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61.
本文以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Ⅱ优2070及恢复系2070、Ⅱ优419及恢复系中419为材料.应用HPLC和ELISA法测定灌浆期间根系伤流液中根源细胞分裂素(CTKs)种类和数量以及稻叶和籽粒中细胞分裂素组分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亚种杂交稻及其恢复系灌浆起始阶段,玉米素(Z)占总CTKs的比例高达62.8%-89.1%,是根系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的主要成分.而二氢玉米素(diHZ)和二氢玉米素核苷(diHZR)则在灌浆后期明显上升,这种变化动态与II优2070和2070剑叶中ZRs(Z+ZR)、diHZRs(diHZ+diHZR)的波动变化是相符合的。与根系伤流液的主要细胞分裂素组成不同,IPAs在叶片和籽粒中占总CTKs量的比例最高。说明在灌浆期间.根系伤流液中CTKs的种类及其活性存在着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细胞分裂素代谢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酶基因表达的不同有关。讨论了强、弱势粒的CTKs组分的变化与籽粒结实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462.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隙密度为18.5个·hm^-2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28.4%和60.0%;冠林隙的大小变化在10~1134.7m^2之间,平均面积为153.45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84.11~1646.3m^2之间,平均面积为324.34m^2;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5.14株,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只占8.1%.不同形成木类型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为:折干>掘根>枯立>断梢;暗针叶林林隙大多由岷江冷杉、铁杉、糙皮桦形成.径级在60~70cm,高度在30~35m之间的林冠上层的岷江冷杉,发生折倒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63.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介导c-Jun/JunB活性异源二聚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可以活化AP-1转录因子, 其中c-Jun和JunB的相互关系和复杂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Tet-on-LMP1 HNE2鼻咽癌细胞系为动态研究模型, 主要应用c-Jun/Jun B双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方法以及Super-EMSA方法, 同时, 结合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中的阻断策略, 研究证实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形成, 而且该二聚体具有与DNA结合活性. 该研究为LMP1调控下, AP1二聚体家族成员在不同时空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动态组合和作用模式提供了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464.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实验结果初步表明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时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这一阶段,败育方式是不能形成四分体,随后小孢子内颗粒状的内含物不断外溢,直至成为一个空壳,药室萎缩,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65.
稳定表达外源性p16基因肺癌A549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稳定表达外源性抑癌基因p16的肺癌A549细胞株,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将抑癌基因p16转移入此基因缺失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16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克隆细胞分泌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16基因的A549细胞中可以检测到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说明建立的p16真核表达载体能在肺肿瘤细胞中分泌表达蛋白,表达P16抑癌蛋白的A549细胞株的建立有助于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6.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组合与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东海表层沉积硅藻分析研究,共发现有103种和变种,根据其中分布特征和规律,结合因子负荷变化曲线,把东海表层沉积分为六个硅藻组合和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硅藻分布的环境因素,为恢复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7.
小鼠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健  高福禄  支会英  段相林 《动物学报》2001,47(2):209-214,T001,T002
为研究雄性小鼠睾丸在发生,发育过程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电镜及体视学图象分析等方法,对胚胎15天到生后10月后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PCNA表达,凋亡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结果:(1)精原细胞PCNA反应在胚胎15天为阳性,从胚胎18天到生后5天,降为弱阳性,而阳性的精原细胞在生后7天重新出现,一直到生后6月,仍可见部分精原细胞呈阳性反应;(2)生后3天,可见凋亡的精原细胞染色质浓缩,核膜出现明显的核周隙,核碎裂,凋亡细胞数从生后1天到生后第3周有增加的趋势,于生后第3周出现峰值,之后降低,之后降低,结论:(1)PCNA阳性细胞而密度到生后第2周出现峰值,而凋亡细胞数于生后3周出现峰值,生精细胞凋亡的高峰要滞后其增殖峰1周左右,而且与其所处生精周期的特定阶段有关;(2)精原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向曲细精管周边迁移,其排列由无序到有序;(3)在生后各发育 ,精原细胞始终保持DNA复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68.
该文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母株年龄及大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的分株密度以林下种群的最低,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华西箭竹基株当年生立竹的分株数逐渐增大。2)4种林冠环境下,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分株高度、基径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3)各林冠环境均以二龄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数量最大,不同林冠环境之间母株的平均年龄,以及处于同一林冠环境的各龄级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平均分株数和平均基径均无显著差异。4)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基径与一级母株、二级母株基径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当年生立竹基径随一级母株增加的速度快于随二级母株的增加。5)当年生立竹的基径与地下茎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母株的基径与当年生立竹的地下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地下茎长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9.
以杂交稻协优 413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GA3 对籽粒内源IAA影响。观察到开花后其优势粒比劣势粒灌浆启动早 ,优势粒灌浆势下降后 ,劣势粒开始灌浆 ,且优势粒灌浆势峰值比劣势粒高 ,这种优劣势粒的灌浆异步现象是一种“粒间顶端优势” ,即劣势粒的灌浆启动迟 ,与优势粒对劣势粒的抑制有关。籽粒灌浆期间优势粒内源IAA含量增加早于劣势粒 ,优势粒内源IAA峰值也高于劣势粒 ;优劣势粒灌浆势变化趋势与优劣势粒内源IAA含量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 ,“粒间顶端优势”似为内源IAA所调节。于初穗时喷施外源GA3,“放大”了单穗中优劣势粒灌浆异步效应 ,优势粒灌浆势更强 ,劣势粒更弱 ,即外源GA3 加强“粒间顶端优势”现象。在试验中还看到初穗期喷施 10~ 40mg/L浓度的GA3 溶液 ,随浓度提高 ,优势粒内源IAA含量增加 ,劣势粒IAA含量更低 ,这种变化似与施用GA3、使优势粒对IAA吸收更多有关  相似文献   
470.
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潞滨  武静宇    胡陶  杨学文  彭镇华 《植物学报》2008,25(5):574-578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是我国分布和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竹种, 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本实验以水稻(Oryza sativa)为内标, 用流式细胞仪对水稻和竹子样品的PI发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 通过比较水稻与毛竹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 计算出毛竹的基因组大小。对24组样品进行重复测试, 测得毛竹基因组大小为 2 075.025±13.08 Mb, 即2 C DNA含量为4.24 pg(以1 pg DNA = 0.978×109 bp计算)。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为毛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其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