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学情况,并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每日一次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100 mg/kg。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连续7周,观察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空间记忆能力、主动回避遭受电击能力、探究活动等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并用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模后,衰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干预后,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对新环境探索能力下降,学习记忆力下降;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有效增强衰老模型大鼠的行为活动,提高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3.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一般症状、皮肤状况、饮食嗜好及骨髓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中药抗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7周,建立衰老大鼠模型,观察衰老大鼠的一般症状和体重变化,测定其皮肤含水量、糖水消耗量和骨髓细胞DNA含量,并用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对衰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后,逐渐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嗜睡、被毛卷曲枯黄、光泽欠佳、尾部出现色素斑点等衰老症状,并在造模第5周出现体重下降,造模7周后,衰老大鼠的皮肤含水量和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骨髓细胞的DNA含量亦明显减少(P〈0.01);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均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衰老症状,缓解体重的下降,显著提高皮肤的含水量和糖水消耗量(P〈0.01),同时,明显提高骨髓细胞DNA含量(P〈0.05)。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衰老体征明显,机体抗DNA损伤的能力下降,而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明显改善衰老模型大鼠的衰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Galectin-3和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lectin-3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Galectin-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9%,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62.7%。结直肠癌中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脉管侵犯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galectin-3的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lectin-3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高浸润转移能力有关,其可能是通过β-catenin表达异常而促进肿瘤的浸润扩散。  相似文献   
195.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拟南芥叶状子叶(LE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组成、功能结构域、亲水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的LEC蛋白为位于细胞核中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通过对LEC蛋白的功能结构域的分析发现,LEC1和L1L蛋白中高度保守的区域即为CBF-NFYB-HMF结构域,LEC2和FUSCA3蛋白中高度保守的区域为B3结构域。  相似文献   
196.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及心肌酶学的变化,为利用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进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8W龄雄性ApoE-/-小鼠6只和同性别、同周龄的野生型C57BL/6J(WT)小鼠10只,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游离脂肪酸(NEF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缺血修饰白蛋白(ACB)的水平。结果:与WT鼠比,ApoE-/-小鼠血清中血脂指标TG、TC、LDL-C、hs-CRP和NE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仅为0.46±0.16mmol/L,远低于WT鼠的水平(1.86±0.26mmol/L)。心肌酶学指标CK、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55.61±3.50U/mL)明显低于对照组(72.47±4.26U/mL)(P<0.01)。CK-MB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ApoE-/-小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7.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8.
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哺乳动物胎儿时的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成体时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着重介绍儿茶酚胺、阿片样、γ-氨基丁酸(GABA)、GPR54(视黄酸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kisspeptin(GPR54内源性配体)以及Ghrelin(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9.
闽南地区TT病毒的变异及经输血传播的初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T virus(TTV)DNA was tested by nested-PCR from sera of hepatitis patients and volunteer blood donors in Minnan area. The amplified segment was a 189 base pair region in TTV ORF2. A total of six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non-A to G hepatits patients and two from volunteer blood donors. The sequences were found to be with 82.9% to 99.3% homology to TTV Japanese strain and Chinese strain. The divergence of sequence in these six segments varied from 0.7% to 17.1%,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TV had been existing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area. In the serum of a non-A to G hepatitis patient who was negative for TTV DNA in the 14th day of disease course turned to be positive in the 30th day, two TTV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which showed 92.1% nucleotide homology. It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TTV strains can co exist in the same person. This patient's blood had been transfused ten times between the collection of his TTV negative sample and his positive serum sample. Seven of the blood donors were traced and sampled for sera, of which three were positive for TTV. For all 161 patients tested, the history of exposure to blood product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TV infection(relative risk, 3.0;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1.89~4.81).  相似文献   
200.
诺瓦克病毒是公认的食源性或水源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建立诺瓦克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验证其特异性及灵敏度,并在实验室人工污染水样,进行模拟水样的检测,验证RT-PCR检测方法的实用性。所用引物为RNA多聚酶区的JV12/JV13,多次反复实验,均可产生327bp预期大小的特异条带,并通过杂交进一步证实了其特异性和正确性;在临床粪样中,可达到的最高检测限为50pg/mL。在共42份模拟样品的检测中,经过播毒、富集和浓缩,38份均可检出诺瓦克病毒。其中4份池塘水未检出。在模拟水样中的检测灵敏度为200pg/mL。实验中所建立的试验条件和体系可用于实际水样中诺瓦克病毒的筛选,对水质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