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为明确湖北省蔬菜产区镰孢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从湖北省13个地级市蔬菜产区采集根际土壤样品55份,对土样中的镰孢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271株镰孢菌;通过镰孢菌特异性引物扩增、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118株,占分离菌株43.6%;木贼孢菌(F. equiseti)46株,占17.0%;共享镰孢菌(F.commune)45株,占16.6%;茄病镰孢菌(F. solani)31株,占11.4%;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11株,占4.1%;镰孢霉菌(F.delphinoides)6株,占2.2%;轮纹镰孢菌(F. concentricum)5株,占1.8%;三线镰孢菌(F. tricinctum)3株,占1.1%;镰孢菌属(Fusarium spp.)6株,占2.2%。通过与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菌株进行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镰孢菌16株,包括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4株,茄病镰孢菌(F. solani)4株,轮纹镰孢菌(F. concentricum)3株,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3株,木贼孢菌(F. equiseti)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各1株。本研究明确了湖北省蔬菜产区的镰孢菌属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特征,为蔬菜镰孢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LED不同光强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两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LED红蓝1:9复合光不同光强处理下油茶苗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素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探索了LED不同光强处理下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μmol·m~(-2)·s~(-1)处理下油茶苗具有最高的ZR含量和POD活性,以及最低的MDA含量,但可溶性糖含量、IAA含量和GA含量最低; 150μmol·m~(-2)·s~(-1)处理下油茶苗具有最高的ABA含量,且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最低; 200μmol·m~(-2)·s~(-1)处理下油茶苗具有最高的SOD活性,但POD活性最低,且MDA含量最高; 250μmol·m~(-2)·s~(-1)处理下油茶苗具有最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IAA含量、GA含量和CAT活性; 300μmol·m~(-2)·s~(-1)处理下油茶苗游离氨基酸含量、ABA含量、ZR含量和CAT活性均最低。与其他处理相比,250μmol·m~(-2)·s~(-1)处理更利于提高长林4号油茶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是培育油茶苗较为理想的光强。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单纯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60例(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DV、LVESV、SV、LVEF、LVESP和LVED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V、LVESV、SV、LVEF、LVESP和LVED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索激光辅助体外制作小鼠嵌合体胚胎的方法。方法:激光辅助去除不同发育阶段体外受精胚胎的透明带,随机组合卵裂球体外培养,观察胚胎融合情况。结果:没有透明带的卵裂球体外能够“自发”融合,并且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环境中,能够发育至囊胚期,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基本与二倍体胚胎无差别。结论:激光辅助方法获得裸露的卵裂球能够在体外培养环境制作嵌合体胚胎。  相似文献   
135.
中华缩叶藓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缩叶藓的孢子在壁内萌发,随后分裂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可产生两种丝状体,一种是具疣的棒状原丝体,另一种是由长圆柱状细胞组成的轴丝体;配子体原始细胞只产生于块状原丝体上.根据中华缩叶藓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并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中华缩叶藓的萌发孢子型应属于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相似文献   
136.
刘丽蓉  朱学良 《生命科学》2006,18(4):309-312
细胞的运动性与其生命的特征密切相关。胞内物质运输和有丝分裂等重要而复杂的运动过程,与微管及微管依赖性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密切相关。这些马达蛋白犹如沿微管“公路”行驶的汽车,负责产生与细胞运动性相关的推拉力量或把各种货物(cargo)运往各地。马达蛋白主要由两大类组成:胞质dynein驱动向微管负端的运动,而kinesin家族则负责向微管正端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7.
西南区玉米品种的产量性能及稳定性评价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秩次分析法分别对参加2003-2005年中国西南区玉米区域试验1组和2组的各品种进行产量性能和稳产性评价.结果表明,1组25个品种中中单808、渝单8号和遵玉8号表现高产且稳定性强,辽127和YA04273表现高产但稳定性中等.2组29个品种中DH3831、GM4095和鑫丰1号表现高产且稳定性强,承玉15、东4243、X1152A、DH3838、DH3632和奥试3202表现高产但稳定性中等.其中,中单808、渝单8号、遵玉8号、辽127、DH3831、东4243、X1152A、DH3838、DH3632和奥试3202这些品种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在实践上证明秩次分析法能客观、公正地对品种的产量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建议用加权法计算品种秩次平均数和秩次方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50%置信度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  相似文献   
138.
用去核的牛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形成重构胚,胚胎移植后,可产生克隆牛。将克隆牛的肉和奶制成肉粉和奶粉饲喂大鼠,大鼠的生理功能不受影响。牛卵核移植技术为珍稀动物的保护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对于细胞治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牛卵核移植技术,可构建异种克隆胚胎,用以研究核质相互作用。将牛卵核移植技术和体细胞基因修饰技术相结合,可生产转基因克隆牛。  相似文献   
139.
研究外源DNA转染对牦牛精子体外受精(IVF)、早期胚胎发育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在早期胚胎表达的影响。用构建融合人乳铁蛋白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1-hLF)转染的牦牛精子IVF黄牛卵母细胞,生产的胚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用环形质粒、线性质粒pAcGFP1-hLF转染的精子及未转染精子IVF后的卵裂率分别为56.4%、54.8%和61.0%,线性转染的囊胚率显著低于环形转染(17.7%与35.7%)。环形质粒转染的精子用DNaseⅠ消化、不消化及未转染的精子IVF后卵裂率分别为44.8%、55.2%和56.3%,囊胚率分别为33.3%、33.3%和30.2%。未经DNaseⅠ消化洗涤的环形质粒组GFP胚胎阳性率显著高于线性质粒组(99.3%与76.6%);DNaseⅠ消化组GFP胚胎阳性率极显著低于不消化组(25.4%与99.3%)。结果表明,用环形质粒DNA转染牦牛精子不会影响其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能力,但DNaseⅠ消化洗涤显著降低GFP胚胎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体外细胞毒性,初步探讨其用于战伤急救止血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选用小鼠L929细胞,应用MTT法、直接接触培养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法、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等检测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细胞毒性.结果: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毒性为0-1级,符合我国医疗器械评价标准毒性分级标准,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生长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在沸石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复合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相容性良好,符合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标准,是一种安全、高效、多功能的战伤止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