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2.
采用盆栽实验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镉(Cd)胁迫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理和代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d胁迫下丹参根中的Cd、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下降,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现丹参代谢物含量发生了变化,共筛选出51个差异标志代谢物(主要是有机酸和氨基酸);L-脯氨酸和L-组氨酸的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均大于2.5,是上调较多的氨基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FC值均大于5,是上调较多的有机酸;Cd与差异标志代谢物(尤其是氨基酸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丹参可积累一定量的Cd,高浓度的Cd胁迫可引起丹参膜脂过氧化,限制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影响其代谢过程。丹参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上调L-脯氨酸、L-组氨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迷迭香酸抵御Cd胁迫。  相似文献   
603.
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番木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solo Ⅱ"号植株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了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RSV-CP)278 bp片段的遗传转化.采用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分别处理花187和232朵,收获成熟番木瓜105和30个.座果率分别为56.15%和12.93%,随机选择每种载体的种子100粒播种.成株率分别为61%和60%.对T1幼苗(除含空载体外)全部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为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转化所得的幼苗阳性率分别为50.54%和51.22%.  相似文献   
604.
香蕉基因组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并优化适于香蕉(Musa spp.)SRAP分析的扩增体系,对影响香蕉SRAP反应的dNTP、Mg2+、模板DNA、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的优化扩增体系为Mg2+ 2.5 mmol·L-1,dNTP 250 μmol·L-1,Taq酶1.0 U,引物0.5 μmol·L-1,模板DNA 20 ng,10×PCR buffer 2.5 μL,在此条件下SRAP扩增香蕉基因组DNA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该体系在29个香蕉基因组中获得较好的扩增结果,可望在香蕉植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605.
甜菜耐盐性筛选及其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甜菜耐盐机理、不同耐盐等级甜菜盐耐性机制差异,对40份甜菜品种(系)用300mmol·L-1NaCl胁迫处理,通过芽期相对盐害率和苗期盐害指数确定不同品种耐盐等级,将不同耐盐等级材料进行NaCl浓度梯度(150、300mmol·L-1)处理,测定植株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质膜透性。试验结果如下:40份甜菜材料经过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筛选最终确定耐盐等级极强的品种(系)1份(‘KWS0143’),耐盐等级强的品种(系)6份(‘ACERO’等),耐盐等级中等的品种(系)14份(‘HI0183’等),耐盐等级弱的品种(系)5份(‘OVITO’等);在同一盐胁迫时间下,不同耐盐等级材料的植株鲜重随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品种‘KWS0143’和‘ACERO’变化幅度较小,品种‘OVATIO’下降幅度最大;不同耐盐等级材料随盐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耐盐性极强的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耐盐等级材料;不同耐盐等级材料随盐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质膜透性均呈上升趋势,耐盐等级弱的品种(系)明显高于其他各个材料。  相似文献   
606.
蛭弧菌BDH21-02在双层琼脂平板上能裂解所有检测的17种共36株宿主菌,在水中蛭弧菌对受试病原菌的裂解程度在2.96±0.13~4.46±0.28 lg值之间。其中,BDH21-02使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下降4.32±0.25 lg值的同时,自身浓度上升3.40±0.30 lg值。BDH21-02对PCK、C IK、EPC、FHM等鱼类细胞的毒性实验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蛭弧菌BDH21-02在生物防治鱼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7.
蛭弧菌BDH21-02对鱼类细胞及病原菌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蛭弧菌BDH21-02在双层琼脂平板上能裂解所有检测的17种共36株宿主菌,在水中蛭弧菌对受试病原菌的裂解程度在2.96±0.13~4.46±0.28 lg值之间。其中,BDH21-02使嗜水气单胞菌浓度下降4.32±0.25 lg值的同时,自身浓度上升3.40±0.30 lg值。BDH21-02对PCK、C IK、EPC、FHM等鱼类细胞的毒性实验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蛭弧菌BDH21-02在生物防治鱼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8.
瘤果茶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灌木,3~5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光滑,淡黄棕色,嫩枝无毛,褐色。叶革质,微倒卵形至椭圆形,长9~13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略圆,边缘具疏的细锯齿,齿距2~4毫米;上面干后橄榄绿色,略有光泽,无  相似文献   
609.
优乐霉素是一个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强烈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葡,尤其抑制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菌,对酵母、丝状真菌等无作用。通过Ambetlile IRC—50铵型树脂柱从发酵液中分离出该抗生素的粗制品,再通过DI51大孔树脂及CM—Sephadex C 25柱进行层析提纯。优乐霉素为白色粉末,碱性,与无机酸成盐,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用快原子轰击法质谱测得分子量为583,实验式为C23H45N6O12游离碱比旋度为[a]26D+137.8。,熔点为162—165℃(分解)。该抗生素无紫外吸收峰。根据‘’c一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数据,认为此抗生素结构属于阿泊拉霉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610.
座壳孢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座壳孢(Aschersonia papillata)防冶温室日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效果,对该菌株进行了常规育种。以野生菌株A6S为原始菌株,经自然分离获得A6S一1菌株,经人工诱变得到A6s一256、A6s一393、A6S一504等菌株。选育的菌株不但保持原菌株的性状,而且适应性更强。在寄生率和产孢量上均显著优于自然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