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本文提出和论述了岛礁型海洋生物保护区(IMPA)设计和管理的7条原则;生物多样性和稀缺性,生境典型性和完整性,物种-面积关系,海-陆生态交错带,人工自然化,生态脆弱性和自养型经济。并且结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物保护区-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NINR)设计和规划的实践,说明如何实施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122.
以土培盆栽和大田栽培小麦(Triticumaestivum)为研究材料,探讨了青海高原小麦在正常生长的自然条件下,出现的土壤水分含量(SWC)的变化所引起的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水势(wl)的变化以及自然强光(PFD;Q)导致的高温(Ta)所产生较低的空气相对温度(RH)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中午降低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小麦正常生长的自然条件下,当SWC等于或低干30%时,小麦叶片的RWC和wl下降,气孔导度(Gs)变小,气孔阻力增大,CO_2的供给受到了限制,从而也引起了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Pn日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中午降低现象。当SWC在80%左右时,小麦叶片的RWC和wl升高,Gs增大,气孔阻力变小,CO_2供应充分,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Pn日变化就没有出现中午降低现象(图1),而青海高原偶然出现的自然强光(PFD)导致较高的Ta所产生较低的RH%和较低的SWC一样也是晴天中午,小麦叶片Pn日变化产生中午降低现象的直接原因。所以说,晴天中午,青海高原大田SWC的高低和RH%的大小是引起小麦叶片Pn日变化出现中午降低现象轻重与否的主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PCR—ELISA在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替代目前使用的套式PCR的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经过一次PCR扩增,即可通过对掺入标记物的PCR产物的ELISA检测得到与套式PCR相同的结果。与套式PCR相比,该方法具有耗时少、易操作、较少产生假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4.
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钟晓青 《生态科学》1996,15(1):75-79
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园林城市”都有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利用当代最新的生态科学的定量定性测试、评价和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二是无法杜绝象所有的城市一样的大气、水、垃圾及其它各种工业、农业、商业等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中无废无污的秘决是物质的开放式闭合循环,因此生态花园城是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无废无污、高效和谐的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5.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激活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脂(TG)合成及摄取的相关基因,维持体内脂质代谢的平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REBPs与炎症关系紧密,一方面,SREBPs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炎症可以影响SREBPs的表达,造成脂质代谢紊乱.深入研究SREBPs与炎症的关系,有助于为炎症与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蛇伤凉血合剂对尖吻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尖吻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蛇伤凉血合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咬伤2h内)、咬伤后72h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TT、PT、APTT、Fg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72h,两组患者的TT、PT、APTT均升高,Fg均降低,而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伤凉血合剂对尖吻蝮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对比试剂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光学相干层析(OCT)的成像效果。聚苯胺(PANI)是一种有机导电聚合物,在近红外(NIR)区有着很强的光吸收。本文采用PANI对常见的OCT成像对比试剂--金纳米棒(GNRs)进行修饰,合成了PANI/GNRs核壳粒子,并对其OCT成像对比能力进行了研究。PANI/GNRs展现出良好的NIR光吸收特性;同时,PANI对GNRs的包裹也显著提升了金纳米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GNRs原有的毒性。选用离体猪肝组织作为检测样本,发现纳米材料使用能够显著提升OCT的成像效果。与未修饰的GNRs及PANI粒子相比,PANI/GNRs的OCT成像对比效果明显更好。因此,PANI包裹的GNRs核壳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低毒性且效果良好的OCT对比试剂用于生物组织成像。  相似文献   
128.
郎剑锋  石明旺  冉隆贤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616-1625
【目的】以从冬枣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zn-34)为供试菌株,明确反复冻融对菌体形态及其发酵滤液抑制枣缩果病初侵染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活性的变化。【方法】对供试菌株分批发酵后进行反复冻融,采用梯度稀释计数法、滤纸片法分别测定活菌数量和芽孢含量、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对供试菌株的形态变化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酵培养中pH值、活菌量、芽孢量及抑菌活性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发酵60 h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大,对此时的发酵液反复冻融,冻融3次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量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依次减少,以后再冻融差异不显著(P>0.05),电镜观察发现随冻融次数增加,菌体变小,表面凹陷、扭曲,胶状物流出。抑菌谱检测发现发酵滤液对12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能力。不同温度和蛋白酶处理发酵滤液表明,低于60℃以下,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80℃以上抑菌活性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蛋白酶K可降低抑菌活性。【结论】反复冻融影响细菌形态并降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9.
陈瑶瑶  古枫  钟国华  易欣 《昆虫学报》1950,63(8):924-931
【目的】fruitless (fru)是昆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中的关键基因,但是其在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fru在桔小实蝇求偶交配行为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fru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根据NCBI上桔小实蝇fru的预测序列设计两端引物,以桔小实蝇羽化10 d已交配的成虫头部cDNA为模板克隆fru基因的全长cDNA,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域进行预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桔小实蝇交配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待合成fru基因的dsRNA后,注射到羽化9 d后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腹部进行RNAi,分别于注射后48 h和72 h取样,检测fru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于RNAi后72 h进行求偶交配行为观察,测定桔小实蝇的交配频率和交配持续时间。【结果】克隆获得桔小实蝇fru的全长cDNA,长2 865 bp,编码95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104.1 kD,等点为6.01。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特殊结构域,分别为一个BTB (Broad-complex, Tramtrack and Bric-a-bric)结构域和两个锌指(zinc finger)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相比未交配的桔小实蝇成虫,fru基因在雄成虫头部中的表达量在与雌成虫交配后显著上升。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注射DEPC水)和阴性对照组(注射dsGFP),注射dsfru的RNAi处理组的雄性求偶时间延长(延长了25~35 min),且交配频率下降(降低了17%~22%),说明fru基因在雄性桔小实蝇的求偶交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fru在非模式昆虫桔小实蝇求偶交配行为中的功能提供参考,并为深入研究桔小实蝇的求偶交配行为和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0.
精胺抑制人精子的体外受精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其贤  钟翠玲 《生理学报》1991,43(5):480-488
以精子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试验(SPA)为模型,评价了精胺对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的影响。精胺(0.25—8.0mmol/L)可抑制人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其抑制作用与精胺浓度呈正相关,此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用 HPLC 测定精子精胺含量表明,精子获能后精胺含量明显下降。dbcAMP(0.5—1.0mmol/L)或咖啡因(10mmol/L)可拮抗精胺抑制人精子体外获能。其拮抗作用随 dbcAMP 浓度而增强。钙离子载体 A 23187 2/μmol/L 或胰蛋白酶0.05%均可拮抗精胺抑制人精子穿卵率。上述结果提示,精胺可能通过降低精子 cAMP 含量和抑制钙内流或顶体酶活性,从而阻止人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