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8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7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用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方法研究了蜂毒素与嗜血菌紫膜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与三种在结构和电荷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紫膜的作用相比较,可以年出蜂毒作为带正电荷的分子与同样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DTAB在引起紫膜凝聚方面表现相同;但在对紫膜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影响上却与具有刚性结构的CHAPS相似,表明蜂毒可在紫膜表面以一种刚性较大的构象(如α螺旋)存在,不能进入膜蛋白流水区的深层.另外,从紫膜-Triton-蜂毒混合作用体系的研究中得到如下推测:蜂毒与Triton竞争菌紫质分子周围的结合位点,可排斥位于菌紫质周围的Triton分子.表明蜂毒具有比Triton更强的与菌紫质的亲和力,从而提供了支持蜂毒分子存在与膜蛋白-菌紫质的直接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2.
人心肌匀浆经热变性,酸化,硫酸铵盐析,超离心、Sepharose CL-4B柱层析和制备等电聚焦分离,得到酸性铁蛋白,经鉴定,所得酸性铁蛋白pI为5.0,H亚基分子量为21kD,L亚基为19KD,PAGE分析呈单一区带,制备了兔抗人酸性铁蛋白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建立的人酸性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可检测出80%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病人。  相似文献   
73.
王海林  金冬雁 《病毒学报》1994,10(4):311-315
  相似文献   
74.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9例人胎视网膜内Parvalbumin(PV)和Calbi-din-D28k(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对它们在人胎视网膜发育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属于视网膜水平细胞,无长实细胞和节细胞的不同亚群,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还可能分属于视细胞。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主要是在胚胎中期,胎14周时它们已分别出现于视网膜内的不同部位,其各自的演变规律不同,至胚胎27周时初步建立了各自的分布模式。在整个发育过程,颞测机网膜内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密度及反应强度均高于鼻侧视网膜内的PV免疫反应神经元,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与视网膜的组织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果提示,PV和CaBP可能在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及突触形成中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召开)之后于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2日至13日举行了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的代表。  相似文献   
76.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0):22-23
5.生态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环境危机的爆发,西方学者曾出现过一种悲观论调,要求经济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因噎废食”的观点是行不通的,相反,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澳大利亚利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既开阔了肥沃的牧场,又发展了效率极高的畜牧业;瑞典等国对森林采取采伐和种植并重,使木材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工业先进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规模治理污染已大见成效,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7.
在用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AB—07,采用活细胞反应生产L—异亮酸的新工艺中,副产两种非天然的和不需要的氨基酸—正缬氨酸(Nva)和O—乙基高丝氨酸(O—EH)。正缬氨酸的形成可被AB—07的亮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AB—07—Leu—2)所抑制。并发现Nva的形成与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紧密联系着。O—乙基高丝氨酸的形成可被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L—蛋氨酸所抑制。但是AB—07—Leu—2菌中的高丝氨酸—O—乙酰转移酶并不因加入L—蛋氨酸而被抑制或阻遏。推测L—蛋氨酸阻遏了O—EH形成酶催化O—乙酰高丝氨酸向O—EH的转化。  相似文献   
78.
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核酸,调查100名孕产妇生殖器官脂HSV感染和羊水受HSV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受感染的母体通过病毒护散途径及通过产道途径,污染羊水的机率分别为11.1%和54.5%;原发性HSV、继发性HSV垂直污染羊水机率分别为66.7%和29.4%;不同妊娠期和生育胎次对污染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9.
黄花棘豆的喹诺里西定生物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科棘豆属有毒植物含多种有毒生物碱,有关棘豆属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早在1929年Couch由兰伯氏棘豆(Oxytropis lambertii DC.)中分离到一种多羟基化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这是最早报道由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生物碱成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未能确定其结构。1982年美国农业部西部研究中心的植物化学家Molyneux从绢毛棘豆(Oxytropis sericea)中分离到苦马豆碱(swainsonine)等吲哚里西定生物碱(indolizidinealkaloids);1989年沈阳药学院于荣敏等由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中分离出多种喹诺里西定生物碱。喹诺里西定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试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呼吸抑制或兴奋,致幻、流产和致畸等作用。本文报道由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中测得4种喹诺里西定生物碱。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抗菌肽在饵料微藻中表达后的抗菌特性,构建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湖泊微拟球藻(N.limnetic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抗菌肽(源自虹鳟,Cath-1a)表达质粒,分别转化相应的微藻,检测转化子中抗菌肽的表达量和体外抑菌效果,将藻株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喂食斑马鱼,初步分析了抗菌肽及藻体自身的岩藻黄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抗菌肽在3种微藻中均可以成功表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仅三角褐指藻对水产领域常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然而抗菌肽的表达并未使3种藻株的体外抑菌性增加。添加藻粉对斑马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通过检测鱼体肝脏中与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丙二醛的含量,表明添加藻粉可增强斑马鱼的抗氧化和抗炎症能力,表达抗菌肽(PtC组)能进一步提高斑马鱼的免疫力。另外,添加Pt6(富含岩藻黄素)藻粉组比添加PtC的抗炎效果更显著,表明三角褐指藻中的岩藻黄素和二十碳五烯酸对增强鱼的抗病能力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