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宋大祥教授主编的《The Spiders of China(中国蜘蛛)》一书已于今年4月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640页,包括330个图版在内,约百万余字。蜘蛛是陆生动物中除昆虫外最大的类群,在生物多样性、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及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我国虽自古代早已认识到蜘蛛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门蜘形学,只是在18世纪末才开始由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蜘蛛,而在国内,只是到木世纪70年代末才有较多的学者重视研究这一类动物。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发表的中国蜘蛛论文达数百篇。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72.
食物和温度对叉斑巨齿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叉斑巨齿蛛(Enoplognatha japonica Boes.et Str 1906)属球腹蛛科,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的农田,果园和森林之中,以结不规则网来捕食昆虫。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得知,它可以捕食多种作物上的害虫,故对这些作物上的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于叉斑巨齿蛛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较少,田中穗积(1973,1975)对田间生态作过观察,生活史作过部分研究;我们曾对它的生活史、生活习性、繁殖能力进行了研究(1985)。现就食物和温度对其个体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3.
斜纺猫蛛对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亚飞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6,5(2):149-153
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斜纺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1~2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及功能反应,捕食者自身密度效应和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斜纹猫蛛亚成蛛及成蛛对茶尺蠖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呈HollingⅡ型反应,模拟模型分别为Na=0.9195Nt/(1+0.004703Nt)和Na=0.92268Nt/(1+0.005081Nt)自身密度反应模型分别为E=0.5419P^-0.6052和E=0.5139P^-0.5  相似文献   
74.
筛器蜘蛛是农田害虫的天敌之一。我国农田中常见的筛器蜘蛛计有四种。现记述如下。 筛器蜘蛛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筛器和栉器。筛器是腹部纺器前面浅色的横片状器官,它上面有许多小孔,形似筛板,从孔内能抽出蛛丝;  相似文献   
75.
湖北省棉田蜘蛛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棉田蜘蛛的种类、发生、消长规律、各种环境因子对蜘蛛的影响,为保护、利用及棉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75—1977连续三年对湖北省三个不同棉区有代表性的四个县  相似文献   
76.
温度对三突花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1)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的卵在3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2)在15°-32℃恒温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历期逐渐缩短,脱皮次数也随之减少,以25°-30℃恒温条件下幼蛛的存活率较高;同一温度梯度下雄蛛的平均历期均短于雌蛛。(3)在28℃恒温条件下产卵率为最高,产卵量最高;25℃下孵化率最高,30℃下生育力最强。(4)三突花蛛在繁殖力上具有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对四种微蛛(草间小黑蛛)、驼背额角蛛、食虫瘤胸蛛和隆背微蛛)的卵袋形态特征及其护卵习性进行了较详尽的比较和描述,对于它们各自卵袋的识别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8.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4,13(2):103-106
纵条蝇狮Marpissa magister(Karsch,1879)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混合群体于11月下旬在杂草根下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蜘蛛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1.5代.雌蛛1生可产2~4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50粒左右,孵化率97%以上.该蛛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是25℃~35℃.  相似文献   
79.
《中国动物志·蜘蛛目·肖蛸科》的编著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该书由朱明生、宋大祥和张俊霞编著,于2 0 0 3年1 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 2页65万余字,包括分类特征插图1 74幅,电镜照片及彩色图片1 6幅。该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2部分。总论中综述了肖蛸科的研究历史、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及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6部分内容。各论中总共记述肖蛸科2 0属1 1 1种,内含2个新亚科、4个新记录属、1 0个新记录种和41个新种,并包括6种新组合和1 5个新异名。书末附有新种的英文描述及亚科、属、种检索表和中文名、…  相似文献   
80.
温度对蜘蛛抗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隐蛛科的白斑隐蛛、狼蛛科的星豹蛛,栅蛛科的栓栅蛛,球蛛科的八斑鞘蛛,皿蛛科的花腹盖蛛,园蛛科的角类肥蛛,肖蛸科的鳞纹肖蛸,蟹蛛科的三突花蛛,管巢蛛科的粽管巢蛛,猫蛛科的斜纹猫蛛,跳蛛科的纵条蝇狮等11科11种蜘蛛的385头成蛛,296头2龄幼蛛和126头亚成蛛共计807头蜘蛛分别在20 ℃、25 ℃、30 ℃和35 ℃ 4种恒温条件下作了的抗饥能力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蜘蛛的2龄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抗饥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呈负相关,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抗饥能力减小.(2)由于蜘蛛种类不同,其抗饥能力的大小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无论是2龄幼蛛还是成蛛,均以花腹盖蛛和鳞纹肖蛸抗饥能力最差;2龄幼蛛抗饥能力最强的是角类肥蛛;成蛛抗饥能力最强的是栓栅蛛、白斑隐蛛和角类肥蛛.(3)同一种蜘蛛,由于发育阶段不同其抗饥能力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随着蜘蛛发育阶段增长,其抗饥能力加强.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有蜘蛛都是以2龄幼蛛抗饥能力较差,亚成蛛次之,成蛛的抗饥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