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1篇
  9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目的:探讨MHC Ⅰ链相关分子A/B(MICA/B)在胰腺癌(PD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ICA/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MICA/B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ICA/B在PD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58%(43/48),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不表达或微弱表达,癌组织与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差异显著(x2=36.069,p<0.001).MICA/B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x2=8.398,10.000;P=0.015,0.003),在早期、分化较好的胰腺癌组织中MICA/B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分化较差的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随着胰腺癌进展,MICA/B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到癌细胞周围的间质组织中,晚期胰腺癌患者MICA/B的表达水平较低甚至不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ICA/B表达程度与分化程度正相关(r=0.331).结论:MICA/B作为诱导蛋白通过MICA/B-NKG2D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在早期清除胰腺癌细胞中起重要作用.但随着肿瘤的进展,MICA/B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释放到肿瘤间质组织进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避.因而我们推测,MICA/B-NKG2D介导的免疫监视障碍可能促进了胰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85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自激光引入口腔治疗中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口腔硬组织中。由于激光杀菌、消毒等特性研究的广泛报道,近来激光应用于口腔软组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Er-YAG激光在口腔领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多方面的认证。该文就激光在口腔医学特别是软组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3.
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是乙内酰脲酶系的组成部分,催化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为相应氨基酸。节杆菌BT801的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是该菌乙内酰脲酶系中惟一具立体专一性的酶,也是整个反应体系的限速酶。通过PCR从携带乙内酰脲酶系完整操纵子的亚克隆质粒pUC18-169上扩增得到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基因(hyuC)片段,连接到载体pPIC3.5K上,经BglⅡ酶切线性化,通过PEG法转化导入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得到插入多拷贝目的基因的转化子。酶活性分析表明所得转化子具  相似文献   
854.
从我国北京、石家庄、河南分离出的23株小单孢菌,分别归为5个种,经鉴定认为是新种,分别定名为: 1.棘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lnoaurantiaca n. sp.); 2.暗黄紫小单孢菌(M.fulvoviolacea n.Sp.); 3.微暗褐小单孢菌(M.Brunnescens n. sp.); 4.柠檬色小单孢菌(M.eitrea n.Sp.); 5.暗黄绿小单孢菌(M. fulvoviridis n. sp.)。  相似文献   
855.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ABCB6,在转染的人黑素瘤细胞系株A375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获取cDNA序列,加入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获得ABCB6cDNA双链,再经过BglII、EcoRI双酶切PCR产物及质粒载体pIRES2-ZsGreen1,酶切产物经回收、T4DNA连接酶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G418筛选稳定表达ABCB6的单克隆细胞株,应用荧光显微镜鉴定ABCB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IRES2-ZsGreen1-ABCB6质粒经菌落PCR、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在A375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ABCB6构建正确,并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ABCB6的A375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ABCB6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56.
长江的铜鱼生物学及三峡水利枢纽对铜鱼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铜鱼在长江水系中分布广泛,在长江干流和汉江等一些支流中是捕捞的主要对象之一。作者对采自长江不同地区的铜鱼进行了分类性状上的比较,叙述了年龄和生长、繁殖、食性、洄游等生态学特性;根据在汉江丹江口水利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铜鱼种群动态特点,讨论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对铜鱼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保护长江铜鱼资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上一种重要危险性入侵害虫,已经入侵我国多年,并对我国社会多个方面造成危害和威胁。调查和明确红火蚁的分布、发生和危害是做好科学防控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明确了大(体长:5~6 mm)、中(3~4 mm)、小(2~2.5 mm)3类不同体型工蚁在死亡和活体状态下同一体积时的重量和数量差异性及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拟合2种状态下3类体型工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间关系的系列幂模型,其中大、中、小体型活工蚁的体积与重量之间关系模型分别为Y=0.2066X^1.09265、Y=0.2179X^1.2362、Y=0.1725X^1.0897,死亡工蚁的体积与重量之间关系模型分别为Y=0.2003X^1.2226、Y=0.0876X^1.3038、Y=0.1491X^1.2041;大、中、小体型活工蚁的体积与数量之间关系模型分别为Y=41.7252X^1.5681、Y=27.9203X^1.7075、Y=181.7866X^1.0187,死亡工蚁的体积与数量之间关系模型分别为Y=115.8781X^1.1245、Y=460.1223X^1.0039、Y=433.0574X^0.9595;大、中、小体型活工蚁和死亡工蚁的重量与数量之间关系模型分别为Y=390.6213X1.4699、Y=219.6564X^1.4133、Y=942.2587X^0.9267、Y=524.3954X^0.8803、Y=3005.7651X^0.7571、Y=1984.2138X^0.7818;并依据以上各个模型,计算、制作了2种状态3类体型时依据体积估测重量和数量,依据重量估测数量的分级表。  相似文献   
858.
k-gram方法识别microRNA前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RNAs(miRNAs)是动植物中较短的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性非编码RNA序列.第一个miRNA是通过实验手段发现的,然而通过实验手段识别miRNA在技术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不完整性.因此,miRNA基因识别需要寻求计算方法来弥补实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miRNA前体的识别方法.在构造识别模型中,把初级序列和序列二级结构相结合,采用k-gram方法把序列信息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然后通过特征选取方法提取特征,并用这些特征为miRNA前体的识别构造了基于SVM的识别模型.同时,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59.
生物多倍体诱导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多倍体的意义、多倍体基因组的形成、多倍体的人工诱导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多倍体诱变的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现状,并对生物多倍体诱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0.
Advances in Pollen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植物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有力武器,已成为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遗传转化所采用的受体系统,大都需要体外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基因型限制和遗传变异是该技术不可逾越的两大障碍。花粉管通道法可省去转化体的离体培养,不过、多数植物受花器结构的限制而难以经花柱注射DNA,只能向子房注射,并不是真正的“花粉管通道”。又由于此法外源基因的导入发生在授粉之后,因此该方法亦不属于花粉遗传转化。利用小孢子胚胎发生体系进行遗传转化与利用花粉作为外源DNA的媒介,继而、通过授粉受精获得转基因种子,是目前花粉遗传转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和活跃的研究方向。前者仍需要离体再生系统,后者则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再生机制,本文称之为花粉介导法(polen-mediatedtransformation)。该方法通过自然的胚胎发育过程获得转基因子代,避免了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转基因植株的嵌合现象。可望成为简便快速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目前对花粉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专门评述的文献较少,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综述。一、外源基因转化方法小孢子或由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是很有潜力的遗传转化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