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田东县作登下三叠统罗楼组产出弓鲛鱼类作登弓鲛Hybodus zuodengensis(Yang et al.)、乐氏弓鲛H.yohi(Yang et al.)和田东多尖齿鱼(新种)Polyacrodus tiandongensis sp.nov.,其中前二种化石以前曾被作为牙形类报道.这是弓鲛鱼类在中国海相早三叠世的首次报道.另外,本组还产出属种未定的硬骨鱼类化石(Osteichthyes gen.et sp.indet.).建立了我国海相早三叠世第一个鱼类带化石,作登弓鲛-乐氏弓鲛组合带(Hybodus zuodengensisH.yhoi AZ);伴生的有Neospathodushomeri-N.triangularis牙形类带化石,该带化石延续的时限为奥伦尼克阶(Olenekian)司帕斯期(Spathian)早期.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gen.et sp.nov.)、王氏长兴鲨(Changxingsela-che wangigen.et sp.nov.)、东岭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 donglingensis gen.et sp.nov.)、修水滑齿鲨(Lissodus xiushuiensis sp.nov.)和江西多尖齿鲨(Polyacrodus jiangxiensis sp.nov.)。浙、赣两省的这批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显示两个特点:组成以弓鲛超科化石为主;发现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鲨类与发现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鲨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包含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软骨鱼类是我国鱼类化石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化石的记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邓建农  金帆 《化石》2004,(3):8-1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月3日公布的2003年入选世界遗产的新名单中,著名的三叠纪海相比石产地——瑞士圣乔治山(Monte San Giorgio)榜上有名.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的新科地质古生物遗产。  相似文献   
14.
意外裸鱼(Gymnoichthys inopinatus)于2010年由Tintori等首次记述并归入基干新鳍鱼类。依据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世关岭组二段发现的新材料,对意外裸鱼进行了补充描述,并重新讨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意外裸鱼的新标本上,可见其续骨前端很可能与关节骨相关节,并有确切无疑的单一辅上颌骨,表明意外裸鱼应为鲱亚部(Halecomorphi)鱼类。此外,意外裸鱼的体表无鳞、椎体未骨化、髓棘和髓弓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牙齿和尾脉棘的形状都与金尾鱼超科鱼类(caturoids)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意外裸鱼属于金尾鱼超科的基干类群。之前金尾鱼类主要见于欧洲和北美的侏罗系,现在公认的金尾鱼超科鱼类主要包括Liodesmidae中的Liodesmus属和金尾鱼科(Caturidae)中的Caturus和Amblysemius两属。意外裸鱼的发现不仅使金尾鱼类的出现提前了40Ma,而且填补了我国相关材料的空缺。  相似文献   
15.
记比耶鱼(Birgeri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68-176,T001,T002
记述了采自云南罗平晚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比耶鱼一新种──刘氏比耶鱼(Birgeria liui sp. nov.),这是比耶鱼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刘氏比耶鱼与产自瑞士圣乔治山中三叠世边境沥青层的史氏比耶鱼最为相近,两者仅在尾柄长高之比、尾鳍长短与上下叶外缘交角、背鳍和臀鳍辐状支鳍骨的数目、臀鳍辐状骨骨板的大小、以及侧线管骨化与否等特征上略有差异。比耶鱼与软骨硬鳞鱼超目的鲟形目最为接近,两者共有一系列特征,如除尾上叶外体侧裸露,副蝶骨末端伸达头后,鳃盖骨退化;但比耶鱼同时也具有不少的特有特征,代表了软骨硬鳞鱼超目的另一类群──比耶鱼目(Birgeriiformes ord. nov.)。刘氏比耶鱼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华南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鱼类化石与特提斯西部的鱼群具有密切的动物地理关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的综合层序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张老化屯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中西部朝阳-喀左-建昌以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的义县组大致相当于东部阜新-义县-锦州盆地的狭义义县及其底部的北票尖山含化石沉积夹层,中间部的九佛堂组则可与东部的金刚山,吐呼鲁和九佛堂三个岩相对比;张老公屯组火山岩在层序上大部可能位于九佛堂组和阜新组之间,以北票鲟,中华鳍鱼和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普遍见于中国北方  相似文献   
17.
日本考察散记金帆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问中国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在中科院院部为明仁天皇举办过一个小型的鱼类和人类化石展览。我国著名的古鱼类学家、现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和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张弥曼在为天皇介绍发现于中国浙江的鱼化石...  相似文献   
18.
文中主要依据辽宁西部凌源、建昌、喀左、朝阳、北票、义县和阜新七个市县25个鱼化石点的新材料,对首次发现于辽西晚中生代地层中的古鳕类未定种、师氏中华弓鳍鱼、中华狼鳍鱼、三棵榆树狼鳍鱼、华夏鱼、副狼鳍鱼、聂尔库鱼和真骨鱼类未定种做了简单记述;对辽西已知的戴氏狼鳍鱼和室井氏狼鳍鱼的部分形态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补充描述和订正。目前能较肯定地归入狼鳍鱼科的有狼鳍鱼、吉南鱼和固阳鱼三个属。亚洲鱼属与狼鳍鱼属仅在尾上骨的有无及尾鳍分叉鳍条的数目上有差异。狼鳍鱼属在辽西包含四个种──戴氏、室井氏、中华和三棵榆树狼鳍鱼。辽西的德永氏狼鳍鱼应为戴氏狼鳍鱼的同物异名。常氏鱼和辽西鱼均为吉南鱼的晚出异名。副狼鳍鱼的形态特征已与骨舌鱼科的现生种类很相近,可将其归入该科。山东的宁家沟谭氏鱼是张氏副狼鳍鱼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9.
付生伟  金帆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3):1142-1162
裂解作为合成生物学中的常见功能模块单元,在基因线路设计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裂解主要通过诱导表达噬菌体的裂解基因盒子实现,不过,尚未有关于裂解基因的详细表征。本研究首先利用阿拉伯糖和鼠李糖诱导系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表达了5种裂解基因盒子(S105, A52G, C51S S76C, LKD, LUZ),通过OD600值的测量,表征了在不同生长阶段、诱导剂浓度、质粒拷贝数等条件下,含有不同裂解基因盒子的大肠杆菌菌株Top10的裂解行为。结果表明,虽然5种裂解基因盒子在大肠杆菌内都可以有效引起宿主的裂解,但是裂解行为在不同条件下有较大差异。进一步地,由于诱导系统在不同宿主之间背景表达水平的差异,导致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中难以构建可诱导的裂解系统。经过筛选,通过基因组插入的方式,利用鼠李糖诱导系统对裂解基因盒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引起的裂解行为进行表征。结果显示,LUZ和LKD具有较强的使铜绿假单胞菌裂解的能力,而S105、A52G、C51S S76C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裂解能力较差。最后,利用LUZ和光遗传学工...  相似文献   
20.
李飞旋  倪磊  金帆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4):1789-1803
针对基因的操作,包括缺失和插入基因、替换基因元件(如启动子)、融合荧光蛋白基因、构建原位的基因报告系统,是大多数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必备技术。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2次同源重组的基因操作方法,在构建质粒、转化和筛选方面较为繁琐。另外使用该方法进行长片段敲除的效率较低。为了简化基因操作的流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最小化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整合型质粒pln2,只需将目标基因内部一段序列克隆到pln2质粒并导入细菌,由于质粒不能在细菌内自我复制而只能通过单次等位基因交换整合到基因组上,从而使目的基因断裂为两部分而失去活性。在pln2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整套工具质粒适用于基因组的不同操作,包括融合荧光蛋白基因、替换基因元件(如启动子)、构建原位的转录型荧光报告系统。此外,本研究借助该系统成功实现超长片段基因簇的敲除,单次可以敲除长达270 kb的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