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01.
RNA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位杂交 (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最直接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一技术最初应用于动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物理定位 〔1〕和特定 m RNA在组织中的空间定位〔2〕,后来又作为诊断工具检测感染病毒的细胞 〔3〕。到 80年代后期 ,原位杂交技术开始应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4~ 6〕。植物基因的时空表达研究是探讨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的重要手段。由于 RNA原位杂交技术能够精确确定基因表达的时空分布 ,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营养器官生长发育〔7~ 9〕、生殖器官生长发育〔10~ 13〕、自交不…  相似文献   
102.
花粉-雌蕊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雌蕊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以及生长方向的作用和传粉对雌蕊发育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结构重塑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BC组)6只,余90只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存活24小时后随机分为NAC干预组(NAC)34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32只,NAC组腹腔注射NAC[0.2 mg·kg-1.2d-1],NS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thickness,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systolic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dia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d),左室质量指数(LV Mass)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LV Mass Corrected)等,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GSH的含量,并计算大鼠的存活率。结果:与BC组相比,NS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小,GSH含量明显减少,存活率明显下降,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大,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未见明显减小,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未见明显增大GSH含量未见明显降低,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NAC组左室后壁厚度增厚,室间隔厚度显著提高,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小,GSH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AC能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结构的重塑,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增加GSH的含量有关,但其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06月应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为ST段抬高组,共34人;B组为非ST段抬高组,共28人.收集并观察两组的即刻病情改善率、术后30天、3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组IABP即刻有效性显著优于A组(10/25比8/30,P<0.05).术后30天,A、B两组LVEF均较术前增加,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35.5%±5.2%比40.6%±4.9%,P<0.05);在MACE事件上,A组仅在死亡例数一项明显高于B组(10/30比6/25,P<0.05).术后3月,A、B两组LVEF、WMSI有统计学差异(37.0%±6.9%比44.2%±5.2%;1.7±0.4比1.3±0.5,P均<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主要表现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两方面(3/30比1/25;15/30比8/25,P均<0.01).结论:IABP对于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存在差异,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负载金属离子的5A沸石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白色念珠菌,利用倍比稀释法对5A沸石组、磺胺嘧啶银组及载不同浓度Ag+、Zn2+5A沸石共15组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抗菌效果离子负载方案。结果:三种细菌的MIC,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载Ag+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μg/ml~500μg/ml、31.25μg/ml~500μg/ml、250μg/ml~500μg/ml;附载Zn2+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mg/ml~25mg/ml、6.25mg/ml~50mg/ml、25mg/ml;负载双离子5A沸石分别为250μg/ml~500μg/ml、62.5μg/ml~500μg/ml、500μg/ml。结论:5A沸石负载金属离子后均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作用与附载金属离子的量正相关;负载相同质量Ag+的5A沸石较附载Zn2+者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作用;2%Ag++8%Zn2+与2%Ag++10%Zn2+及4%载银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左广锋  陈绍良  徐艳  肖杭 《生物磁学》2011,(6):1068-1071
目的:构建含有人HCN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人HCN2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进行oligo设计,通过PCR,扩增HCN2全长cDNA,通过双酶切(XhoI和BamHI)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利用真核表达载体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对转染效率进行监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N2 mRNA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HCN2通道电流。结果:测序及酶切结果表明HCN2基因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HCN2 mRNA表达,膜片钳检测到hHCN2基因编码的通道电流。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CN2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起搏通道HCN2基因的异源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8.
109.
该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MCI树脂、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红根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表-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齐墩果酸(3)、3β,6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高根二醇(5)、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9)、山奈酚-3-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7、8、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冠脉介入的金标准。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冠脉造影在评价冠脉病变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冠脉造影的有效补充,血管内超声不仅能提供管腔和血管的直径信息,还能告知术者斑块负荷、斑块构成和血管重塑等,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此外,血管内超声还可以判断病变是否可以延迟血运重建,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支架植入效果,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本文从血管内超声的概况,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