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悉生蚕是指蚕体内外栖息的其他生物体是已知的蚕,不仅培育方法较哺乳动物简单,且彻底克服蚕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饲育限制,为蚕在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悉生蚕作为生物反应发生器或转基因工程动物的应用已逐步进入实用化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12.
赤霉素(GA3)鉴定表明,一种新型特矮稻(命名为‘特矮稻-2’)的GA3信号转导途径正常,施加外源GA3不能恢复到正常植株的高度,说明此种矮稻的矮化机制与GA3无关。来源于组合‘特矮稻-2’ב日本晴’的F2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特矮稻-2’的特矮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将该矮秆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RM519和RM235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9和22.0cM,该基因暂命名为ED。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经不同途径感染不同日龄ICR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特点,为了解EV71小鼠感染机制和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信息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通过口腔途径、颅腔途径、肌肉途径及腹腔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4周龄SPF级ICR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集各器官组织进行病原学诊断,确定EV71病毒感染情况;同时建立一步RT-PCR、病毒分离、IFA及IEA等方法。结果经腹腔途径感染成年鼠出现竖毛、弓背、消瘦症状,其他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未见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颅腔注射3~4周龄ICR小鼠能在脑组织检测到病毒RNA,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日龄乳鼠能在肌肉组织和肠道检测到病毒RNA,其中,肌肉组织病毒分离可检测到活病毒。本研究同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适合EV71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结论临床分离的EV71毒株通过口腔接种、颅腔、肌肉、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日龄、7日龄及3~4周龄SPF级ICR小鼠的疾病程度和病毒检出不同,ICR乳鼠及成年鼠可作为该病毒感染机制、病毒体内分布等基础研究,但用作EV71动物模型应用,感染程度尚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的类型、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所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共送检168例次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痰液中共检出156株需氧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59.62%),革兰阳性菌41株(26.28%),真菌22株(14.1%);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总分离率的21.15%(33/15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24株(15.38%);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居多。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11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氨基糖苷类。结论本试验可提高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根据其病原学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5.
以EMP途径与TCA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添加为对照,研究在尿素为氮源的产甘油假丝酵母发酵过程中添加氨基酸对甘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甘油产量有强促进作用的氨基酸有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和丝氨酸,其最适添加浓度在0.26~0.45g/L之间,丙酮酸、α_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最适添加浓度在0.24~0.42g/L之间;赖氨酸最适于在0h添加,丙酮酸和草酰乙酸在第14h,谷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α_酮戊二酸和琥珀酸在第30h,天冬酰胺、丝氨酸和柠檬酸在第48h;在最适条件下添加这些促进剂,甘油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转化率和增加率分别达到60%和16%以上。氨基酸的作用机理为其脱氨形成的碳骨架经特定的分解代谢途径进入TCA循环,使其强化,导致碳代谢流在3_磷酸甘油醛节点处发生转移,使甘油合成途径的代谢流增加。  相似文献   
116.
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7.
澳门路凼连贯公路西侧的湿地保护区是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每年的越冬数量稳定增长。2007~2009年度2个冬季的调查结果显示,黑脸琵鹭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在澳门越冬,12月至翌年2月份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超过50只。其中人工湿地是黑脸琵鹭主要的休息场所,沿岸滩涂是其重要觅食地。黑脸琵鹭昼间栖息行为以休息为主,其次是护理行为。栖息地周边主要人为干扰为噪声污染,但噪声水平较低,经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出传播至黑脸琵鹭停歇处的噪声水平为45.4dB(A)及46.5dB(A),低于鸟类耐受阈值,警觉受惊行为多数由大型牵引车和直升飞机引起。随着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开发,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议加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控制周边交通干线的车流量,并调整直升飞机飞行路线,尽量绕行保护区上空,以减少对黑脸琵鹭栖息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8.
对海拔、立地级、坡向、林分结构和立竹度等林学因子不同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H. de Lehaie]人工林中毛竹材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300、600和900 m),毛竹材中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Klason木素和灰分含量提高,1%氢氧化钠抽出物和纤维素含量减少,其中,1%氢氧化钠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及灰分含量差异极显著,而海拔300和600 m林地中毛竹材的热水抽出物和纤维素含量与海拔900 m林地有极显著差异;海拔600 m林地中毛竹材的戊聚糖含量最低,且3种林地间戊聚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立地级Ⅰ、Ⅱ和Ⅲ级的毛竹人工林中毛竹材的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Klason木素和灰分含量均依次增高,戊聚糖含量依次减少;Ⅱ级林地中毛竹材的苯-醇抽出物和纤维素含量最高;立地级对毛竹材的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和纤维素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阴坡的毛竹材中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和灰分含量均高于阳坡,而戊聚糖和Klason木素含量均低于阳坡;坡向对毛竹材中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和苯-醇抽出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纤维素、戊聚糖、Klason木素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毛竹纯林中毛竹材的1%氢氧化钠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和纤维素含量均高于毛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戊聚糖、Klason木素和灰分的含量介于后二者之间;林分结构对毛竹材中戊聚糖、Klason木素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立竹度的提高(1 500、3 000和4 500株·hm-2),毛竹材中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提高,戊聚糖和Klason木素的含量减少;立竹度3 000株·hm-2的林地中毛竹材的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和灰分含量最高,热水抽出物含量最低;立竹度对毛竹材中热水抽出物和苯-醇抽出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定向培育毛竹纸浆材应选择海拔300 m的阴坡Ⅱ级林地营造毛竹纯林,立竹度应控制在3 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9.
从上世纪50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来,科学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生物的生理和病理分子机理的知识。人们期望从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中衍生出高效、环保的生物相关制造产业,为人类服务。为了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生物基础元件蛋白质和基因的制造技术必不可少。最近出现了一种基于基因高频突变的蛋白质人工进化技术。这一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抗体的产生,以及抗体和荧光蛋白质的改造。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蛋白质改造、乃至新蛋白质制造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综述了成分输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