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中性腺变化与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波动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雌性中国石龙子卵黄生成需要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刺激。体现在卵巢重量于4月底至5月中旬间达峰值,血浆E2水平于3月底至最高值,此后显著回落,并于排卵前再次回升;血浆孕酮(progesterone,P)的生理功能在于输卵管卵的维持、促进胚胎发育和卵壳的形成。从3月中旬至4月底间,血浆P水平在基础值附近波动。5月中旬,随动物的排卵,血浆P水平迅速上升,至该月底达最高值,于产卵后迅速下降;E2随P的上升而下降,两者呈反向变动。雄性血浆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与生精作用、维持攻击、求偶及交配行为密切相关。血浆T水平于动物出眠后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于4月中旬达峰值。5月中旬后,随睾丸的萎缩,血浆T水平也缓慢下降,至6月底达最低值。  相似文献   
152.
Ligusticumcalophlebicum (Umbelliferae)isaperennialmedicinalplantgrowinginYunnanProvince .TherootsandrhizomesofthisplanthasbeenusedastheChinesedrug“HanQian Hu”inthenorthwestregionofYunnanProvince .Astherewasnoreported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isplant,in…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叶下珠药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并与中成药叶下珠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建立了叶下珠药材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标定18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4个峰;11批(来源地不同)叶下珠样品的HPLC图谱相似度(相合系数,均值)在0.89~0.99之间。(2)7批不同采收期的叶下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4以上,各共有峰的峰面积大多随生长期而增加,至10月5日达到最高,建议叶下珠药材应于每年的10月上旬进行采收。(3)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发现,叶、果的相似度较高(0.98~0.99),根、茎的相似度较低(0.86~0.87),说明根、茎中各成分含量较低,建议采收叶下珠药材的地上部分即可。(4)比较叶下珠胶囊和叶下珠药材的指纹图谱,发现二者的化学成分非常相似,但峰面积差异较大,其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所致。该研究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叶下珠药材及中成药的鉴定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4.
地下芽植物能够通过地下储存器官占据生境资源、储存营养物质等策略来获得生态优势,其地下储存器官多样性以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对地下芽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地下芽植物,对森林地下芽植物的了解仍然缺乏。采集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的693个草本植物个体,分析了地下芽植物及其地下储存器官的类型与多样性,比较了地下芽植物与非地下芽植物的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绝对、相对生物量。结果显示:(1)地下芽植物的相对丰富度为69.1%,相对多度为88.2%。大多为根状茎植物,主要由禾本科、莎草科、堇菜科和蕨类植物组成。(2)除茎外,地下芽植物各器官的绝对生物量(叶:1.94g,根:0.65g,地上部分:2.0g,地下部分:4.1g)均大于非地下芽植物(叶:0.26g,根:0.13g,地上部分:0.68g,地下部分:0.13g)。(3)地下芽植物叶(0.40)与茎(0.14)的相对生物量小于非地下芽植物(叶:0.48,茎:0.35),地下部分相对生物量(0.56)大于非地下芽植物(0.17)。本研究表明,以根状茎植物为主的地下芽植物是古田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草本植物的主要构成者,且个体普遍较大,倾向于将生物量投资于地下器官。这些结果为认识地下芽植物的生态策略与功能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于2021年11—12月,设置12条考察路线,采用同步目视考察法,对包含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和赣江下游的江西水域长江江豚数量和分布开展了考察,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规律及江湖迁徙关系。结果显示, 11月考察观测到长江江豚217群次、454头次, 12月考察观测到长江江豚236群次、569头次,受水位和天气等环境条件影响,两次考查观察到的长江江豚数量差异显著(t=–2.23, P<0.05)。11月和12月江豚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长江江西段,江豚主要分布在湖口石钟山-彭泽三号洲水域;鄱阳湖适宜水深范围水域都有长江江豚分布,其中吴城望湖亭-渚溪河口、都昌船厂-黄金咀-三山-瓢山水域是江豚高密度分布区;赣江下游,长江江豚分布在扬子洲渔业村附近水域。两次考察目击率分别为1.00和1.08次/km,均高于往年调查结果,由此推测,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增长。鄱阳湖通江水道蛤蟆石-石钟山水域,两次考察分别仅发现3头和2头长江江豚,推测调查期间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鄱阳湖之间的迁移行为较少,未来需进一步管控江湖迁移水域的人类活动,促进江湖迁移。吴城望湖亭-渚溪...  相似文献   
156.
该研究以水母雪莲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LSD1(GenBank登录号为OL690334),并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及编码蛋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水母雪莲SmLSD1基因全长965 bp,包含5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8个氨基酸。(2)同源序列比对发现,水母雪莲SmLSD1蛋白与菊科植物牛蒡LSD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8.31%。(3)亚细胞定位显示SmLSD1基因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表达;原核表达显示,SmLSD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分子量约为18 kD。(4)荧光定量分析显示,SmLSD1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低温、低氧及紫外胁迫下,SmLSD1基因的表达量下调。研究推测,SmLSD1基因在水母雪莲通气组织的形成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VAP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本院ICU的13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30例和非VAP组107例。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30例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7株,革兰阳性菌8株(21.62%),革兰阴性菌28株(75.68%),真菌1株(2.70%)。VAP的发生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抑酸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贫血、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年龄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住院天数>14 d、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P风险预测模型构建:PI=1.208×住院天数>14 d+1.051×意识障碍+1.012×糖皮质激素使用+0.044×年龄-5.907。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结论: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天数、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8.
蕨叶Gao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早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0.
旱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产早前胡(Ligusticum daucoides Franch.)(伞形科)根的脂溶性部分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素化合物:columbianadin,isoedultin,archangelicin,旱前胡甲素(daucoidin A),旱前胡乙素(dsucoidin B),佛手柑内酯(bergapten),非香豆素化合物:falcarindiol(7),阿魏酸(ferul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其中,化合物4和5是新的香豆素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及光谱测定,证明其结构为:4是3′去乙酰基isoedultin,即:2′(S)-(1″,1″-二甲基,1″-当归酰氧基)-3′(R)-羟基-角型二氢呋喃香豆素[2′(S)-(1″,1″-dimethvl,1″-angelovloxv)—3′(R)-hydroxy angular dihydrofuranocoumarin];5是2′-(1″-甲基,1″-羟基,1″-当归酰氧亚甲基)-角型二氢呋喃香豆素[2′-(1″-methyl,1″-hydroXy,1″-angeloyloxy-methylene)angular dihydrofuranocoumar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