群落依赖于结构的不断调整来保持功能的相对稳定,但结构变化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62.
鲍雅静  李政海 《生态学报》2008,28(9):4540-4546
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 PFGs) 是具有确定的植物功能特征的一系列植物的组合,是生态学家为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而引入的生态学概念.目前功能群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在于决定植物功能群划分的植物特征的选择上.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群落为例,选取3个草原类型(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和羊草草甸草原)及其退化梯度系列(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在对植物热值进行分析测定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能量属性-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完全燃烧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值,采用人为分段的方法对草原植物进行了能量功能群的划分(高能值植物功能群、中能值植物功能群和低能值植物功能群).并探讨了这种能量功能群划分方法在草原植被动态研究中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由于草地不合理利用,中国北方草原严重退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性破坏甚至功能性紊乱。随着草原退化,中能值功能群植物糙隐子草会取代高能值功能群植物大针茅成为群落中优势度最大的植物。为了解大针茅和糙隐子草在氮素添加以及去除功能群的情况下根系特征的变化趋势,选取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中的退化草原群落,分别开展两项实验,实验1:氮素添加梯度实验(0、10.5、17.5、28 gN/m~2),实验2:同时进行功能群的去除和氮素的添加,功能群去除实验(将植物分为高能值植物功能群、中能值植物功能群、低能值植物功能群3个功能群;每个处理分别剪除另外两个功能群,留取单一功能群),并同时进行氮素添加实验(0、17.5 gN/m~2)。在进行两年的实验处理后,通过Delta-T SCAN根系分析仪测量大针茅和糙隐子草根系的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指标。分析植物根系对氮素添加的响应,以及功能群去除是否改变这两种植物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格局。实验1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其他功能群的竞争压力下,大针茅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均在高氮素添加(28 gN/m~2)情况下显著增加,糙隐子草根系直径和体积在中氮素添加(17.5 gN/m~2)的情况下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退化样地中土壤氮素的增加,促使大针茅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长度扩大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而促使糙隐子草主要通过增粗生长来扩大土壤分布空间。实验2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群的去除,中氮素添加对根系的影响,只有糙隐子草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功能群去除实验对大针茅的根系长度和面积有影响,对糙隐子草的根系长度、直径和面积有影响。功能群去除处理与氮素添加的交互作用对大针茅根系没有影响,对糙隐子草的根系直径和体积有影响。  相似文献   
64.
武汉市51种园林植物的气体交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北武汉市5个绿地共51种园林植物的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表明: 不同绿地间、灌木与乔木间、落叶与常绿植物间的光合能力(Amax)、蒸腾速率(Tr)和光合水分利用效率(PWUE)均有显著差异。绿地间的气体交换特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种间, 不同绿地间的小气候或环境差异影响很小。根据51种植物的AmaxTrPWUE, 可将它们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大部分植物属于低光合低水分利用型(38种), 其次为高光合高蒸腾型(10种), 低耗水高水分利用型最少, 仅有花榈木(Ormosia henryi)、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和黄心夜合(Michelia bedinieri) 3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预处理(IP)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比正常组低(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正常组高,而缺血预处理组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在心肌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缺血预处理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6.
滁州地区杀虫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杀虫植物做成多种农药,有药效和肥效,但无残毒和药害又无污染,对防治农作物蔬菜害虫有良好效应,充分利用皇甫山,凤阳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调查杀虫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7.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调查 ,共发现蝶类 65种 ,隶属 1 0科 46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蝶类呈现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结合保护区的地理地貌、植被类型、土壤、气候等生态地理因素 ,分析了保护区蝶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8.
以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 bolleana)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 luteus和卷边桩菇Paxillusinvolutus2种外生菌根菌(ECMF),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山新杨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新杨幼苗接种2种ECMF,在正常水分和干旱下均能显著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未接菌的对照组(P<0.05)。接种2种ECMF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在正常水分下降低了SOD和POD的活性,到轻度干旱时便提高三者活性,差异显著(P<0.05)。接种2种ECMF,在正常水分和干旱下均能显著降低H2O2和O2-·以及MDA的含量(P<0.05)。在试验过程中,接种S.luteus处理和接种P.involutus处理相比,不论是侵染率,还是后续对山新杨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提高,都展现出更加优秀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接种ECMF能够提高山新杨幼苗的...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308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统计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230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性眼内炎32例(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0 min、手术切口≥3.2 mm、植入PMMA人工晶体、后囊膜破裂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后囊膜破裂、植入PMMA人工晶体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是保护因素(P<0.05)。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保留变量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ROC分析该模型预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5%、85.12%。结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后囊膜破裂、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晶状体后冲洗可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风险。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感染性眼内炎的预测能效较好。  相似文献   
70.
至今,尚无迅速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好方法。现已知道,RDS时,肺中有水肿和血流等方面的变化。此外,早巳研究清楚肺水肿的水起源于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间质,最后进入肺泡腔及气道。因此,设想:注入肺循环血液的示踪水(如氚水)必将沿肺水的移动路径进入肺泡,乃至气道。最终可以在呼出气中测得,在正常肺可以测得,在RDS时的呼出气中也应可测得,并且其浓度变化曲线应不同于正常。本实验在双光气吸人引起的实验性RDS动物模型上,试用我们自行设计的从呼出气中收集由腔静脉注入的氚水的方法为快速而无损伤诊断RDS寻找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