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在真核生物中,关于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A、B、C,以下统简称为A酶、B酶、C酶)免疫特性的研究对于了解酶的结构、功能、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A酶、C酶以及低等真核生物的B酶的研究中都有不少成功的报道。然而,也有许多作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利用反义策略,设计、筛选针对agrA mRNA的反义锁核酸,阻断agr群体感应系统,降低MRSA毒力因子的表达,减小细菌生存压力,为抗耐药菌感染提供一种新策略。方法:应用Primer Premier 5.0和RNA structure 4.5两种软件,设计、筛选2条针对agrA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对其进行锁核酸修饰,并与透膜肽(KFF)3K共价连接,将这两条反义序列导入细菌体内。体外与MRSA共培养,观察细菌生存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对agrA及agr群体感受系统的效应分子RNAⅢ和下游毒力基因hla的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是否能抑制α-溶血素的表达。结果:两条反义锁核酸序列PLNA34和PLNA522在体外均无抗菌活性,但都能不同程度的抑制agrA,RNAⅢ和hla的转录水平;相比较而言,PLNA34的抑制效果更佳,并能明显抑制α-溶血素的分泌表达。结论:agrA可作为抗MRSA感染的新靶点,为新型抗MRSA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3.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表达因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和实验成本低而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生产活性蛋白的有效方法。该研究以非病毒型(载体Ⅰ)和病毒型二元载体(载体Ⅱ)及两种农杆菌(EHA105、LBA4404)为介导,通过叶片渗透法在5种中草药(甘草、黄芩、黄芪、大黄、板蓝根)叶片中进行报告基因GFP的瞬时表达,并对影响表达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中药材中适宜瞬时表达技术应用的物种材料。结果显示:(1)农杆菌在5种中草药叶片中的瞬时转化效率受到载体、菌株和植物物种类型的影响。(2)在所选的5种中草药植物中,与无转化载体的菌株相比,当农杆菌重悬液OD_(600)为0.8、叶片侵染5~7 d时,含非病毒型二元载体的EHA105菌株在甘草叶片中荧光强度最高,大黄次之;含病毒型二元载体的LBA4404菌株在黄芩叶片中GFP荧光表达量最高;含不同载体的不同菌液侵染的甘草、黄芪叶片仅有注射孔处检测出荧光或几乎无荧光蛋白表达,即未向四周扩散表达;在板蓝根叶片中检测出弱荧光或无荧光强度。研究表明,甘草和黄芩植物叶片可作为农杆菌介导基因瞬时表达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4.
Ugan古河道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塔河废弃古河道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从2棵胡杨树干部抽出其内存液,采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对样品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对它们进行16S rDNA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分离纯化不同表型的细菌62株,对它们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62株菌分别属于四个大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 Proteobacteria) 、γ-变形菌纲(Gamma Proteobacteria),18个属,32个种;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是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优势细菌种群,它们分别占已测种群的40.32%、16.13%。其中菌株KTH-63为葡萄球菌科的潜在的新属新种,它与最近源菌株的16S rDNA序列相似率为92.491%;9株菌KLH-21、KLH-1、KTH-8、KTH-14、KNA-26、KLH-18、KTH-20、KNA-3、KLH-25是潜在的新种(16S rDNA相似率为96.089 %-97.769 %),胡杨树干内存液中潜在新种的发现率高达总分离检测菌株的16.13 % 。本研究获得的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数据给植物内生细菌新增了10个属,18个种。【结论】胡杨具有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可培养内生细菌菌种资源,土著新种的发现频率超出了预期,胡杨可培养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极大地刷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群记录,极具进一步发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前期基础实验发现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血管密度以及后肢血流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本研究着重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GE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G)、下肢缺血模型组(IG)、益气活血方缺血组(HG)、经穴注射BMSCs缺血组(BG),经穴注射BMSCs+益气活血方缺血组(BHG),每组5只,在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于7天后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结果:1与CG比较,IG、HG、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2与IG比较,HG、BG、BHG组大鼠血清中VEGF,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BG、BHG大鼠血清中SDF-1浓度显著升高(P〈0.01);3与HG比较,BG、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4与BG比较,BHG大鼠血清中VEGF,SDF-1,G-CSF浓度显著升高(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穴注射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可大幅提升下肢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G-CSF、SDF-1质量浓度,为临床中医血管外科防治后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6.
目的:分析3M纳米树脂在牙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 年1 月到2014年9 月,选取我院患者90 例,360 颗患牙,随 机分为3M纳米复合树脂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玻璃离子水门汀组,观察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即时,三组 之间的患者满意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 年后,3M纳米复合树脂组的患者满意度高(89.66 %)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 (78.57 %)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68.97 %)(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3M纳米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93.10%,远高于光固化复合树 脂组(75.00 %)、玻璃离子水门汀组(68.97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之 间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纳米树脂治疗在牙齿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理想的临 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7.
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甘肃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种群多样性信息,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采集到的4个盐碱土样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的放线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根据菌落的表型差异从中共分离到63株放线菌菌株,它们分属于7个亚目、11个科、24个属;其中Streptomyces属为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优势菌群,共分离到24株,占放线菌种群总数的38.1%,并且有22株放线菌与已知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8%,占放线菌总数量的34.9%。表明,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壤中的放线菌资源丰富,类群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8.
目的:利用构建的增强子样序列筛选载体,筛选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外源蛋白质表达的序列,并利用删除突变体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方法: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L1的截短序列L11连接作为报告基因,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增强子样序列,通过蛋白质表达来检测其增强活性,并通过构建删除突变体来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结果:成功筛选到一条增强子样序列,可使检测载体氯霉素抗体提高11倍,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2.26倍,其功能区域主要集中在1~265bp。结论:从收集的样品中成功筛选出一个增强子序列,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9.
茉莉酸甲酯是植物细胞响应外界刺激产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有关。本研究考察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丹参培养细胞中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诱导24h后可显著提高丹参愈伤细胞中RA的积累量及其相关酶(PAL、TAT)的活性,在48h时RA积累量和酶活性达到最大。布洛芬(IBu)处理可抑制MeJA对RA积累量和相关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外源施加MeJA可部分解除IBU对RA合成及其相关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说明MeJA可以显著促进丹参培养细胞中RA的生物合成,IBU抑制了MeJA合成、PAL和TAT活性,从而导致了RA合成受阻。  相似文献   
180.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 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 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 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 是本文的新造词, 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 (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 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 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 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 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 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 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 划分为9类: 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 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 在此框架下, 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 确定“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 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 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 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 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 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 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 《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