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41.
目的:开发一种白细胞介素-2(m-2)长效缓释微球剂型。方法:采用S/O/W法制备了白介素-2因子多糖微粒的PLGA微球,考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分布等,并且运用ELISA方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体外缓释达32天,累积释放率近90%。结论:本方法制备的白介素-2因子微球,不仅具有有效地保护IL-2蛋白活性,同时实现长效缓释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蛋白缓释方案。  相似文献   
542.
543.
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E2蛋白氨基端的高变区1(HVR1)由27个氨基酸组成,是HCV蛋白中变异频率最高的肽段.HVR1含中和抗体表位,同时对HCV细胞侵入起重要作用,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H77株包膜蛋白基因中的HVR1进行了一系列缺失突变,然后将突变体表达质粒与假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H...  相似文献   
544.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在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时,产生耐药性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共66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37例,其中18例获得了治疗前和治疗后转移性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治疗前、治疗后的不同乳腺组织进行CD44v6表达的研究。结果:CD44v6在经曲妥珠单抗治疗产生耐药的活检组织中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CD44v6的表达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545.
546.
贝类贝壳在生物材料学及仿生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贝壳基质蛋白质是贝壳中的主要有机质成分,对贝壳的形成以及贝壳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贝壳主要由肌棱柱层和珍珠质层两种微观结构组成,其结构层次较简单,是研究贝壳基质蛋白质及其与贝壳形成关系的极好材料。为深入研究翡翠贻贝贝壳基质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以及分布特点,首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翡翠贻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的微观结构;采用刮取法获得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的粉末;对不同层次的贝壳粉末,利用酸溶法去除碳酸钙成分,所获得的有机质组分通过离心将其分为酸可溶性组分和酸不溶性组分。采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对翡翠贻贝外套膜组织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序列组装,在此基础上,采用LC-MS/MS质谱技术结合外套膜转录组数据库搜索,对翡翠贻贝肌棱柱层和珍珠质层贝壳基质蛋白质开展组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翡翠贻贝贝壳有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层次,其中珍珠质层为片状堆叠结构,而肌棱柱层为柱状结构。翡翠贻贝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共计获得 69 859 条Unigene。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表明,翡翠贻贝贝壳中总计鉴定到蛋白质54种,其中38种为肌棱柱层所特有蛋白质,3种珍珠质层特有蛋白质,另有13种在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均被鉴定到。肌棱柱层特有蛋白质的分子多样性明显强于珍珠质层。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贝壳不同微观层次的形成机制,以及贝壳基质蛋白质对贝壳不同结构层次的调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7.
采用色谱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dihydrosphaerolone(1)、2,3-dihydro-5-hydroxy-2-methyl-4H-1-benzopyran-4-one(2)、6-hydroxymellein(3)、4,8-dihydroxy-1-tetralone(4)、8-methoxy-1-naphthol(5)、helicascolide A(6)、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7)、1-(2,6-dihydroxyphenyl)ethan-1-one(8)、diisobutyl 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6、7对肿瘤细胞SF-268、MCF-7、NCI-H460、Hep G-2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16.52~28.42μmol/L之间。  相似文献   
548.
微卫星标记对4种鲤鱼种质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以抗病镜鲤、易捕鲤、松浦镜鲤和松浦红镜鲤四种鲤鱼为研究材料,从183对微卫星筛选出41对特有标记,根据特有等位基因频率选出26对。将标记在每个群体出现的个数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引物优化组合,选出11对优化组合引物。应用Structure软件进行3种引物组合个体鉴定,K=4时,个体鉴定效率均为100%。用UPMGA构建群体遗传聚类图,41对和26对标记引物组合聚类结果一致,而与11对组合结果不同。基于3种不同标记组合在4个品种中遗传多样性研究,显著性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41对、26对和11对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4个鲤品种分子水平种质鉴定的研究,优化引物组合可减少引物标记数,但对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有一定影响。同时也为其它鱼类的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为种质资源的长远保护、稳定维持提供了真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9.
点饱和突变技术及其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饱和突变技术是蛋白质工程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它通过对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短时间内获取靶位点氨基酸分别被其它19种氨基酸替代的突变子。此技术不仅是蛋白质定向改造的强有力工具,而且是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几种常用点饱和突变技术,介绍了其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状况,讨论了其在应用中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0.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性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分析PCT,CRP及IL-6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为(1.24±0.23)ng/m L,对照组PCT水平为(0.12±0.10)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RP水平为(105.27±19.93)mg/m L,对照组CRP水平为(7.62±2.97)m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6水平为(248.15±35.60)ng/m L,对照组IL-6水平为(144.05±20.26)ng/m L,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IL-6及CRP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301,0.468,0.413,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