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合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全长为173个核苷酸,它被分成8个寡核苷酸,分别在DNA合成仪上合成。经分离纯化后的寡聚核苷酸进行酶促连接,然后被克隆到噬菌体M13mpl8中,克隆经分子杂交、限制酶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检测,证明合成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和设计的完全一致。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插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休YFD59 HindⅢ位点中,建成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质粒YFDl04,再将此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所得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发酵上清液用受体结合试验表明有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2.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态效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作物生产力及其生态效能,对于合理调控农田生态系统,探讨提高系统生产力途径具有重要意义。60年代以来,在国际生物学计划(IBP)的影响下,美国、日本、菲葎宾等国先后进行了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农田生态效能研究。我国于“六·五”期间分别在南方稻区、黄淮海平原以及北方灌区等不同农业区开展了多种作物种植制度生产力问题研究,并取得重  相似文献   
83.
漫谈皮纹学     
狡猾的犯罪老手,一定会戴上手套作案。这些惯犯心里明白,在作案现场留下指纹,无疑会给公安人员破案提供线索和佐证。我国西安出土文物秦简的“盗穴篇”就显示了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了“手迹”的含义。利用指纹破案,由来已久。人的手指、手掌、足趾、足蹠等皮肤上出现的纹理图型,就称皮纹。皮纹是人类重要的遗传特征,具有家族遗传性、高度稳定性及个体特异性三大特征。皮纹的结构是由遗传决定的。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经形成,终生不变。每个人的皮纹,绝不相同。英国科学家高尔顿(Gaiton)在1892年就曾推测,当地球上增至60亿人口时,也许才能找到指纹特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皮纹可作为绝妙的天然“身份证”。科技先进国家的  相似文献   
84.
轮叶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陈佩惠  胡昌仁 《动物学报》1990,36(4):330-334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间日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卵囊内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形成过程形态变化。疟原虫采自带有配子体的间日疟自愿者。蚊虫在感染后8天作解剖。本研究观察结果与前人所描述的柏氏疟原虫和鸣疟原虫的成孢子细胞与子孢子形成过程相似,即成孢子细胞形成开始于卵囊被膜下的周围出现液泡,而随着膜下液泡增大,逐渐向胞质延伸并联接成裂缝,使胞质再分裂而形成。子孢子周围的膜下微管分布不对称,其数目和排列型式,多数为:7+4、7+5、8+4和8+5,少数为10+1,与前人报告不同(10+1)。  相似文献   
86.
Two strains which belong to the same serotype of Shigell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loody-pus stool of two patients (in 1986) and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were identical both showing agglutination in low titer with serotype 8 of S. dysenteriae and serotype 4 of S. boydii when the two strains were checked well with all kinds of diagnostic antisera and vice versa, ie the antisera produced by the two strains were also checked well with sera prepared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all Shigella spp. No cross agglutination with O6, O7, and O150 of E. coli were found. Consequently, It appears to be a new serotype of Shigella. These two strains possess the ability of causing keratitis in guinea-pigs as well as invading epithelial cells, the DNA of both strains in agarose-electrophoresis showed a large plasmid,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virulent strains possessing invasive abil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se two strains belonged to Shigella boydii as they fermented mannitol and non-related antigenically with Shigella flexneri. Since serotype 1-18 of S. boydii have been reported recently, we propose that this new serotype should be serotype 19 of Shigella boydii.  相似文献   
87.
松梢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梢蚧又称松针蚧,是同翅目珠蚧科松蚧属专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害虫。由于它发生起始于松树梢头的新针叶,有些地区的群众称它为松梢蚧,表达了它发生的特点。松树受害严重的可使枝梢上的针叶大部脱落,影响松树生长。 在我国浙江早已发现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Ferris(1950)重新描述了在昆明云南松上采到的所谓中华松梢蚧。我们研究了从昆明采集的标本,发现它不是中华松梢蚧,而是一个新种。Ferris的鉴定和重新描述,很容易引起对中华松梢蚧的误解。  相似文献   
88.
小孢子分裂的末期产生的成膜体,经离心的扩展后形成一个与内壁连结的细胞板,而后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壁。由于胞质分裂高度的不均等性,形成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在初期的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细胞器是没有差异的,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只有在胞质分裂初期看到微管。生殖细胞形成后,进一步的发育是逐渐脱离花粉粒的壁而成为游离的细胞,浸没在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此同时壁物质消失,变为一个被二层质膜所包围的裸细胞。当生殖细胞发育至游离的裸细胞时期,与营养细胞比较,显示明显的异质性,表现为生殖细胞中的质体不发育或退化,其它细胞器没有什么变化。相反,营养细胞中的质体和线粒体在数量上和大小上显著增长,在质体中迅速积累淀粉。对小麦生殖细胞暂时出现细胞壁的意义以及和营养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荧光探针菲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测定微量核酸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现代生物学、医学等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核酸的研究中,常采用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这些方法步骤繁琐,灵敏度不高。本文探讨六十年代后期由Le Pecq等提出的,并由S.P.Ananda应用到生物组织样品中的一种新的测定核酸的荧光方法。常温下核酸自身荧光很弱,不能直接探测到。利用荧光探针——菲啶溴红(简称 Eth Br)插入核酸的双链区时,其量子产率大大增高,它和核酸形成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