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及其粒级结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森颢  周一兵  唐伯平  蔡勋 《生态学报》2014,34(7):1698-1706
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粒级结构的周年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刺参养殖池塘的基础生态学特征,为刺参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5.16±3.04)gO2m-2d-1,全年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初级生产量分别在初春、夏季和初冬形成高峰。初级生产力群落净产量占毛产量的50.2%。P/R值与日P/B系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20±1.25和0.39±0.35。按初级生产力水平和P/R值划分的水体营养类型,调查刺参养殖池塘属富营养型水体;初级生产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最高生产层约在透明度的0.5倍处,且0.5倍透明度(约50 cm)以上水层初级生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56.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的百分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除夏季外,以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200μm)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43.5%),夏季为微型浮游植物(nano-,2—20μm)对初级生产力贡献最大(35.3%)。以年平均值计算,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百分比的大小顺序为:小型(40.1%)微型(28.2%)中大型(16.1%)超微型(15.7%)。回归分析表明:试验池塘初级生产力水平与水温、营养盐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显著,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小型浮游植物是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92.
绿量快速测算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一凡  周坚华 《生态学报》2006,26(12):4204-4211
着重讨论绿量快速测算方法中的原始数据自动采集问题。这里以原LVV基本测算模型的分树种径-高方程(D-HEqs)为基础,通过加权归纳和系统误差调整,给出了测算精度较好的模糊径-高相关方程(G_D_HEq),LVV测算误差与原基本模型相比仅低7.6%;通过树冠信息提取、噪声去除和边界跟踪等技术,给出了树冠边界周长面积比与冠径的相关方程(P/A_DEq),并由实验证明了树冠的周长面积比(P/A)对冠径变化敏感。冠径自动提取和计算误差约为10%。该研究不仅改变了原来LVV遥感测算模式中多数原始数据必须通过人工判读量算的现状,也实现了LVV数据更新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3.
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遥感测算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坚华  胡永红  周一凡  俞立中 《生态学报》2010,30(20):5653-5665
城镇绿地是增加城市碳汇的积极因素之一。但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的极高空间异质性、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压力因子的极高空间异质性等,使城镇绿地碳汇水平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完全由遥感数据驱动的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测算模型。它以分树种单株测算来适应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等的高异质性;以小尺度提取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压力和管养模式因子,来适应这些因子空间分布的高异质性。该模型可以用于自动测算城镇绿地植被地上干生物量和地上净第一生产力,它的提出对于评价城镇绿地植被的碳捕获能力和储量分布、碳汇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城镇地区碳循环和生态承载力等的定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论证该技术框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局部试验,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GF对AGEs作用后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FITC/PI双染标记的细胞凋亡率,检测HGF对AGEs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GF能明显降低AGEs对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GE诱导培养的ECV-304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CV-304细胞凋亡率与AGEs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加入HGF处理后可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凋亡率;HGF作用ECV-304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HGF能部分抑制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大肠杆菌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bcl-2和bax在大肠杆菌诱导U93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U937细胞的凋亡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Bcl-2和bax基因表达用RT-PCR法测定。结果当细胞与细菌浓度比分别为0,1:5,1:10,1:20,1:50及1:100时作用30min均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16%±0·90%,9·46%±0·84%,17·90%±1·41%,35·59%±3·76%,38·35%±7·12%和55·07%±5·82%,呈浓度依赖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呈现趋势变化,bax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结论E.coli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bcl-2表达下调和bax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6.
目的筛选寻找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了解锥虫早老素蛋白功能。方法体外表达锥虫早老素蛋白片段,装入pGBKT7诱饵质粒,与随机肽库系统共转化酵母,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通过与基因库锥虫功能序列比较,推导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获得108个阳性克隆,对其中50个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获得最有可能的4个候选基因,分别为:丝/苏氨酸性磷酸酶2b催化亚基A2;钙激活蛋白,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以及一个具有与APP跨膜区结合位点特征序列的功能未知蛋白。结论成功利用随机肽库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基因,其相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7.
沙蚕移植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及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刺沙蚕属广盐性种 ,在我国 3~ 4月生殖 ,生殖时亲体群浮 ;其幼虫在 6刚节之前营浮游生活 ,以后随海流漂至河口低盐区开始下沉营底栖生活。对虾养殖可利用这一生活习性选择有利的海区和潮汐时间纳苗或移植亲体 ,使沙蚕在虾池中大量栖居 ,既为对虾提供动物性活饵 ,带动对虾生产过程 ;又可以净化底质 ,保持虾池良好的物质循环和水质  相似文献   
98.
大型担子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它们是重要的食药用资源的宝库。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包括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等,这些化合物具有预防、缓解或治疗癌症、抑郁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功效。目前,从担子菌中分离出的二萜类化合物基本骨架结构特征主要为鸟巢烷(cyathanes)型、截短侧耳素(pleuromutilins)型、guanacastanes型、海松烷(pimaranes)型、松香烷(abietanes)型和毛皮伞烷(crinipellins)型6大类型。本文综述了担子菌中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对参与担子菌中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二萜合成酶进行了分类,对两种重要的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论述。本文将为未知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负责维持染色体稳定的特殊结构,其DNA序列长度即端粒长度,会随着年龄增长或疾病发生发展而逐渐缩短,检测端粒长度可以为评估机体衰老和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但目前缺乏测定微量牛DNA样本绝对端粒长度的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实现微量牛DNA样本绝对端粒长度的测定并评估DNA提取方法对牛绝对端粒长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进行端粒长度研究时选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和端粒长度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标准曲线对检测样本的端粒和内参Ct值进行转换,通过qPCR测定牛端粒长度绝对值;采用膜吸附法、苯酚-氯仿法和磁珠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相同样本的DNA,分别用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TRF)分析法和qPCR法分析端粒长度,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对牛绝对端粒长度测定的影响。结果:(1)qPCR可以测定纳克级别DNA样本的绝对端粒长度,检测结果重复性良好,并且和“金标准”TRF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2)不同方法提取的DNA用TRF分析法和...  相似文献   
100.
共舞形人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丁文宁教授。牵线的不是人,而是一种鸟。它叫黑颈鹤,别名藏鹤,是一种我国的特有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拍摄一部关于黑颈鹤的动物片,我们如约前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拜会丁教授。 昏暗的走廊,摆满一排排陈旧的柜子,留出的空间刚好可以行走一人。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