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犬瘟热减毒疫苗对小熊猫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亲缘关系很近,其基因组为不分节、非重叠的负链RNA,长15 960bp,由6个基因组成,编码N、P、M、F、H、L蛋白.此外,还包括由P基因编码的V和C蛋白[1].由CDV感染引起的犬瘟热,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的犬瘟热(CD),但是伴随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犬瘟热病毒对动物流行病因素的适应,它的自然感染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危害也越来越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由于大熊猫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成了世界人民保护自然资源的象征.近年来有大熊猫发生CD的报道[2],研究大熊猫CD的预防是必要的.小熊猫作为浣熊科的动物,对CDV非常敏感[3].本研究通过犬瘟热减毒疫苗对小熊猫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探讨小熊猫作为评价犬瘟热弱毒疫苗对大熊猫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2.
黑尾近红鲌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测定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 :黑尾近红的含肉率为 70 74 % ;其肌肉生化成分 (鲜重百分比 )水分含量为 80 97%、蛋白质 15 92 %、脂肪 1 11%、灰分 1 0 1%、无氮浸出物 0 99%、比能值 4 37kJ/g及E/P 2 7 4 5kJ/g。肌肉生化成分含量与体长变化无明显关系。肌肉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量为 6 9 0 7% (干重百分比 ) ;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 34 81%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为5 0 39% ;四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 2 6 94 % ;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是 6 3 6 4。缬氨酸 ,苏氨酸和异亮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633.
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的分类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皮衣科Pertusariaceae隶属于鸡皮衣目Pertusariales。该科的主要特征是地衣体壳状,常缺乏下皮层;子囊器茶渍型,侧丝分枝结网状;子囊壁一般较厚,多为两层,顶部内  相似文献   
634.
为探讨哲罗鱼稚鱼的最佳投喂策略,设置了饥饿再投喂试验、饥饿再投喂恢复试验以及日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 饥饿再投喂试验中,各饥饿组未表现出补偿生长现象.但在饥饿再投喂恢复试验中,各饥饿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生长,其中S1/2组(饥饿1/2 d投喂1/2 d)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对照组接近,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表明在哲罗鱼早期稚鱼阶段(体质量0~2 g,水温9~15.3 ℃),S1/2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投喂方法.日投喂频率试验中,T3组(日投喂3次)体长、体质量的增加量以及特定生长率均最高,饵料转化率也相对较高.表明在哲罗鱼后期稚鱼阶段(体质量2~21 g,水温8.8~15.5 ℃),以日投喂3次为宜.  相似文献   
635.
大熊猫粪便中竹子咬节长短与年龄和种群数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列举了大量试验数据对用大熊猫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估计大熊猫年龄和种群数量的方法提出了疑问,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和粪便直径与大熊猫年龄(2岁以上)没有相关关系,也没有找到任何非线性关系。粪便中的竹子咬节长短是大熊猫的一个个体特征,也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的变量,它的波动较大,作者认为在野外调查工作中用粪便中竹子咬节长短去预测年龄(或年龄组)和种群数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36.
637.
对采自陕西秦岭地区的大孢蜈蚣衣属地衣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本属地衣8种,其中P.lobulifera,P.elegantula为陕西新记录种,P.venusta又被列入中国名录。本文给出了分种检索表及种的简要讨论,并附有作者鉴定的标本。  相似文献   
638.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块数的80.99%;其中属于主食竹种分布的斑块190个,约占竹类分布斑块的87.16%,利用斑块的82.61%.从不同月份大熊猫利用斑块的总面积来看,野化培训大熊猫经过了3个生态适应过程:恐惧期、探寻期和稳定期.具体表现为刚放入培训圈活动范围小,其后随机性较高,活动范围增大,随着对环境的适应,逐渐趋于稳定.由于野化圈的面积较小,生境结构单一,培训大熊猫的斑块利用频次除与个别斑块组成因子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之外,而与其它斑块资源均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39.
繁殖大熊猫的目的是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和保持遗传多样性。由于圈养种群中有自然交配能力的雄兽很少 ,人工授精则成为有效的遗传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单纯人工授精的效率。 1 998年至 2 0 0 0年期间 ,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对 7只大熊猫进行了人工授精 (每只连续 2d) ,精液通过人工采精方法从 6只不同的雄兽中获得 ,使用鲜精、冷藏精液和冻精多种方法进行人工授精。 6只雄兽的精液平均值是 :采精量 3.3±0 .5ml;精子密度 1 ,42 9.8± 2 35 .4× 1 0 6/ml;活力 81 .7± 2 .1 % ;运动状态 ( 0~ 5 ,5 =最好 )3 1± 0 .1 ;精子正常率 79 3± 9.2 %。对 7只大熊猫进行的 1 4次人工授精中 ,使用的精液体积为 2 4± 0 3ml;活力是 73.5± 2 .9% ;运动状态为 2 .5± 0 .1 ;每次人工授精总活动精子数是 684.2± 1 1 8.2× 1 0 6。 7只大熊猫有 4只受孕 ( 5 7.1 % ) ,共产 5仔。平均孕娠期 1 31 .5±9.7d ,每胎平均 1 .3± 0 .3仔。同时 ,运用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了 1 8只次实验 ,成功 1 2只次 ,产仔 2 0只 ,繁殖成功率为 66.7%。本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授精能有效地使不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参与繁殖 ,提高繁殖率 ,增加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40.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对电针镇痛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在痛和痛觉调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但迄今为止 ,电针 (EA)镇痛时中枢神经系统NO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工作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 ,观察向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O前体和供体物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以及血红蛋白 (Hb)、亚甲基蓝 (MB)等 ,对大鼠痛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试图探讨NO在中枢神经系统痛觉调制和针刺 (电针 )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1 材料与方法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拘 ,体重 2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