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和流沙港组的钻井所获的岩屑进行孢粉分析,以孢粉组合优势和特征分子为依据,划分出流沙港组4个孢粉组合,涠洲组3个组合8个亚组合。流沙港组时代属于始新世,以藻类为优势的孢粉组合属于晚始新世,涠洲组属于渐新世。始新统与渐新统的界线位于流沙港组与涠洲组之间。  相似文献   
32.
性诱剂在沙棘木蠹蛾监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性诱剂在全国7个省9个地区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Chen进行连续3年的野外监测和控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具有较好的野外监测和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26.6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45.9头/d,诱捕器之间的最佳设置距离为120 m,诱捕效率达50%以上。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已成为沙棘木蠹蛾控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范礼斌  冉永禄 《蛇志》1994,6(1):29-30
利用化学修饰的方法研究了修饰后的PLA2与其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氨酸、精氨酸及氨基酸被修饰后PLA2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观察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能突触连接的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2只正常大鼠分为两组,6只大鼠进行纹状体中等棘刺神经元的CM-DiI 单细胞标记,然后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 )免疫荧光标记,LSCM层扫后三维重建,观察VGluT1阳性位点在中等棘刺神经元树突上的分布.另外6只大鼠用TEM观察不对称性突触在纹状体神经元树突上的分布.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LSCM 和TEM方法观察到的纹状体神经元上谷氨酸能突触连接分布情况一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LSCM更具优越性的是,可以对图像进行三维重构,从而有利于对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空间分布观察和定量分析.结论 神经细胞荧光标记技术结合LSCM观察是考察纹状体神经元上谷氨酸能突触连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张飞萍  张思禄  尤民生 《生态学报》2007,27(3):1026-1034
对林丹烟剂干扰下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系统定位观察与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林丹烟剂明显增加了群落主要物种(Pi≥0.05)的植食性种类及其优势度,显著降低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蜘蛛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或捕食性、寄生性和中性功能集团的物种数,削弱林冠层寄生性和捕食性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对植食性物种的制约潜能,引起叶部植食性害虫的暴发。因此,在毛竹害虫控制中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林丹烟剂。  相似文献   
36.
张家口土壤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6年8月中旬,在张家口地区4种生境中共捕获土壤蜘蛛461头,隶属于12科54种(属)。研究表明:4种生境中的土壤蜘蛛群落相似性很小,群落结构组成不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也不同。植被类型、疏密程度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农事活动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7.
1999~2001年在甘肃、青海两省区的9种生态类型(干旱、盐碱、荒山、荒漠、沙地、三阴、高寒、河滩及农耕地类型)下,曾对引进的杂交酸模进行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这一物种完全能够适应我国西北地区特定的极端生态环境条件,而且能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并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8.
杨祯禄 《植物研究》1990,10(1):39-41
本文发表马兜铃属一新种,即川滇马兜铃Aristolochia chuandianensis Z. L. Yang, sp. nov.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