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对动物双歧杆菌SQ-0001的体外环境耐受性及其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邻苯二甲醛法对pH 3.0和0.3%牛胆酸钠有一定耐受性的动物双歧杆菌SQ-0001的体外降胆固醇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动物双歧杆菌SQ-0001对pH 3.0及0.3%胆盐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该菌在胆盐浓度为0.2%,培养时间为24 h时,胆固醇脱除率最高,达到91.59%;该菌降胆固醇的作用主要以吸收为主,吸收率达到63.87%,其次是降解率,为23.8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SQ-0001的环境耐受能力良好,具有很好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该菌株可以作为日后降胆固醇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72.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通过两年两季单独种植(非竞争)和混合种植(竞争)试验,分析比较抗真菌转基因水稻E121-2-1和E122-2-9与其非转基因受体亲本E32和常规稻粤香占在农艺性状、繁殖能力、花粉活力、种子活力、种子库持久力和自生性等适合度成分上的差异,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适合度。结果表明,在竞争情形下,E121-2-1和E122-2-9的株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在两年均显著降低或在其中一年显著降低,E121-2-1和E122-2-9农艺性状的竞争能力总体上低于E32和粤香占。E121-2-1和E122-2-9的净替代率在竞争态势下两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E121-2-1在其中一年下降显著,而E32和粤香占的净替代率随不同年份升高或下降,但变化不显著。E121-2-1和E122-2-9的花粉萌发率、种子发芽势两年均显著低于E32和粤香占,种子发芽率和田间自生苗率在其中一年显著低于E32和粤香占,种子库持久力与E32和粤香占相比两年均无显著差异。只有E121-2-1和E122-2-9种子的休眠期两年均显著高于对照E32和粤香占。结果说明转四价抗真菌基因水稻E121-2-1和E122-2-9的生态适合度优势不强,其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和延续能力不会超越非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73.
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源和汇,北京湖泊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关注。本研究对2012—2013年北京市19个公园湖泊表层沉积物中δ13Corg、C/N值及TOC、TON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湖泊生产力分布、湖泊营养输入、表层沉积物营养含量以及各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由于存在地域差异,δ13Corg、C/N、TOC、TON含量的差别较大、湖泊生产力与营养水平各不相同;通过有机指数评价法推断,所研究的湖泊中只有3个湖泊较清洁,其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结合δ13Corg(-27.6‰~-22.1‰)和C/N(8.2~58.1)2个特征值对沉积物进行有机质来源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推断出北京市公园湖泊有机质大多来源为污水有机质,应主要从控制污水输入方面降低湖泊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测定丙酮酸乙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环戊酮为内标物。色谱柱为VARIAN CP7502(25 m×0.25 mm×0.25μm),柱温115℃,进样口温度210℃,FID检测器温度210℃,氮气(载气)流量为30 ml.min-1;氢气(燃气)流量为40 ml.min-1;空气(助燃气)流量为400 ml.min-1,分流比1:100。结果:EP进样浓度在0.50035 mg.ml-1~9.0063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0.4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丙酮酸乙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5.
非损伤微测技术是一种选择性微电极技术,可以不损伤样品而获得进出样品的离子和分子信息,具有非损伤性,长时间、多电极、多角度测量等优势.本文介绍非损伤微测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通过三个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感觉与神经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
多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交配与出生有着严格的季节变化,这种季节性除受自身生理机制影响外,还受栖息环境的气候、海拔和食物供应的影响。了解栖息于不同地区的同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生季节性差异有助于了解环境变量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1—8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探索了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家山区域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区域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群体中婴猴出生模式与季节性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个地区川金丝猴种群中的婴猴集中在3—5月出生,但白河种群的出生季节时间跨度较长,1—2月、7—8月都有婴猴出生;尽管两组猴群出生模式不同,但均发生于气温回暖,降水上升的时期;白河种群周婴猴/成雌值(I/F)变化与周平均气温、周降水量呈正相关;神农架种群周I/F变化与周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但是与周降水量相关性不明显。气温上升可能是促进怀孕雌猴进行分娩环境响应因素,降水量则通过影响食物供应的方式来引发繁殖事件。  相似文献   
78.
细根作为植物养分获取和能量运输的重要器官,是根系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部分,其功能属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该研究旨在解析不同氮(N)添加水平对红锥(Castanopsishystrix)细根形态、化学性状的影响,探究红锥细根对短期N添加的可塑性,为阐明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变化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1月,在红锥林内设置4个N添加水平样地:对照(CK, 0 kg·hm–2·a–1)、低氮(LN, 50 kg·hm–2·a–1)、中氮(MN, 10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挖掘法挖取红锥根系,测定其1–5级根在不同N添加水平处理下细根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平均直径(RD)和化学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MN、HN显著降低了土壤pH,HN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P)含量;N添加显著增加了1级细根的碳(C)含量;HN显著增加了2级细根C含量; MN和HN显著增加了1、2级细根的N含量,但显著降...  相似文献   
79.
向日葵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利用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其个体大小不成线性关系,说明种群内不同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竞争属于非对称竞争。植株的氮素损失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个体较大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氮素输入率和较低的氮素输出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氮素净增加值。植株的氮素生产力(NP)和氮素平均滞留时间(MRT)均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正相关。较大的植物个体具有较高的NP和较长的MRT,由于NUE为NP和MRT二者的乘积,因而较大个体植株的NUE高于个体较小的植株。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的NP和MRT之间不存在协衡关系。氮素回收效率(NRE)与植株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在个体水平上,较大的植株个体具有较高的NUE与其较高的NRE有关。种群内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非对称竞争主要由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所致。因此,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概念不仅适用于研究种间的养分利用策略,对于种内不同植株的养分策略研究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80.
放牧时,动物采食及其排泄物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动物采食及其排泄物的空间异质性可能会影响这种效应。在位于我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多伦县,我们研究了模拟放牧斑块和施氮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放牧采食斑块(刈割半径分别为0、10、20、40和80 cm)和土壤施氮(分别为0、5、10、20 g N/m2)两种处理,植物地上部收获后分为绿体和立枯两部分,并分析其含氮量。结果表明,刈割降低了植物的生物量(41.5%),而施氮可增加生物量(57.8%)。刈割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面积最小又施肥的斑块上表现更明显。土壤施氮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且影响刈割效应。同时植物的绿-枯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氮会延迟植物的衰老。以上结果表明,刈割(模拟动物采食)斑块的大小会影响草原植物的生长,土壤施氮(模拟动物尿氮)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并且影响刈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