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4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43.
44.
45.
Weber和Bray发现了耳蜗微音器电位,耳蜗电生理才得到发展。本世纪50年代,Bekesy对耳蜗基底膜及其邻近结构的运动进行了解析,提出了众所周知的行波学说。他还证明耳蜗内存在两种静息电位。这些,都对耳蜗电生理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60年代,Davis研究了几种耳蜗电现象的相互关系,提  相似文献   
46.
核糖核酸一级结构的研究,近十几年有了很大进展。继1965年Holley用紫外吸收法,首次测定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一级结构之后,Sanger等人用灵敏度更高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内标记的方法,测定了其它小分子量核糖核酸的一级结构。近几年,Randerath等用高  相似文献   
47.
在10名正常被试者的20只耳,用不同强度的短声测定了脑干听觉电反应(BSR)的7个波的潜伏期(数值见表1),结果表明,各波的潜伏期都随刺激声强的减弱(80到0 dB)而延长,且呈直线函数关系,并且这种延长主要来自1波。由每个被试者两耳所诱发的 BSR 各波的潜伏期及其与刺激声强的变化关系都较为恒定和对称。V 波振幅较大,出现率较高,接近主观听觉阈值,是 BSR 中的主波,其潜伏期(声强80 dB 时为5.7±0.6毫秒)如明显超出此范围(6.3毫秒)或两侧不对称时,应考虑为异常。我们还在半数测试例中记录到Ⅷ波,关于它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8.
姜玉梅  魏江春 《真菌学报》1990,9(4):293-295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IFN-r(rs2069705)及IL-4(rs2070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 准收集病例资料及血标本(总纳入92 例,其中患病组32 例,阴性对照组30 例,正常对照组30 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 DNA提取,根据UCSC 数据库中SNP 位点附件的序列信息,利用MassARRAY技术平台设计引物、PCR扩增、SAP、单碱基延伸、 点样质谱检测IFN-r及IL-4 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结果:IFN-酌(rs2069705)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L-4 (rs2070874)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FN-r (rs2069705) CC、CT、TT 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X2=2.607,P=0.626;X2=2.244,P=0.326);并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1.144,P=0.564;X2=0.534, P=0.766;X2=2.0,P=0.368)。IL-4(rs2070874)CC、CT、TT三种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 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6.614,P=0.158;X2=5.408,P=0.067);但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患病组与 未患病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P=0.036);患病组中纯合子TT数量较纯合子CC及杂合子CT数量相比较,纯合子 TT 发生PBL 的相对危险度OR(95%CI)分别为0.11(0.02 ~ 0.68)、0.16(0.03 ~ 0.79),P 值分别为0.018、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纯合子CC 与杂合子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P=0.134)。结论:IFN-r(rs2069727)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PBL的发生发展,但未在PBL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而IL-4(rs2070874)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饲鸽者肺(Pigeon Breeder''s Lung , PBL)的发生发展,IL-4(rs2070874)的携带纯合子TT 可能是维吾尔族PBL 易感的一个危险因 素,可能会增加维吾尔族饲养鸽子者发生PBL的风险,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院烧伤科(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紫草油覆盖创面)与研究组(40例,给予壳聚糖护创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瘢痕生长及不同时期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8.45±4.64)及瘢痕生长评分(3.23±1.12)均低于对照组(22.45±5.23、5.34±1.23),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21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4 d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患者治疗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菌,减少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