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黑毛石斛和长距石斛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毛组的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和长距石斛(D. longicornu)为材料, 对其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2种石斛叶片的解剖结构为异面叶, 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 具气孔盖, 叶脉维管束鞘不含叶绿体, 无花环型结构。2种石斛的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表明, 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10 μmol·m−2·s−1和800–90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2; 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分别为80–90 μmol·mol−1和800 μmol·mol−1, 羧化效率在0.015–0.021之间;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8–30°C。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 2种石斛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 首峰出现在12:00, 最大光合速率为5 μmolCO2·m−2·s−1, 次峰出现在15:00, 夜间不吸收CO2。2种石斛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在2.51–2.66之间。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2种石斛的PEPCase活性极低, 但RuBPCase和GO酶活性较高。以上的研究结果均表明, 黑毛石斛和长距石斛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属C3植物类型, 具有半阴生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2.
利用遥感影像,借助于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章古台地区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9年间,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构成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为特征,其中,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年变化率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8年的235.34增至2009年的251.65;土地类型间的转化以草地、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耕地转化和耕地与林地间转化为主,占总转化面积的95.58%。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受人口、政策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自然因素是决定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在2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口增长和政策引导则是加剧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3.
种子更新与萌蘖更新蒙古栎一年生幼苗生长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辽东山区一年生蒙古栎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的生长指标,探讨不同更新方式(种子更新与萌蘖更新)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维持生长的形态和养分分配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年生蒙古栎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在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萌生幼苗叶重和茎重和茎质比均显著大于实生幼苗,实生幼苗的叶质比、光合组织/非光合组织大于萌生幼苗(P0.05);萌生幼苗生长性状表现出茎矮而粗的特征,实生幼苗表现出茎高而细、根系粗而长的特征;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δ13C含量在两种更新起源的幼苗之间无显著差异;萌生幼苗茎、叶和单株含水量均大于实生幼苗(P0.05);幼苗各器官结构性碳和非结构性碳含量在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萌生幼苗叶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小于实生幼苗,萌生幼苗的叶片淀粉库显著大于实生幼苗(P0.05);可见,两种更新方式的蒙古栎幼苗通过不同的生长策略适应环境:萌生幼苗依赖于母体供应的养分和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将自身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储存于叶片中;实生幼苗主要依靠茎的高生长、增加光合组织生物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资源,同时通过在叶片和茎内储存更多的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174.
以落叶松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RT-PCR从落叶松中分离出一个1590 bp的APETALA2-Like转录因子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a AP2L1。蛋白质特性分析显示La AP2L1编码529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27 k D,等电点为6.45。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alpha helix)、β-折叠(strand)和环肽链(loop)组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a AP2L1所编码的氨基酸与黑松、云杉等亲缘关系最近。同时,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浸花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功能研究发现,与转空载体对照拟南芥相比,过量表达La AP2L1的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和株高都显著增大、增高,表明落叶松La AP2L1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植物器官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5.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感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对椰子织蛾感器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形状为线形,由38~42节组成,其中柄节1节、梗节1节和鞭节36~40节.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感器,9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器(2种亚型)、刺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通过观测得出,椰子织蛾雌、雄虫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本研究为揭示椰子织蛾成虫化学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6.
【目的】从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经历33 d后返回的1头成活“秋丰×白玉”杂交后代雌蚕Bombyx mori与地面“白玉”雄蚕交配的后代个体中,发现有结小茧突变体,进而分离并建立了飞天蚕(space silkworm)正常茧品系TG和小茧突变体品系sc。本研究通过对sc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旨在揭示产生小茧突变体的基因。【方法】对TG和sc进行表型分析;以sc, TG和正常大茧品系0223V1为试验材料,组配(sc♀×0223V1♂)F1及回交群体BC1F——(sc♀×0223V1♂)F1♀×sc♂和BC1M——sc♀×(sc♀×0223V1♂)F1♂。以sc, 0223V1和F1基因组DNA为模板,每个连锁群随机选10个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利用雌性家蚕减数分裂染色体不交换的特点,用BC1F确定sc基因所属连锁群;再根据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用BC1M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型分析表明sc幼虫体型小于TG幼虫的,蚕茧重约为TG的1/2。遗传分析表明突变受一对隐性基因sc控制;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家蚕基因组第3连锁群S2930-363和S2930-289 SSR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684 kb,包含33个候选基因。【结论】飞天蚕小茧突变受位于家蚕基因组第3连锁群的一对隐性基因sc控制。  相似文献   
177.
【背景】目前犬布鲁氏菌病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目的】筛选并研究犬种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4H3株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方法】利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以犬种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4H3株作为靶分子,包被酶标板,用12肽随机肽库经过3轮生物淘洗程序进行筛选。经过3轮筛选后,噬菌体产出率从5.00×10-7增加到9.84×10-6,假阳性率逐轮降低。从第3轮筛选的阳性克隆中随机挑取14个进行增殖,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并通过iELISA和c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结果】14株阳性单克隆噬菌体共出现3种不同的短肽序列,分别是KMSIRHPIRLPI、ILRRRRKRIIQI和QRIHMRLTTQS;iELISA结果表明3种短肽序列与单克隆抗体的亲和性依次为KMSIRHPIRLPI>ILRRRRKRIIQI>QRIHMRLTTQS;cELISA结果显示短肽KMSIRHPIRLPI和ILRRRRKRIIQI特异性较强。对亲和性较强、特异性较高的2条短肽KMSIRHPIRLPI和ILRRRRKRIIQI展开具体分析,比对分析表...  相似文献   
178.
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修饰可调控许多基因的遗传信息,植物m6A甲基化研究正成为关注的新热点。m6A结合蛋白 (m6A readers) 调节m6A修饰的特异性,通常具有YTH (YT521-B homology) 结构域,在拟南芥中被命名为ECT结构域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terminal region ECT domain) 。目前ECT基因已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中检测到,但该基因家族在水稻中的成员及生物学功能还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2个OsECT基因,具有1个保守的基序,多位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C-端。共线性分析表明,在水稻基因组内OsECT-c与OsECT-e发生了重复事件,在物种间ECT同源基因对可能是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分化后形成。同源基因对OsECT的Ka/Ks < 1,表明OsECT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较强的纯化选择压力。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ECT-b、OsECT-c、OsECT-e和OsECT-j在水稻生长初期各个组织均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OsECT-g在干旱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OsECT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OsECT基因在水稻的节水抗旱机制研究和相关抗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9.
摘要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和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1例PCOS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月经规律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Vaspin水平、糖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COS患者血清25-(OH)D、Vaspin水平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血清Vaspin水平、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HOMA-β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25-(OH)D水平和WHR、BMI、FPG、TG、LDL-C、FINS、HOMA-β以及HOMA-IR均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血清Vaspin水平和除HDL-C外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存在明显低表达,而Vaspin水平呈明显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和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均密切相关,检测两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PCOS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0.
采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湖南5个地理居群福建大头蛙的核型。结果表明:5居群样本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22,NF=44,核型模式为7+4。福建居群11对染色体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它4个居群中的NO.3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各居群中NO.3和NO.7的相对长度和臂比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显示不同地理居群福建大头蛙的核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