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粘虫越冬迁飞与危害的调查及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我国粮食作物上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危害世代多、作物损失重以及危害历史长的特点。每年粘虫在我国东半部自南向北形成5个不同类型发生区,除可在南方越冬外,还可通过季节性远距离往返迁飞在不同发生区之间危害。对其越冬、迁飞种群动态的监测及危害调查是实现粘虫综合防控的前提。根据粘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发生区的特点,本文发展了粘虫田间越冬、迁飞种群以及幼虫发生危害的调查和监测技术,为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
家蚕 Fhx/P25 基因的一种新的转录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蚕 Fhx/P25 蛋白是丝素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过去报道只在家蚕后部丝腺特异的转录表达 . 通过对大规模的家蚕 EST 序列分析发现, Fhx/P25 基因不仅在家蚕后部丝腺高效转录,而且在家蚕幼虫五龄第三天的卵巢组织及其他组织也有转录;分析还发现 Fhx/P25 基因在丝腺和卵巢组织中有不同的转录起始位点,在卵巢组织中的转录起始位点比在丝腺中的至少要提前 115 bp 左右 . 用 RT-PCR 和 FQ-PCR 进一步验证,以上分析结果均正确 . 分析还发现 Fhx/P25mRNA 存在选择性拼接 . 以上结果表明 Fhx/P25 基因并不是组织特异转录基因,它的转录表达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可能还有其他功能 .  相似文献   
23.
黄绍哲  江幸福  雷朝亮  罗礼智 《生态学报》2008,28(10):4823-4829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周期性大发生的农作物主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后已经3次大规模暴发成灾,但关于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还未见报道。利用国际通用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和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历史记载进行相关性和相位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周期性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奇数周期相关联。建国以来的3个大发生周期分别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第19、21周和第23周期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极高的同步性,尽管草地螟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度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根据这些结果,并结合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预测,草地螟在我国的第4个大发生周期很有可能开始于2017~2020年之间,并在2024—2025年间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种群动态与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螟蛾科)测报和防治对策,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的寄主有菊科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eg.) Kitam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其中苣荬菜作为向日葵螟的寄主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应用性信息素监测结合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一年发生2代,其中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但此时羽化的成虫由于缺乏开花寄主而无法产卵为害。第1代幼虫在6月末为害茼蒿、7月下旬开始为害开花的向日葵。第1代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形成第2代,其中有9.2%的老熟幼虫直接滞育越冬。第2代幼虫自8月中旬起为害晚开花的向日葵,9月中旬老熟后陆续入土越冬,至10月上旬收获时仍有30.0%的幼虫未老熟而随收获的葵花盘转至筛选出的杂质中越冬。在24℃,RH 70%和L16∶D8光照条件下测定第2代向日葵螟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2、15.9和11.1 d,雌、雄蛾寿命分别为14.9 d和15.1 d.综合观察结果,绘制了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25.
温、湿度对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有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飞行时,粘虫蛾主要飞行能源物质(甘油三酯和糖原)消耗最少,其飞行单位距离所需的甘油三酯也最少,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随着温,湿度从适宜到不适宜,甘油三酯消耗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会因蛾龄及性别的不同而异,在所测试的几种温,湿度下(高温35℃除外),5日龄成虫在飞行中消耗的甘油三酯最多,低龄和高龄时消耗均较少,高温下飞行时,雄蛾比雌蛾消耗的能源物质多,而在高温或低湿条件下,雌蛾比雄蛾消耗的多,进一步对影响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海藻糖酶活力及呼吸强度研究表明,温、湿度对海藻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酶的活性高,反之,酶的活性降低,其中高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低温明显,但高湿和低湿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成虫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飞行初期成虫呼吸强度急剧增加,但0.5h后开始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根据所获结果对温、湿度与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粘虫飞行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报道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成虫飞行后产卵、交配及寿命的研究结果。1日龄成虫飞行6 h、12 h、18 h、24 h后的产卵前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的,其中飞行6 h、12 h的比对照的短2天以上,产卵量均比对照的高。对1~5日龄成虫分别飞行23.5 h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飞行的产卵前期和上述结果相一致。2~4日龄飞行的与对照的没有显著差异,但产卵量则随飞行日龄的延迟而逐渐减少。5日龄飞行的产卵前期显著延长,产卵量已不到对照的一半。所有经过飞行的成虫产卵高峰日比对照的早1天。不同日龄成虫飞行时间、距离与成虫产卵量的关系为:1~3日龄飞行时间、距离长的个体产卵量也高;但4~5日龄的成虫飞行时间与距离越长,其产卵量越少,表现出明显的卵子发生飞行拮抗症(oogenesis-flight syndrome)。除了5日龄飞行的成虫交配率有所下降以外,所有经过飞行的成虫产卵历期、交配率及寿命与对照的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这些结果,对粘虫迁飞的起飞时期,迁飞在粘虫生殖、种群动态及成灾规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阿沙(Ash)首次报告长爪沙鼠对淋巴丝虫感染在性別上存在差异,并为国内外学者证实。柯路斯(Cross)以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感染台湾猴(Macaca cyclopis),亦发现雄性较雌性易感。威丝莉(Wesley)发现雄性沙鼠的易感性由雄性激素决定,并认为雌沙鼠的不易感不是因雌激素的存在,而是由于缺乏雄激素。戴维鲁克斯(Deverux)以彭亨丝虫感染不同年龄的雌沙鼠,发现老年雌鼠较年轻雌鼠具有较高的易感性,认为是老年雌鼠免疫功能下降所致。著者对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不同年龄的长爪沙鼠和家猫,及两种性激素对感染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28.
我国粘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也是我国及其它亚洲和澳洲国家粮食作物上重大害虫。具有发生范围广、危害世代多、受害作物种类和组织多、产量损失重以及发生危害历史长的特点。我国粘虫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揭示了粘虫越冬、迁飞及发生危害规律;解析了粘虫迁飞行为发生与调控的环境、生理、遗传、激素与分子机制;创建了以越冬、迁飞规律及生物学习性为基础的粘虫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粘虫区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针对粘虫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昆虫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今后粘虫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9.
一日龄粘虫不同时长吊飞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羽化后1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飞行潜力以及飞行对成虫生殖和寿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解析粘虫的迁飞行为特征。【方法】利用室内昆虫飞行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羽化后1日龄粘虫吊飞6、9和12 h的飞行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时长吊飞后粘虫的生殖参数和成虫寿命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日龄雌雄蛾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当吊飞时间超过9 h之后,成虫的飞行时间、距离和速度均不再显著上升。除吊飞12 h成虫的飞行速度外,其它处理雌雄蛾的飞行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羽化后1日龄不同时长吊飞对粘虫的生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吊飞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显著降低。6、9和12 h吊飞处理均导致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但仅吊飞6和9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显著高于对照。吊飞12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则显著低于吊飞6和9 h的成虫,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吊飞12 h后,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结论】羽化后1日龄飞行显著促进粘虫的生殖,但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飞行对生殖的促进效应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30.
[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害虫,已在辽宁等东北农作物产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明确辽宁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阐明其不同地理种群间的种群遗传结构.[方法]基于8对微卫星(SSR)引物对采自辽宁6县(市)的160头甜菜夜蛾样品进行测序与分析,利用GenAlEx 6.503、GENEPOP 4.0.1及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其种群遗传变异与种群谱系遗传结构.[结果]辽宁不同地区甜菜夜蛾遗传多样性较高(Ho=0.549,Ne=3.431,He=0.608),其中,沈阳(SY)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Ho=0.563,Ne=4.562,He=0.680).不同地理种群间甜菜夜蛾存在较低遗传分化(global FST=0.119,P<0.05).朝阳凌源(LY)与大连(DAL)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FST=0.210).UPGMA聚类树、PCoA及STRCTURE分析表明,葫芦岛(HLD)和大连(DAL)种群聚为1支;台安(TIA)、阜新(FX)、凌源(LY)及沈阳(SY)种群聚为另1支.此外,AMOVA分析表明,甜菜夜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8.0%),种群间变异水平较低(22.0%).[结论]辽宁不同地区甜菜夜蛾具有较高遗传变异与较低种群遗传分化水平,本研究为阐明该地区甜菜夜蛾虫源关系,并对甜菜夜蛾化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