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991.
描述了老鹳草属草地老鹳草的一个新变型即白花草地老鹳草,该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变型的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992.
毛冬瓜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首次对毛冬瓜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确认了其中的49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在分离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中含有烃类(22.26%)、醛酮类(8.52%)、醇类(45.38%)、酚类(1.08%)、羧酸类(7.69%)、酯类(7.18%)、杂环类(2.72%)和环氧类(3.39%)等8大类.在主要成分中以萜类化合物为主(62.20%),包括5种单萜(5.29%)和17种倍半萜(56.91%).其中多种成分为已知药用成分,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ABCE1作为RNase L抑制剂首先是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ABCE1与肺腺癌的发生率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ABCE1的新功能,构建了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RNAi-Ready pSIREN-DNR-DsRed- Express vector),培养肺癌细胞(95-D和 NCI-H446),用FuGENE 6作为转染试剂转染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RT-PCR分析ABCE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分析ABCE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质粒的转染效果较满意,阳性率约为42.70%;在实验组,细胞活性和生长指数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上述结果显示,RNA干扰ABCE1基因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95-D/NCI-H446) RNA的转录、蛋白质的表达,并增加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ABCE1基因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CfGSr基因克隆于加拿大森林害虫云杉蚜虫的幼虫基因组。研究CfGST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特征,以及低温条件下叶肉细胞超微结构与存活率。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CfGSr转基因拟南芥的茎粗、叶宽,植株高度、分枝数、荚果数皆降低,生长速度减慢。低温(5±1)℃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结构完整清晰,存活率提高25.14%。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用单纯生物学制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两步离心法从人胎儿完整脐带中分离、纯化出hUC-MSCs;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诱导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在hUC-MSCs诱导前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RT-PCR检测其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islet-like clusters,IL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LCs中PDX-1和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IRI)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ILCs的IRI分泌量;Western blot鉴定IRI的性质。结果显示:纯化的hUC-MSCs呈间充质干细胞特有的形态特征:长梭形,平行或螺旋形排列;在上述单纯生物学制剂的诱导下,hUC-MSCs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在25cm2培养瓶的细胞生长面可见上百个ILCs;ILCs表达胰岛特异性基因pdx-1、insulin;ILCs呈PDX-1和IRI免疫染色阳性反应,双硫腙染色呈阳性;ILCs可分泌IRI,但多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PI)。以上结果提示,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可诱导hUC-MSCs快速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ILCs功能不够成熟,难以产生足量真胰岛素。  相似文献   
996.
蜜蜂群内生殖分工体系的形成及其维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火青  赵慧霞  胡福良 《昆虫知识》2010,47(6):1066-1071
本文对蜜蜂群内生殖分工体系的形成及其维持机制进行综述。蜜蜂群体具有完善的劳动分工(包括生殖分工)体系,蜂王垄断生殖权力,而工蜂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在蜂王信息素和幼虫信息素的作用下产卵受到抑制。蜂王的多雄交配机制降低了群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但也促进了工蜂间相互监督机制的形成。工蜂间的相互监督,结合蜂王和幼虫信息素对工蜂卵巢发育的影响,解决了蜂王与工蜂、工蜂与工蜂间的生殖利益冲突,保障了蜂群内的生殖分工体系,提高了群体效率,维护了蜂群的真社会性。  相似文献   
997.
氯虫苯甲酰胺对苹果树桃小食心虫及金纹细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苹果树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i Walsingham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的有效药剂。其有效成分为35~50mg/kg处理防治桃小食心虫,药后5d的防效在83%~100%之间,药后35d防效在77%以上,整体防效不及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mg/kg处理;10~20mg/kg处理防治金纹细蛾,药后5~15d防效在58%~100%之间,各期防效优于生产常用药剂25%灭幼脲悬浮剂125mg/kg处理。  相似文献   
998.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对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样本中CXCL8表达水平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在临床组织中进行验证。随后Western 印迹及qRT-PCR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CXCL8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及IL-4诱导THP-1至M2型巨噬细胞后,与HCT116、SW480细胞及过表达CXCL8的HCT116(CXCL8/HCT116)、SW480(CXCL8/SW480)共培养,检测M2型巨噬细胞趋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HCT116、SW480细胞,检测CXCL8表达情况,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趋化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癌组织CXCL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XCL8高表达癌组织中存在更多M2型巨噬细胞浸润;IL-1β作用于HCT116或SW480后,CXCL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CXCL8趋化M2型巨噬细胞(P<0.05)。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8可由IL-1β诱导产生,CXCL8表达增加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趋化,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可能与CXCL8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水产品和养殖水域中灿烂弧菌现场可视化的快速、简便检测方法.以灿烂弧菌等作为研究对象,以灿烂弧菌的toxR基因作为靶基因,确定煮沸法为适合于弧菌基因组DNA提取的快捷方法,优化筛选的引物可以特异地检测灿烂弧菌,检测核酸浓度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9g/L,并且结果稳定、可靠.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正>龋病是远古就有的一种疾病,现在发展中国家是很普遍一种慢性病,在发达国家也很流行,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从Miller报告唾液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酸而引起龋齿以来,在一个世纪里,对致龋细菌、龋病发生因素和龋病防治诸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龋病免疫方面,虽然有不少文献,在关健问题上仍没有突破,说明龋病免疫,无论是免疫机理、方法,还是菌苗有效组分的选择,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就龋病中病源学以及免疫组分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回顾,以利分析问题,并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