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道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分别为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Chrysocharis crassiscapus(Thomson),前者为当地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2.
以甘肃省的民勤绿洲为例,选择土壤水分最为亏缺的7月,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包不同迎风面,以及绿洲和荒漠交错地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白刺沙包而言,其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迎风坡大于背风坡,中间层次(40~80 cm)则刚好相反。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上,灌丛沙包与沙丘间低地水分变化有很大的不同,总体而言,丘间地水分含量大于灌丛沙包,但在距离绿洲406 m处,二者均出现一个土壤水分的最低值。在丘间地表层,水分变化是距离绿洲愈近,土壤含水量愈高;而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83.
用于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免疫芯片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免疫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抗原或抗体微点阵 ,是继基因芯片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在检测大分子物质葡萄球菌肠毒素 (SE)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时将SEA、SEB、SEC加入反应池中 ,反应后清洗掉未结合的SE ,再加入相应的标记抗体 ,形成固定抗体 待测物 标记抗体的夹心式结构。对影响免疫芯片检测效果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按优化后的条件进行SEA、SEB、SEC的检测 ,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强度随待测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浓度高于一定值时 ,荧光信号强度趋于一定值 ,本法最低可检测 0.0 1 μg ml的SEA和SEB及 0.1 μg ml的SEC。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环境和食品中污染物检测领域 ,将会使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田间条件下嫁接番茄(珍红/砧木1号,珍红/桂砧1号)以及接穗(珍红)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自根苗的光饱和点显著高于嫁接苗;自根苗和嫁接苗的光补偿点差异不显著,以珍红/桂砧1号最高(31.8μmolphotons·m-2·s-1),珍红/砧木1号最低(17.6μmolphotons·m-2·s-1);嫁接苗的CO2补偿点显著低于自根苗,且珍红/桂砧1号与自根苗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观量子效率变化范围为0.062~0.073;CO2饱和点在844~971μmolCO2·mol-1左右,CO2羧化效率变化范围为0.055~0.086molCO2·m-2·S-1;光合作用CO2补偿点珍红、珍红/砧木1号和珍红/桂砧1号分别为74.0、60.8和50μmolCO2·mol-1。嫁接苗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于自根苗,但两者的日进程曲线均为“单峰型”,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miR-125a-5p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PCV2感染PK-15细胞外泌体孵育的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miRNA表达;合成miR-125a-5p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PK-15细胞,检测miR-125a-5p过表达或抑制表达后细胞凋亡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25a-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5a-5p对靶基因的调控;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孵育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显示,感染PCV2的PK-1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极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凋亡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PCV2诱导细胞凋亡相关的miRNA中,miR-125a-5p表达量极显著升高,miR-125a-5p模拟物转染细胞后极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利用TargetScan预测发现,miR-125a-5p与Bcl-2 3''UTR区有结合位点,miR-125a-5p模拟物极显著抑制pmir-Bcl-2 3''UTR-WT荧光素酶活性,对pmir-Bcl-2 3''UTR-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外泌体孵育的淋巴细胞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Bax、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Bcl-2/Bax的比值极显著降低。这表明,PCV2通过外泌体诱导淋巴细胞上调miR-125a-5p的表达,进而抑制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激活淋巴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6.
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桃红侧耳优良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并进行了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筛选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桃红侧耳菌丝体30℃酶解3h原生质体数目可达8.4×107/mL。原生质体再生率在1号再生培养基上最高,为6.9%。再生菌株经筛选后,得到长速显著快于出发菌株的优良菌株H120和H247。经F3代栽培实验证明:H120和H247的生物学效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且差异极显著。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H120和H247酶谱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7.
水稻中与盐碱适应性相关的VB12不依赖型蛋氨酸合成酶广泛在于高等植物中,它可催化高半光氨酸甲基化而生成蛋氨酸,为生物体内的甲基化反应和多胺,乙烯的合成提供中间产物。以水稻品种日本晴为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利用cDNA-RAPD法,在水稻中首次报道了VB12不依赖型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结果表明:VB12不依赖型蛋氨酸合成酶cDNA基因全长为2740bp,在水稻基因组中以单或低拷贝存在,编码765个氨基酸,与Mesembryanthemum cystallinum (784889)和Cathararanthus roseus(C83499)的同源性分别为92%和83%,水稻在受到碳酸钠胁迫12h和24h后,其转录较氯化钠明显增强,而到48h后下降,暗示它可能与水稻的盐碱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阿特拉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方法:将间接竞争ELISA进行条件优化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包括包被抗原与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筛选、选择一抗的最佳稀释度对包被抗原进行细化筛选、不同有机溶剂对竞争结合反应的影响、酶标二抗稀释度筛选等。用建立的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实际样品,再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利用优化后条件建立了阿特拉津间接竞争ELISA检测曲线,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58,相关性较好。另由此标准曲线可得LOD (最低检出限)为1.972 ng/ml。用于检测实际样品,回收率在80%-120%之间。当添加样品浓度为(0~6) ng/ml时,该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HPLC。结论:新建立的阿特拉津ELISA特异性好、精密度高,可代替大型仪器用于阿特拉津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89.
测序技术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加深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生理代谢及疾病的理解,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二代测序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测序技术,和现有实验手段结合又开拓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RNA-seq就是二代测序技术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它不仅完善了基因组的基因注释,发现新的可变剪切位点及新的基因,也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转录本的表达情况,为更好的了解基因功能提供线索。本文概述了测序技术的发展,阐述了RNA-seq的相关应用,可为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Balb/c nu/nu mice were inoculated intratracheally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GLK containing p53 mutation at codon 245 and treated with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p53-wt retroviral vector (pDOR53W) to increase cell chemosensitivity, and then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doxorubicin. 30 d after tumor cell inoculation, 75% of the control mice showed macroscopic tumors in the lung. Sole pDOR53W suppressed GLK tumor formation in 68 % of mice; sole doxorubicin 33. 3 % , but the combination of pDOR53W and doxorubicin 88.9%. The exogenous p53 sequence was detected and confirmed in the tumor that grew after treatment with pDOR53W retroviral vector by PCR and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with p53 cDNA.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rect administration of a retr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p53-w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of anticancer agent wa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multidrug-resistant human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