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鄂西北濒危植物红椿天然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邻格子法对分布于鄂西北的3个红椿(Toona ciliata Roem.)天然种群(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进行统计;采用立木径级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的方法,分析了各种群不同龄级的个体数量动态指数( Vn )、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并对3个种群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椿种群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自然状态下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个体数量动态指数分别为46.27%、53.46%和37.71%,标准化存活曲线分别为Deevey Ⅲ型、DeeveyⅡ型和Deevey Ⅱ型。3个种群第2龄级﹝2.5 cm≤胸径(DBH)<7.5 cm〕幼树的死亡率均较高,竹山种群第3龄级(7.5 cm≤DBH<12.5 cm)幼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1种群第7龄级(27.5 cm≤DBH<32.5 cm)大树的死亡率最高,谷城T2种群第6龄级(22.5 cm≤DBH<27.5 cm)中树的死亡率最高;3个种群第1龄级( DBH<2.5 cm)和第2龄级个体的平均期望寿命均较高。竹山、谷城T1和谷城T2种群的基波振幅分别为1.0616、1.0971和0.7882,明显的小周期分别出现在第4、第2和第4波序,表明分布于鄂西北的红椿天然种群更新存在着周期性,且存在小周期的多谐波叠加,种群波动与龄级的Vn值相吻合。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椿的强阳性生理特征,其天然种群受环境筛抑制和环境干扰,造成幼树个体损失和中龄级个体不足,这是造成红椿濒危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加强人为正向“干扰”以制造林窗、增强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引种造林,以保护和利用红椿这一濒危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72.
分析了川渝7个县(/区)18个位点野生羊肚菌的生态环境;同时对羊肚菌的品种进行鉴定。运用SPSS对各位点野生羊肚菌的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包括海拔、生长环境、土壤物理指标和有机质、总氮、总磷等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结合观察特征,鉴定各位点羊肚菌品种。各位点样品PCR 扩增所得片段大小约为1 200~1 800 bp,经过测序及BLAST 分析,18个位点羊肚菌品种集中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等7个种类,与根据形态命名方式得到的结果差距较大;其生境中关键因子为有机质,范围为0.55%~2.60%;其次是磷元素和含水量。西南地区野生羊肚菌生境相似度较高,品种较为集中,为西南地区羊肚菌野生资源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3.
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0600),重点针对我国草甸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所受干扰强度大、退化机理错综复杂、恢复机制及有效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从"十三五"规划有关"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出发,着重开展草地退化恢复机理、恢复治理技术、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创建可复制、可移植、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及新型生态产业技术,提出草甸退化草地治理的整套技术方案,为我国草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牧民稳定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4.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设置聚乙二醇(PEG-6000)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和30%的7个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温度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柠条锦鸡儿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值、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2)种子萌发率在15℃下最大,显著大于10℃下的(P0.01),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逐渐减小;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减小的趋势,30℃下又显著增大;萌发值和萌发指数分别在25℃和20℃下最大,但均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而显著减小(P0.05);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在10℃和20℃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温度间均差异显著(P0.05)。(3)种子萌发率、萌发值和萌发指数在15℃下与PEG浓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其他温度下均与PEG胁迫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且相关系数均在25℃或30℃下最大;萌发速率系数在各温度下均与PEG胁迫浓度显著正相关;活力指数与PEG胁迫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4)萌发参数与PEG胁迫浓度间的回归模型表现为三次曲线、二次曲线和直线模型3种类型,其中以三次曲线模型为主,全部回归模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在2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较低浓度PEG处理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5℃下种子萌发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最强;柠条锦鸡儿种子在不同温度和干旱胁迫下的萌发模式是对其分布区生境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5.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 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响;燥红土植物叶片与凋落叶N、Mn含量和N∶P显著高于变性土,而燥红土植物叶片P、Ca、Mg、Fe、Cu、Zn和凋落叶P含量显著低于变性土.燥红土植物叶片N含量较变性土高34.8%,而P含量低40.0%;在叶片凋落时,N、P、K表现为重吸收,而其他元素呈富集状态.燥红土凋落叶Ca、Mg、Mn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变性土.物种仅对叶片N含量有显著影响,物种与土壤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和凋落叶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土壤类型对不同物种元素含量的影响方式较为一致.土壤类型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作用于干热河谷植物凋落物分解、植物-土壤的养分反馈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477.
程继铭  闫兴富 《广西植物》2019,39(12):1691-1701
该文采用硅胶(快速脱水)和35℃电子恒温干燥箱中脱水(缓慢脱水)、冷藏(4℃)和冻藏(-4℃)的方法,研究了辽东栎种子的脱水和低温敏感性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种子成熟散落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96.0%)和萌发率(78.9%),无论是快速脱水还是缓慢脱水,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和含水量的降低呈现减小的趋势,至脱水96 h后(快速和缓慢脱水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6.0%和69.8%),种子全部失去活力。辽东栎种子活力与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轻度脱水可促进种子萌发,快速脱水种子比缓慢脱水种子具有更高的脱水耐性。辽东栎种子不能耐受低温贮藏,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在4℃下冷藏30 d或-4℃下冻藏6 h后均显著降低,冷藏90 d或冻藏48 h后种子全部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47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树轮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分异响应现象, 但是阿尔泰山优势针叶树种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稳定性还存在不确定性。该研究选择阿尔泰山中段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样本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 并对年表特征及树木径向生长-气候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季初期和中期的气温是研究区树木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 树木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的气温显著负相关, 与当年6-7月的气温显著正相关; 研究区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月和6-7月的气温发生了分异现象, 表现为随着气候变化, 树木径向生长对生长季初期由高温引起的干旱的响应敏感性越来越强, 而对生长季中期气温的敏感性表现出先减弱再增强的趋势。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 适合开展树木生长-气候变化的研究; 检验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分异响应为该区域基于树木年轮开展历史气候重建和提高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9.
宋莹莹  王龙  李立坤  刘向辉  戈峰  陈法军 《生态学报》2019,39(12):4390-4399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被培育成功并得以推广应用,但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加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以Cry1Ab纯合基因型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水稻"克螟稻"和Cry1Ab/Ac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华恢1号"及其对照亲本水稻稻田土壤螨类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研究了纯和基因型和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种植下土壤螨类的群落组成、数量动态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转Bt水稻对土壤螨类的群落组成无负面影响,仅一些稀有类群(<1%)和常见类群(介于1%和10%)消失或出现。且与对照亲本相比,纯和基因型转Bt水稻中仅上罗甲螨科(Epilohmanniidae)上罗甲螨属(Epilohmannia)的百分比含量显著增加了525%。此外,转Bt水稻与其对照亲本稻田土壤螨类的数量动态、群落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和科属丰富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 0.05)。而与纯合基因型转Bt水稻相比,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可显著提高大田土壤螨类的数量和科属丰富度(P < 0.05)。可见,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种植比纯合基因型转Bt水稻更有利于土壤螨类等非靶标生物的发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480.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蔚蓄属(Polygonum)13种、1变种、1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中国蔚蓄属植物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1)花粉粒表面具细网状纹饰;(2)花粉粒表面具颗粒纹饰;(3)花粉粒表面仅两端具颗粒纹饰,其余部分光滑;(4)花粉粒表面仅沟间区两端肩部光滑,其余部分具颗粒纹饰。根据花粉形态类型,结合该属植物的习性、叶柄基部及花柄上关节的有无、花柱和柱头的数目以及瘦果形态等特征,参照前人的研究处理意见,将中国蔚蓄属植物划分为4个组,即小灌木组section Fruticulosae(Boiss.)F.Z.Liet Y.T.Hou,stat.&comb.nov.篇蓄组section Polygonum、丝茎蔚蓄组section Pseudomollia Boiss.和铁马鞭组section Plebeia Tz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