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LA对萝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以盆栽萝卜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布100~300mg/L ALA对萝卜植株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促进萝卜植株生长与其促进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关。ALA处理提高了叶片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并降低了光补偿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资料显示,ALA处理不仅降低了叶绿素初始荧光Fv、稳态荧光Fs以及两者的差值ΔFu,还降低了暗适应以及光照下的最大荧光(Fm和Fm′)和可变荧光(Fv和Fv′),但是不影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于中下部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LA处理植株叶片光合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高,300mg/L ALA处理还降低了光合相对限制值L(PFD)。ALA具有促进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双重特性,其中,前者提高了叶片光化学速率,后者增加热耗散量以及提高热耗散速率。另外,本试验结果显示,ALA处理提高了植株基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中下部叶片类萝卜素含量。以上参数变化说明ALA通过诱导光抑制保护机制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12.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8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室内测定该菌株培养液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小麦纹枯病菌在培养液中生长缓慢,培养6d后菌丝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89%,同时发现病菌菌丝生长畸形,出现断裂和细胞壁瓦解。双抗标记法测定该拮抗菌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发现该菌能够在根系中长期定殖。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感染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后宿主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第1天,中华卵索线虫的侵入引起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感染组酶活性是同期对照组的1.12倍; 但在随后的寄生期间,中华卵索线虫抑制了宿主的酚氧化酶活性,其中以第5天的抑制最为强烈: 同期对照组酶活性是感染组的1.52倍。对酚氧化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41.5倍,酶得率为12.7%,比活力为4 030.6 U/mg。  相似文献   
114.
离子注入L-乳酸产生菌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一株产L -乳酸的干酪乳杆菌L110Z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 ,在离子注入剂量为 1× 10 14 N+ /cm2 时 ,诱变效果较好 ,从正变菌株中反复筛选 ,得到了一株产酸量高的菌株L110Z5 ,产酸量达到了 92g/L ,比出发菌株产酸提高了 18.0 % ,经过连续传代试验 ,其遗传性状稳定 ,表明L110Z5是一株极具工业化前景的高产菌  相似文献   
115.
截头堆砂白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tis是世界性蛀木害虫, 也是我国主要危害木材的白蚁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我国截头堆砂白蚁补充型繁殖蚁的形成、生存、繁殖和扩散, 以及成熟群体的分飞, 原始繁殖蚁的形成周期和行为特点, 初建群体的形成、发展发育和取食行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并且对该种白蚁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为控制该种白蚁的扩散、传播和为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鸢尾(Iris L.)叶片取向与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鸢尾叶片取向对植株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影响.自然状态下,鸢尾的叶片不同取向影响植株对光能的截获;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相关;东西取向叶片的Pn要大于南北取向.南北取向的植株中叶片叶绿素(Chl a和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略高于东西取向.日进程中,各取向的叶片在一天中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光抑制.相对于东西取向的植株,南北取向植株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在两种取向的植株中,叶片东侧和南侧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下调幅度较大;PRI的变化量(△PRI)大小依次为:东侧>南侧>西侧>北侧.鸢尾植株取向改变了叶片倾斜角度,两者共同导致光能截获减小;同时,叶片光能利用效率下调和叶黄素循环增强,这可能是不同取向植株均未发生严重光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7.
柑橘全爪螨种群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柑橘园主要害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空间相关性,变程介于1.10~21.0m,其半变异函数主要符合高斯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中3月、8月和9月的聚集强度较大;种群空间格局动态显示,4月、10月为该种群的两个发生高峰期,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快速上升扩散。地学统计学方法能够应用于柑橘全爪螨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并有助于对该害螨进行发生预测与控制处理。  相似文献   
118.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根据植物反抗病毒入侵机制而开发的RNA沉默技术。它利用病毒载体携带目的基因片段在寄主体内产生双链RNA从而诱导目的基因沉默。该技术的应用依赖于植物体内发生的精密且有效的分子调控网络与合适的侵染条件。相较于其他的植物诱变技术,VIGS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目前不仅在模式植物中有所应用,而且在诸多其他的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中也有报道。此外,随着新的载体系统、侵染条件与检测手段等不断出现,VIGS技术越来越多的特点被大家发现,并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9.
能源短缺是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白蚁已进化出了独特而高效的纤维素消化系统,具有丰富的纤维素酶及其基因资源,因而,近年来白蚁内源性纤维素消化体系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不断有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报道。为了进一步推动有害白蚁控制新技术的研发,以及纤维素生物质新能源的应用探索,综述了白蚁内源性纤维素酶基因克隆、表达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0.
由于西药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出现,近年来,具有“天然药”特性的中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防龋中药的地理分布、生产加工工艺、防龋机制、药效对比研究和复方研究等方面就中药在口腔防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