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物学教学和高考对实验有了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开放性实验设计上。现以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植物向性运动实验设计与观察”为例,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对玉米幼苗向光性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  相似文献   
92.
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帅  周材权  王维奎  胡锦矗  黄艺川  唐伦 《生态学报》2008,28(11):5632-5640
2007年3~12月,对四川竹巴笼自然保护区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进行了行为谱工作的研究,建立了矮岩羊行为谱及其PAE(posture,act and environment)编码系统。研究分辨和记录了矮岩羊的11种姿势,83种动作和118种行为,还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  相似文献   
93.
植被因子是USLE/RUSLE模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数值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广受关注。以广东省五华县源坑水小流域2011—2013年的径流小区次降雨水沙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径流小区C值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受降雨、植被类型的影响。研究表明:(1)不同时段间C值存在一定波动,其中旱季的C值均大于雨季,夏秋两季的C值较大,且较为接近。各径流小区的C值普遍存在11、8、7月较大,6、5、1月较小的现象,且草本植物C值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2)降雨量与径流小区C值呈正相关关系,桉树、松树、糖蜜草径流小区C值与次降雨量、各降雨量区间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349**、0.291**,0.912*、0.909*、0.822,相较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C值受降雨影响更大,仅以植被盖度衡量C值有待商榷。(3)相较裸土小区,桉树、松树、糖蜜草小区2011—2013年的土壤流失减幅分别为14.2%、21.5%、23.2%,其C值分别为0.814、0.748、0.772,3种植物中糖蜜草与松树均具有相对较好的水保效益,桉树的水保效益稍逊。  相似文献   
94.
许汉奎 《化石》2002,(4):13-15
腕足类是古生代海洋中分布最广、最常见数量也是最多的一种底栖动物。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志留纪、泥盆纪泥灰岩中的腕足类经风化后常一个个散落在地表 ,几乎遍地皆是 ,因许多化石其外形像一个个落地的石燕 ,所以老乡常称该处为石燕坡、石燕沟。但由于现生的腕足类数量极少、且罕见 ,所以1806年法国人杜美露称这类化石为腕足类 ,即希腊文的brachi(腕)加 pod(足) ,即Brachiopod也就不足为奇了。因它确与双壳类(壳)一样具有二个壳瓣 ,以保护其身体的软体部分。现生的双壳类很多 ,它们体内均有一大的…  相似文献   
95.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须花藤Genianthus laurifolius(Roxb.)Hook.f.地上部分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羽扇豆醇乙酯(工)、大黄素甲醚(Ⅱ)、β-谷甾醇(Ⅲ)、6,23-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7,8β-epoxysinogenin-α-D-oleandropyranoside(Ⅴ)、常春藤配基(Ⅵ)、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Ⅶ)和胡萝卜甙(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
Cultures of Rhizoctonia spp. maintained on agar media at 15℃ should be transferred every 4-5 months to ensure viability. This procedure could consume an excessive amount of time, and isolates that are transferred frequently may undergo genetic changes resulting in reduction in virulence. Therefore, methods for long-term storage (>6 months) are required.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More than 130 strains of Rhizoctonia spp.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 and the infected plant tissues in Yunn…  相似文献   
97.
云南省水稻纹枯病菌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来自云南省20多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130多份,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54个菌株。按菌丝融合测定法, 将54个菌株分为5个菌系:R.solani的AG-1 IA ,AG-1 IC,AG-6GW 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Bb, AG-I II。经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菌系对水稻、玉米、小麦的苗期及成株期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其中AG-1 IA, AG-1 IC, AG-I II 的致病力最强, AG-6GW的最弱。对这些菌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菌系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而同菌系不同菌株间却具一致性。由此说明,按菌丝融合与否区分丝核菌种群较之现行的其它分类法更能反映其遗传本质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8.
腕足动物Yunnanella和Nayunnella两属在我国分布很广 ,是晚泥盆世法门期重要的带化石之一。由于命名等问题 ,迄今 ,这两属的使用在国内外仍比较混乱。Sartenaer (196 1a ,196 2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提出 ,YunnanellaGrabau ,192 3和NayunnellaSartenaer ,196 1两属的命名是有效的 ,它们的模式种分别是Yunnanellahanburii (Davidson ,185 3)和YunnanellasynplicataGrabau ,1931。Yunnanell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异物同名 ,Yunnanellin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同物异名。研究认为 ,Sartenaer(196 1a ,196 2 )的观点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原则 ,应予采纳  相似文献   
99.
采用不同品牌、不同浓度的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进行叶面喷洒处理,利用植物效率仪(PEA)测试不结球白菜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并根据JIP-test参数分析光系统Ⅱ(PSⅡ)的变化,研究氧化乐果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毒理效应及残效动态.结果表明:除0.50%浓度氧化乐果外,其他浓度处理对不结球白菜叶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J相的相对可变荧光VJ和PSⅡ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呈显著增加趋势;而被PSⅡ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发能将电子从还原态质体醌QA- 送入电子传递链的效率ψo却呈显著降低趋势.两个品牌的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氧化乐果叶面喷洒处理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影响残效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在第9天至第12天逐渐消失.表明氧化乐果杀虫剂对不结球白菜PSⅡ的作用目标靶促进了QA向QA-的还原过程(VJ升高)以及QA-向QB 的电子传递过程(ETo/RC增加).  相似文献   
100.
白鲢鱼种对螺旋鱼腥藻摄食量和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过示踪试验肯定了白鲢鱼种能消化利用螺旋鱼腥藻之后,我们继续用放射性磷做了白鲢鱼种对螺旋鱼腥藻摄食量和利用率的示踪试验,同时做了鱼体自射线显影。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螺旋鱼腥藻是白鲢鱼种易摄食和消化利用的良好食物,是白鲢鱼种快速生长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