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线粒体呼吸功能与精子活力、核DNA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线粒体呼吸功能与精子活力、核DNA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按WHO标准收集34例不同活力的精液标本,采用蔗糖差速离心法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精子线粒体,通过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线粒体呼吸耗氧率并计算状态III呼吸、状态IV呼吸、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0)及氧化磷酸化效率(0PR);应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活力精子线粒体状态Ⅲ呼吸耗氧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俨〈0.01);弱精子症组RcR和OP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17.03%(P〈0.05)和40.74%(P〈0。01);精子DNA损伤程度与精子活力、状态III呼吸及OPR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是-0.812、-0.788和-0.696)。以上结果提示:精子线粒体呼吸耗氧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与精子活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子DNA(包括mtDNA)损伤可能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阐明藏黄牛、牦牛、中国荷斯坦牛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变异体在乳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乳中β-Lg遗传变异体及其相对表达量,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β-Lg启动子部分序列(375bp)并直接测序。结果:在杂合型β-Lg个体中,中国荷斯坦牛乳中β-Lg A的相对表达量(63.7±2.9%)均一致性地高于β-Lg B,而藏黄牛乳中二者比例十分接近,但个体差异差异较大。16个测序样品中共检测到13处碱基突变,其中有5处为牦牛特异的。另外,在牦牛β-Lg启动子-452与-453之间,还存在一个插入碱基。结论:β-Lg启动子-430碱基在中国荷斯坦牛中表现为等位基因特异的,而在藏黄牛中无等位基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老年患者PICC置管情况,记录超声引导及传统PICC置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共512例次,传统PICC组共384例次,超声引导组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传统PICC置管组均选择肘下静脉;超声引导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别为96.7%,99.6%,传统PICC组分别为78.6%,86.2(P<0.01);超声引导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为12.0%(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组比较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牦牛乳酸脱氢酶B基因突变体的克隆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实牦牛(Bos grunniens)乳酸脱氢酶存在两种类型,根据LDH同工酶谱的特点推测牦牛LDH多态是由B基因变异所致,并由此将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的LDH同工酶谱带称为LDH-Bf类型,迁移率慢的称为LDH-Bs类型.为阐明牦牛LDH变异体的分子机制,实验从牦牛心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了LDH-Bf和LDH-Bs两种类型的B基因cDNA全长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DH-Bf和LDH-Bs基因存在4个碱基差异;依据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利用Deepview分子建模软件进行的牦牛H亚基及LDH1突变体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突变的两个氨基酸都能产生新的H键,影响整个蛋白分子的H键网络,并进一步导致蛋白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 [Phellinidiumweirii(Murrill)Y .C .Dai]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硫色小针层孔菌的区别 :该种担子果多年生 ,管孔较小 ( 5~ 7vs 4~ 5permm) ,管口全缘 ,担孢子不嗜蓝 ,只生长在柏树上。该种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山地区 ,生长在祁连圆柏上 ,造成祁连圆柏根部白色腐朽。  相似文献   
36.
土家族源流的遗传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华  李辉  毛显赟  文波  高嵩  金建中  卢大儒  金力 《遗传学报》2004,31(10):1023-1029
通过分析湖北恩施、湖南吉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样本,利用14个Y染色体非重组区(NRY)单倍群分型技术对土家族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型结果结合其他地区土家族两个人群和相关民族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不同人群的地理分布展示在地图上。然后对各主成分和单倍群进行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家族主体与汉族在父系结构上比较接近,但依然有一定的区别。同时还发现龙山地区唯一保留土家语的土家族与氐羌族群有很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可能正是氐羌民族。实验结果表明,恩施和吉首地区的大部分土家族与周边民族群体间的血缘交流频繁;而龙山和永顺的土家族更能代表土家先民的遗传结构,他们与西部氐羌族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Hsp/Hsc70相互作用蛋白CHIP在大鼠肾纤维化组织中的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人Hsp Hsc70相互作用蛋白CHIP(carboxylterminusofHsc 70 interactingprotein ,CHIP)全长、N端TPR及C端U box结构域的DNA片段分别构建于融合表达质粒pGEX 5X 1中 ,转化大肠杆菌 .纯化GST CHIP融合蛋白 ,制备了特异性识别人、小鼠及大鼠组织细胞内CHI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利用该抗体 ,对多种组织、细胞的内源性CHIP蛋白进行了检测 .发现在肾组织中 ,CHIP主要表达于皮质、髓质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中 ,且在单侧结扎输尿管所至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 (UUO)组织中 ,CHI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显著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8.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相似文献   
39.
以河北山前平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农民习惯、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4个模式,通过定位试验探讨各栽培模式对3个轮作周期作物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产量均以再高产模式最高,高产高效和再高产高效模式次之,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模式;小麦季和玉米季氮肥利用效率(PFP)均以高产高效模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模式;0~400 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在 768.4~1133.3 kg·hm-2之间,其中80%~85%累积在根下90~400 cm土层;4种模式的土壤硝态氮均有明显向下淋移现象,120~150 cm和270~330 cm处均出现了累积峰,以270~33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最大;高产高效模式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整体水平均低于其他模式,浓度基本维持在30 mg·kg-1以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冬小麦季0~90 cm土体氮素盈余量均小于夏玉米季,并以高产高效模式的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模式.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硝态氮累积和氮平衡,以高产高效模式表现最优,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0.
以不同耐旱性的2个大豆品种(高耐旱JP-6、低耐旱JP-16)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时间持续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和根系中异黄酮的积累变化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部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部,而异黄酮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则在叶片中更高,耐旱品种JP-6根部的异黄酮积累量更大.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旱品种的异黄酮合成与积累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强耐旱品种JP-6的根和叶中,异黄酮积累量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弱耐旱品种JP-16则相反,异黄酮积累量在不同部位中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除JP-6叶中C4H4CLIFS2等异黄酮合成上游基因外,其他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豆叶片是异黄酮的主要合成部位,大豆根部也存在少量的异黄酮合成.弱耐旱大豆根部的异黄酮合成和最终积累量均较低,强耐旱品种则较高.根部异黄酮积累量高的大豆品种,其耐旱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