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应怜履齿印苍苔, 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诗人叶绍翁一首脍灸入口的千古名句,勾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用一枝出墙的红杏,把满园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我国是杏的故乡。早在周代,杏已与桃、李、梅、枣、榛、栗、枸、梨、瓜等十多种果品一起被列为祭祀的专用供品,距今2700年的《竹书纪年》中,有“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的记载。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进行杏的栽培了。《山海经》中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汉代时,武帝修上林苑,搜集天下名果异树,有位名叫干吉的东郡都尉,献蓬莱杏,被奉为仙物。我国不仅对杏栽培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培育出许多品种。如《广志》载:“荥阳有白杏,邺中有赤杏,有黄杏,有奈杏”。《花镜》又述:“杏的栽培品种很多。梅杏果实大,果皮果肉橙黄色,五鲜食优良品种;沙杏  相似文献   
22.
牡蛎古今谈     
牡蛎,古称牡蛤、蛎蛤、古贲、石云慈等,今北方称“海蛎子”,江、浙叫“蛎黄”,福建呼“蚵”,两广称之“蠔”。自古以来,牡蛎素有“海中珍味”之称,如今又成为国际性海洋新药源。牡蛎的种类及其分布牡蛎属瓣鳃纲(或双壳纲)、异柱目、牡蛎族、牡蛎科。产于我国沿海的牡蛎约有20种。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复瓦牡蛎(O.imbricata Lamarck)。分布于东南沿海。舌骨牡蛎(O.hyotis Linne)。产于海南省。中华牡蛎(O.sinensis Gmelin)。分布于南海。褶牡蛎(O.plicatula Gmelin)。产于我国沿海。咬齿牡蛎(O.mordax Gould)。分布于南海。僧帽牡蛎(O.cucullata Born)。为东南沿海重  相似文献   
23.
自古以来,人们与河鲀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河鲀肉味腴美,但又有剧毒所,以一向为人们所重视。我国是研究河鲀最早的国家,有关河鲀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远久。约在三千年前,人们已知河鲀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一、名称的记载鲀类(Tetraodontoid)。属硬骨鱼纲,鲀形目(Tetrodontiformes)。鲀科(Te-odontiae)中各属鱼类(如东方鲀属 Fugu,兔鲀属 Lagocephalus,腹刺鲀属(Gastr-ophysus,宽吻鲀属 Amblyrhynchotes,凹鼻鲀属 Chelonodon,叉鼻鲀属 Arothron,  相似文献   
24.
流水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浙江省杭州市,尚有流水养鱼池的遗址,如南齐时代的“玉泉池”及宋朝的“花港观鱼”等。不论何种养鱼方式,其水中含氧量的高低,是关系到鱼类生长与存亡的问题。而流水养鱼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据“流水不腐”之论点。流水可经常补足高氧的新水,排出被鱼及其他污染的废水,进行交替更换,使水质保持清新,所以可以进行高密度养鱼,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5.
水焦水相搜。人靠奴养,焦靠入养;几要亲生,塘要产矛欠疙舜军。人少不了血,盘戒不了水;水是焦的娘,无娘命不矢。养儿要牧生,二匆脚要冬整;干在脂冬,肥在夏秋;亲生儿女贴2划决汾,冬修焦塘似龙拟虎。水霓焦造,水带焦条;‘一寸水,一寸焦;寸水斤焦,宽水养大焦,挖深1寸,增产一卜分。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焦绪一世穷。焦塘挖得鸯,产量年年减;焦婀挖得i聋褥,产量年年增。桩着密字自湮受。万头稻头千斤根,千条焦秧万斤焦。瓢耸纂器:人秦热吊。焦多产高。 混人多口杂,焦杂产高;一赊管配得均三特,下之,一纷三曳尊九麟。得匀;想焦清塘、贼墉沾光。早…  相似文献   
26.
虱目鱼[Chanos chanos(forskal)]属硬骨类(Teleos-tei)等椎目(Isospondyli)虱目鱼科(Chanidae),此鱼在我国台湾出产很多。根据Herre(1935)的调查,“广东省养殖虱目鱼的鱼池,杰出的可达到每畝7吨的年产量,相当于每市畝2092斤,台湾也盛产虱目鱼,江浙地区却不产此鱼”在台湾的台南称虱目鱼为麻虱目,东港名为海港鱼。  相似文献   
27.
蚌(珠)鱼混养工艺邢湘臣(上海市水产养殖公司200080)近几年来,优化生产结构,综合利用水域,采取“蚌(珠)鱼立体养殖”,以鱼带蚌,以蚌补鱼,从各地经济效益来看,有了明显的提高。1池塘的选择进行蚌鱼混养的池塘,要求水源条件优越二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  相似文献   
28.
我国淡水养殖渔业的混养组合及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湘臣 《生物学通报》1994,29(3):26-27,21
我国淡水养殖渔业的混养组合及品种邢湘臣(上海市水产养殖公司200080)鱼类混合放养,是提高经济效益,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混养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除增放鳖、鳗鲡、龟等外,又开拓出荷元鲤、丰鲤、异育银鲫、银鲴、细鳞斜颌...  相似文献   
29.
昆虫食品,古来有之,今已席卷世界各地,成为风靡一时的美味佳肴。原始人爱吃昆虫据报道,美国考古学家从原始人粪便化石中发现,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嗜好吃各种昆虫,其中最常吃的是娱蚣、白蚁和蝗虫;此外,还有胡蜂、蜜蜂和水蜡虫幼虫。看来,数十万年前,人类早已是“昆虫美食家”了!从我国史料记载来看,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人们就有食蚁卵的习惯,并作为珍馐,供“天子馈食”和“祭祀”之用。  相似文献   
30.
蚯蚓外传     
邢湘臣 《化石》1992,(3):18-19
蚯蚓,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释:“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娄妇丘,故名蚯蚓”。其实,蚯蚓曾有多种称谓。《尔雅》称“螵蚓”、“(?)蚕”;《吴氏草本经》呼“附蚓”。如今江西九江一带叫“(?)子”;浙江宁波称“呼啰”;江苏宜兴、扬州一带叫“塞蟪”;上海人通称“地龙”、“曲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以为蚯蚓会变成其他动物。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蚯蚓能“蜕变成鳗、鳝”。我国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续明道杂志》:“黄州有小蛇……乃老蚯蚓所化”。美国至今还有人相信蚯蚓能变成萤火虫。这实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