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吴孔明  郭予元 《昆虫学报》1997,40(-1):30-34
采自我国长江流域棉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四川简阳种群、湖北武穴种群、湖南衡阳种群、江苏南京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硫丹的抗性水平分别为8.05~38.80、2.86~290.00和5.87~19.83倍。抗性较高的简阳种群和较低的杭州种群正、反交F1代对上述3种农药的抗性为13.16和16.69倍、10.43和19.00倍及12.42和10.21倍,抗性遗传的显性系数为-0.2220、-0.2147和0.0700,表明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呈不完全隐性方式遗传,而硫丹抗性则为半隐性遗传。P1自交F2代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硫丹的抗性水平分别为17.66、7.57和9.03倍,F1代对杭州种群回交F2代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79、3.Oo和6.61。其结果,高抗区和低抗区棉铃虫种群的基因流动将导致对三种农药抗性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2.
用经室内诱导的抗溴氰菊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种群与室内饲养多年的敏感种群进行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交后的显性度(D)分别为0.34和0.35,F1与亲本回交的期望值与实际值在比值是1 ∶1时差异显著,回交平台在35%~45%,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是一个以上主基因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生化分析表明,抗性种群的。-乙酸萘酯酶活力与敏感种群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的重要解毒酶之一。  相似文献   
63.
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试验比较了我国各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zgcra(Hubner)种群幼虫期和蛹期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模拟了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种群在北京地区的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20℃~30℃温区内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发育速度无明显的感温分化现象,但在自然条件下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地区种群的蛹滞育动态则有显著的区别,如湖南衡阳种群和四川简阳种群50%蛹滞育的时间较北京种群晚30d和22d。对各地理种群发育动态、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和滞育蛹越冬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应为棉铃虫温带生态型生态区北界,棉铃虫亚热带生态型在华北气候环境下不能完成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64.
棉铃虫抗寒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9个地理种群的抗寒能力进行了研究,棉铃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于分布于-19.13℃至-18.16和-19.53℃范围内,随纬度升高,地理种群的过冷却点呈降低趋势,非滞育蛹在低温下的生存能力显著低下滞育蛹,采自北部特早熟棉区的辽宁省辽阳市种群,其抗寒性和华北种群无明显区别,但长江流域棉区的湖北省武穴种群显著低于华北种群,武穴种群  相似文献   
65.
中国弯翅蠊属(蜚蠊目:弯翅蠊科)三种常见种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翅蠊属是野生种类,生活于树林的枯枝朽木,及地上的各种堆积物中,有的在树皮下取食木质为生。近几年在农林昆虫调查中,各地送来不少蜚蠊标本要求鉴定,其中有三种常见弯翅蠊极易混淆,特作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66.
作者在研究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上海昆虫所收藏的(虫非)蠊标本中,发现姬蠊科(Blat-tellidae)的一新属二新种,现整理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上海昆虫所。 斑歪尾蠊属Asymploce,gen.now. 中等大小,类似。头顶外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大型黑斑。前后翅完全发育,长度超过腹部末端;前翅窄长,R脉在近中部处分岔;后翅CuA脉平直,有完全支脉  相似文献   
67.
中国小蠊属蠊种类及其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国各地(虫非)蠊严重发生,关于(虫非)蠊的种类名称常常以误传误造成混乱。我国作为仓库、卫生害虫的(虫非)蠊约有二十种,加上近似种则有数十种,大蠊属与小蠊属是有害类群,前者作者已撰文载于本刊(1982)。本文根据调查采到的我国小蠊属常见的3种分别叙述其形态、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并附有分类检索表。所有研究用的标本均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68.
【目的】在室内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分别对抗性和敏感棉花品种趋向选择性,为棉花抗盲蝽品种选育和绿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洁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观察记录不同学习经验处理的绿盲蝽对两对棉花品种:灵-29(抗)vs.科林08-23(感)、07生试6号(抗)vs.抗病单株-1(感)趋向选择性。【结果】有学习经验和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趋向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驱避性;有/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胁迫危害后代感性棉花品种。【结论】整体上,健康棉花处理下,绿盲蝽对抗性品种趋性选择明显低于敏感品种。但是对危害诱导的棉株处理,并未表现出一致的趋性。  相似文献   
69.
昆虫嗅觉对昆虫的取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搜寻寄主或猎物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和Gq蛋白α亚基(Gqα)参与信号转导。为了阐明snmp的空间表达情况并确定Gqα是否与SNMP直接结合, 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snmp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成虫的触角、头、胸、腹、足、翅、喙、下颚须和下唇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SNMP与Gq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半定量RT-PCR研究发现, snmp不仅在棉铃虫成虫的触角中表达, 而且在喙、下颚须、下唇须及足上都有表达。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发现, Gqα 与SNMP不直接相互作用, Gqα不是SNMP的直接下游结合蛋白。这些研究结果说明,SNMP不仅参与气味识别而且也参与味觉识别; SNMP可能与气味受体(OR)形成复合物, 然后与Gqα结合,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70.
棉铃虫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棉铃虫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GOBP2-Harm)基因成熟蛋白阅读框序列,构建了GOBP2-Harm原核表达载体pGEX/GOBP2-Harm,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大部分GOBP2-Harm重组蛋白形成不溶性的包涵体,超声波破碎大肠杆菌细胞后,在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少量的可溶性GOBP2-Harm蛋白。为了获得大量纯化的可溶性目的蛋白,我们对包涵体进行了溶解和重折叠,并通过亲合层析法进行了纯化。纯化产物能与多音天蚕(Antheraea polyphemus) GOBP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证实表达产物属于昆虫普通气味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