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诊断敏感性为85.0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9例,诊断敏感性为98.3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四维容积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性都为100.0%。在60例孕妇中,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2例,心下型28例;心上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右上腔静脉22例、肺静脉-垂直静脉-左上腔静脉10例,心下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左头臂静脉-右上腔静脉6例、肺静脉-垂直静脉-门静脉22例。合并心脏畸形32例,合并畸形率为53.3 %;有51例孕妇终止妊娠,9例孕妇继续妊娠,其中8例未经治疗者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3月龄死亡。结论: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四维容积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可有效反映肺静脉回流情况,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2.
南平溪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省南平溪后70年生杉木丰产林与杂木林的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前茬杂木林相比,70年生杉木林下土体较紧实,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酶活性和氧化代谢能力减弱。目前70年生杉木丰产林之所以仍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主要是杉木林林冠疏开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提高及生物量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83.
大豆潜蝇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有多种潜蝇严重为害大豆,我们在编绘《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时,搜集了国内15个省(区)的为害大豆的潜蝇各虫态、为害状标本和资料~*,发现共有5种,它们的名称和发生地如下: 1.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de Meijere,1972 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 2.豆梢黑潜蝇Melanagromyza dolichostigmade Meijere,1912  相似文献   
84.
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我国新发现的,寄生于玉米螟的微孢子虫Nosema pyraustae(Paillot)Wciser。本种主要的繁殖方法即一个产孢体产生一个孢子的方法为前人所未报导。  相似文献   
85.
秋海棠属是世界有花植物第六大属,是被子植物分类困难的类群之一,亟需增加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以便于今后对该属开展分类学修订。该研究选取国产秋海棠属中较为常见的侧膜组、秋海棠组、单座组和二室组共21种,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微形态,探讨花粉形态对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的花粉多为单粒花粉,辐射对称,等极,三孔沟,超长球形到长球形。选取9个稳定的花粉特征进行无序和不加权的性状编码,应用非线性多维标度分析对花粉特征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支持这些组都不是单系类群需要重新修订,其中花粉边缘形状、极面观轮廓、萌发沟和花粉的外壁纹饰具有一定分类学意义,特别是塞缘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意义。根据塞缘特征可以将研究类群区分为2个类群:(A)无塞缘或塞缘光滑;(B)塞缘颗粒状。类群B中具规则颗粒状和精细颗粒状塞缘的种类聚在一起,而具粗糙颗粒状塞缘的种类位于类群A和B的中间,很可能是2个类群的过渡性状,这需要增加取样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海韭菜的花器官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海燕  苏雪  陈纹  董莉娜  杨霞  孙坤 《植物研究》2008,28(6):653-656
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的花器官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海韭菜花发育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发生模式,即两轮花被片、两轮雄蕊和两轮心皮以三基数轮状交替发生,花器官是以向心向顶的方式发生的,未发现“花被片—雄蕊复合原基”。 发育后期雄蕊和与之对生的花被片之间的共同基部可能是相继向上居间生长的结果。花被片轮和雄蕊轮二者之间在发育位置、时间和速率上存在差异,内轮花被片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的不同发育时间和发育速度使得在成熟花中内轮花被片位于外轮雄蕊的内方。观察结果不支持水麦冬属植物的花是退化(或压缩)的花序侧分枝等假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 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 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常不规则型,垂周壁多浅波状,气孔除无规则型(anomocytic)外还兼有十字型(staurocytic)、四分体型(tetracytic)和等三体型(isotricytic)。依据气孔周围角质膜特征等叶表皮性状,把15种植物分为W型、S型和I型,其中W型是S型的特化类型,疏花组的种类为W型或S型,单花组的种类为I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为栒子属植物组及种的分类学处理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8.
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近年来不少区域又受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的影响, 土壤碳库组成发生显著变化, 然而鲜有从有机碳官能团特征角度出发的关于两群落的研究。为了解在红树林群落与互花米草群落下土壤碳库及其有机碳官能团的特征差异, 在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内由内陆到海岸方向选取3条样带, 每条样带依次选取3个样地: 红树林群落(MC)、秋茄(Kandelia obovata)-互花米草过渡带(TC)和互花米草群落(SC), 每个样地选取3个呈品字形分布的采样点, 分5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 分析土壤中的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特征, 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表层0-15 cm与深层75-100 cm土壤总有机碳官能团特征, 以空间换时间法研究入侵前后土壤碳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从MC群落到SC群落, 土壤有机碳库显著减小, 各样地总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含量表现为MC > TC > SC, 并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DOC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2)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碳为主, 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 N-烷氧碳与酚基碳含量最少, 其中表层0-15 cm土壤从红树林群落到互花米草群落, 烷基碳与烷氧碳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不显著, 芳香碳与酚基碳含量显著减少, 其余有机碳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深层75-100 cm随着植被类型的改变, 土壤有机碳组成结构均无显著差异。(3)在0-15 cm土层, 烷基碳/烷氧碳含量表现为: SC > MC > TC; 芳香度表现为SC最小, MC与TC无显著差异; 疏水碳/亲水碳无显著差异; 脂族碳/芳香碳表现为SC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植被类型, MC与TC无显著差异。在75-100 cm土层, 各比值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 红树林群落碳储量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群落, 受植被的影响, 互花米草群落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程度显著高于红树林群落, 而红树林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要比互花米草群落更复杂, 以维持其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因此, 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后可能会加快有机碳的分解, 最终稳定在相对简单的分子结构, 降低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89.
凡星  廖莎  沙莉娜  刘静  王晓丽  周永红 《遗传》2009,31(10):1049-1058
文章对禾本科小麦族猬草属及其近缘属Thinopyrum(Eb)、Lophopyrum(Ee)、拟鹅观草属(St)、新麦草属(Ns)、大麦属(H)、赖草属(NsXm)和披碱草属(StH)植物共23个类群的单拷贝核Pgk1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探讨猬草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发现Pgk1基因序列在L. arenarius和Psa. juncea中有81 bp的Stowaway家族DNA转座元件插入, 而在Hy. duthiei、Hy. duthiei ssp. longearistata和L. akmolinensis中有29 bp Copia家族的反转录转座元件插入。最大似然和贝叶斯推断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1)猬草属模式种Hy. patula与披碱草属、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猬草属的其他物种Hy. duthiei、Hy. duthiei ssp. longearistata、Hy. coreana和Hy. komarovii与新麦草属和赖草属植物亲缘关系密切。研究结果支持将Hy. patula从猬草属组合到披碱草属中, 而Hy. duthiei、Hy. duthiei ssp. longearistata、Hy. coreana和Hy. komarovii应组合到赖草属中。  相似文献   
90.
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影响域的定量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取典型的花椒地/林地边界,利用TDR仪测定干旱条件下、雨后和每月0~15 cm土层水分含量,并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结果表明,若用移动窗口法对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进行判定,当窗口宽度为8~12时,边界影响域较易判定.年内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上升期、高峰期和消退期3个时期.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较小,其宽度约从花椒地6 m到林地2 m;雨后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有较大增加,其宽度约从花椒地12 m到林地2 m;年内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宽度约从花椒地10 m到林地2 m之间变化.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不同,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动态变化.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岷江上游地区目前进行的将花椒地退耕成林地、栽植树苗的措施是不可取的,该区退耕还林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退耕,使其灌木林或草本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