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超数排卵的14只母兔获得438枚受精卵,卵龄16~22小时.显微操作在带微分干涉和相差的Nikon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注射针的尖端外也0.5μm,离尖端40和80μm处的外径分别为4.2和6.5μm.注射用外源基因是绵羊生长激素基因与MT-1启动基因藕连的线状DNA溶液(1ng/μl).140枚注射的受精卵和未注射的145枚受精卵(对照),在Ham’sF—10培养液(补充生长因子)中培养(38℃,5%的CO2).结果,培养48小时后,注射组卵裂发育率分别是:未卵裂7.9%(11/140)、卵裂至2~4细胞期11.0%(16/140)、卵裂至8~16细胞期80.7%(113/140).对照组相应的卵裂率分别是4.1%(6/145)、12.4%(18/145)和83.4%(121/145).两组卵裂发育率相近.本实验的显微操作对注射后卵的发育没有产生明显的伤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通过Biolog系统对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滨海不同林龄(幼龄林(林龄5-8年)、中龄林(林龄15-20年)和成熟林(林龄30年及以上))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对照裸地和成熟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对所使用的Biolog-ECO微孔板中的31种碳源的利用率和对这31种碳源的各分类碳源的利用率高于中龄林与幼龄林林地; (2) Shannon-Wiener指数(H′), McIntosh、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大, 不同林龄林地间的H′差异显著, 幼龄林和中龄林的McIntosh、Simpson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 (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主成分分离中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单糖和氨基酸。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高, 这可能是林分凋落物、植物根系分泌的次生代谢物、土壤养分、林地土壤特异性微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以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3 hm2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胸径结构、群落分类和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 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1科52属85种, 以蔷薇科、桦木科、卫矛科、忍冬科、杨柳科和槭树科为主,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群落内优势种, 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0.0%和28.24%。物种径级分布遵从典型的倒“J”型, 植物群落更新状况良好。多元回归树经过交叉验证认为可将该样地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 1)锐齿槲栎+华山松+秦岭木姜子(Litsea tsinlingensis) +微毛樱桃(Cerasus clarofolia) +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群落; 2)锐齿槲栎+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 +湖北花楸(Sorbus hupehensis)群落; 3)锐齿槲栎+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微毛樱桃+秦岭木姜子群落; 4)锐齿槲栎+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秦岭木姜子+山梅花(Philadelphus incanus)群落。在完全随机分布模型下, 样地中主要物种在整个研究尺度中全部呈聚集分布, 并且这些物种主要聚集分布在不同的生境中, 具有明显的地形生境偏好;在异质性泊松分布模型下, 这些物种在不同尺度上主要呈随机分布或规则分布。该研究结果表明地形生境异质性是影响木札岭样地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该研究可增加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群落分布的认识, 同时可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渗透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中脱落酸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植物细胞受到渗透胁迫后,细胞内脱落酸(ABA)迅速积累,文中就渗透胁迫诱导细胞中ABA的合成以及与其有关的信号感觉,转换,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等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5.
106.
测量的区域土地覆盖格局研基于多尺度遥感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km、4km和8km 3种空间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对中国NECT样带西部地区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及其景观特征的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几种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分类结果边界的一致性和空间差异,以及影像所记录的景观格局的差异。为进一步在不同尺度上研究景观变化过程以及尺度转换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3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所反映的区域土地覆盖的宏观空间格局是一致的,但类型的边界、每一类型斑块的形状和数量均产生较大的差异;经过对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4种指标(分维数、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的比较显示出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影像所反映的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各覆盖类型的分维数表现出最大差异,表征着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斑块复杂程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7.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基因工程在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重金属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含量越来越高,重金属污染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植物修复可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且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现在发现许多用于修复的超量积累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地上部生物量小,成了实际应用中的最大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变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转运、积累和忍耐的机制,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将成为今后植物修复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CTA在指导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腹盆部大出血患者32例,动脉栓塞前在抗休克同时行急诊CT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范围、性质,立即在CTA指导下行选择性DSA,并栓塞出血支血管.结果:32例均经CTA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DSA符合率81.3%.CTA与选择性DSA在显示造影剂外溢征象及病变性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显示出血支动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9例(90.6%)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或控制,休克得到纠正;3例(9.4%)动脉栓塞后出血仍不能控制,其中2例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而后行内镜治疗.结论: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迅速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9.
河南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由西向东随地势变化,动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复杂。于2011年至2015年对三门峡市、洛阳市以及焦作市的黄河湿地保护区维管植物和哺乳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比较分析了三个区域间动植物多样性的差异,采用非趋势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物种组成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1)三门峡、洛阳和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分别有130科、493属、1128种及变种,128科、470属、1049种及变种,90科、290属、542种及变种;三门峡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5科、48种,洛阳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7目、18科、61种,焦作黄河湿地哺乳动物有6目、11科、34种;(2)从三门峡黄河湿地经洛阳黄河湿地再到焦作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降低;(3)三门峡黄河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哺乳动物多样性与洛阳黄河湿地差异不显著,与焦作黄河湿地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河南黄河湿地保护区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非编码小RNA,可以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人体中30%以上的基因都受miRNA的调控,同时miRNA还可作为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标记。尽管已经在各种生物中预测并证实了数百种miRNA,但miRNA及其靶基因的明确作用机制和功能尚不完全明了。许多研究表明,miRNA与肺部疾病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化有着密切的关联。miRNA在肺部疾病的正负调节功能为细菌性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我们简述了miRNA在潜伏性肺结核病和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