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表达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及其亚型的R-S细胞CD30、CD15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将32例cHL全部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CD30和CD15染色,观察每一病例及不同亚型R-S细胞阳性表达率.32例cHL中R-S细胞CD30阳性表达率为93.8%(30/32),CD15为78.1%(25/32),各亚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0、CD1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但CD30的表达程度高于CD15(P<0.001).CD15和CD30可作为诊断cHL的参考依据,在R-S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422.
研究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9种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对接能和抑制常数等信息,并对鹅膏毒肽的毒性与结构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获得的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的信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不同R2取代基引起毒素与聚合酶II结合能力强弱不同,从而导致鹅膏毒肽分子间的毒性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分子对接方法探索多肽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可行性,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多肽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3.
鲍氏层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方法,从鲍氏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NMR和MS等波谱法分析和鉴定为7(8),22(23)-二烯-3-酮-麦角甾烷、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三十烷酸对羟基苯乙酯、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hispolon、hispidin。  相似文献   
424.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十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25.
目的:以微核技术及精子畸变率为指示,探讨新疆大学红湖水质对模型动物致突变性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MCN)及精子畸变率检测方法,研究红湖水质及其潜在的致突变性。结果:3个水样点的污水都能引起小白鼠嗜多染红细胞及精子细胞不同程度的遗传毒性。与对照组(自来水)喂养的小白鼠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5)。结论:红湖水质已经被严重污染,对人体及动物具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426.
蜜环菌对镁的耐性和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镁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蜜环菌对于镁的耐性和富集规律, 以及高浓度镁胁迫下蜜环菌的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3?15 g/L的Mg浓度对于蜜环菌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Mg浓度19 g/L以上时, 蜜环菌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蜜环菌的子实体形成和子实体生物量在Mg的浓度为11 g/L以下时不受影响, 超过11 g/L则子实体不能萌发。皮壳状菌丝和菌索中Mg的含量随培养基中M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培养基Mg浓度达到16 g/L后, 菌丝、菌索中Mg的含量都不再上升。子实体对Mg的富集量比菌丝体小的多, 在培养基Mg浓度在9、10 g/L时, 子实体中Mg的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随着培养基中Mg浓度的提高, 菌丝和菌索POD、CAT、SOD活性都有增加, 而且菌丝与菌索之间抗氧化酶活力的差异随着培养基中Mg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27.
T细胞功能亚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  龚非力 《生命科学》2010,(6):499-505
T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可分为不同类别。近年来,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Th1、Th2、nTreg、Th17、Tfh、iTreg、Th9和Th22细胞等陆续被发现,极大扩展了对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认识。同时,对CD8+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28.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多态性与新疆汉族癌症患者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VNTR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新疆汉族癌症患者DAT1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及组内男女性别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在213例无关癌症人群个体中,DATI VNTR多态性表现出6~12倍重复的7种等位基因,共检出7种基因型.男女癌症患者的DATl VNTR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3'端40bp可变串联重复多态性可能与汉族癌症患者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29.
对乳孔硫磺菌子实体不同极性提取物进行了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并对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乳孔硫磺菌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各提取物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表现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3.78%;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到62.06%;从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阿里红酸 A(2),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啤酒甾醇(4),硫色多孔菌酸(5),(4E,8E)-N-d-2′-hydroxypalmitoyl-1-O-β-d-glycopyranosyl- 9-methyl-4,8-sphingadienine(6),麦角甾醇(7),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8),烟酸(9)和齿孔酸(10)。其中,化合物2、6、8和9为首次从硫磺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30.
绿化树种在截留沙尘、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选取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不同功能区的绿化树种, 用多重比较法对比分析了二球悬铃木(Platanus × acerifolia)、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圆冠榆(Ulmus densa)、天山梣(Fraxinus sogdian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5个树种叶片平均滞尘量随时间变化及不同高度叶片的滞尘能力, 探讨了阿克苏市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 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 差距在1.15-2.17倍之间, 绿化树种滞尘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 同一树种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滞尘能力不同: 工业区>交通枢纽区>居民区>清洁区; 不同高度的叶片, 其滞尘量在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差异显著: 高度1 m的叶片滞尘量>高度2 m的叶片滞尘量>高度4 m的叶片滞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