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OD样蛋白(SOD-like protein,SLP)是从LAK 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自由基清除功能的蛋白.为阐明SLP的生化特性和确定其蛋白序列或基因序列,采用DEAE-Sepharose FF层析从LAK 细胞中得到部分纯化的SLP,并采用IEF等电聚焦电泳,活性染色,将含有活性蛋白的胶条直接免疫Balb/c 小鼠,制备抗血清并筛选得到多株有中和SLP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LP分子量约为67 kD,并测得pI约为4.2.  相似文献   
22.
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叶片蔗糖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内盆栽控水法研究了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和正常灌水(CK)4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枸杞叶片糖分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和光合参数的响应规律,为宁夏枸杞在干旱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降低了枸杞青果期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轻度干旱胁迫可提高枸杞色变期叶片果糖和蔗糖含量,而成熟期叶片淀粉含量则随着干旱加重而升高。(2)干旱胁迫降低了青果期枸杞叶片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降低了色变期和成熟期叶片酸性转化酶(AI)和SS的活性,但提高了色变期和成熟期叶片NI的活性。(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呈现:LD>CK>SD>MD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轻度干旱胁迫能促进宁夏枸杞成熟期叶片蔗糖积累和水分利用率提高,有利于更多光合同化物输送到果实中。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COX-2以及CD44v6的表达水平,探讨这三种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1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COX-2以及CD44v6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探讨了各基因在癌纽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myc,COX-2以及CD44v6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c—myc,COX-2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均与大肠癌密切相关,三者从不同方面对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
几种藻类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技术对莱茵藻、小球藻、条浒苔和紫菜等藻类的叶绿体蛋白核的超微结构及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藻类的蛋白核结构不同,显示了藻类蛋白核的多样性。蛋白核为球形或椭圆形,由蛋白质组成。莱茵藻、小球藻和条浒苔的蛋白核外围被淀粉鞘所包围,而紫菜的蛋白核外围无淀粉鞘而直接被叶绿体的类囊体所包围。淀粉鞘由淀粉组成,淀粉鞘的厚薄与藻体藻龄及增养状态有关系。在蛋白核中央,一般都具有由类囊体形成的孔道,使蛋白核与外界联系,小球藻和条浒苔蛋白核具有1条纵向孔道,而莱茵藻和紫菜为多条孔道。金相免疫技术检测结果显示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均在蛋白核及淀粉鞘区域中定位,表明蛋白核具有光合作用功能.  相似文献   
25.
作物干旱指标对西北半干旱区春小麦缺水特征的反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杰  张强  赵建华  王胜  赵宏  王静 《生态学报》2008,28(4):1646-1654
针对作物水分胁迫较为严重的西北半干旱区,应用CI301-PS光合作用仪对春小麦开花到乳熟期间的生理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近1个月的观测, 并研究分析了3种作物干旱指标叶水势、作物水分胁迫指数以及气孔导度随时间变化和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发现干旱胁迫增加时,叶片水分减少,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增大,叶水势降低,气孔导度有所减小.因此,气孔下腔的CO2浓度降低,作物净光合速率有所减小,不利于半干旱区小麦生物量的累积;三者相比,叶水势是反应西北半干旱区作物干旱最敏感的指标;受半干旱区逆湿现象的影响,9:00或之后一段时间观测叶水势和气孔导度对小麦等作物缺水状况反映得更客观.  相似文献   
26.
秋水仙素诱导的野生大豆根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萌发了4d的野生大豆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3d以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许多质体环绕细胞核分布,这些质体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粒,液泡的体积明显增大,有几个液泡分布的细胞核周围,少数细胞中形成网状粗面内质网聚集体;细胞核所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有的细胞核形状变得极不规则,从超微结构分析,这些细胞已具备了分化细胞的特征,而不再入于有丝分裂之中。  相似文献   
27.
萌发了4d的野生大豆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3d以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许多质体环绕细胞核分布,这些质体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粒;液泡的体积明显增大,有几个大液泡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少数细胞中形成网状粗面内质网聚集体;细胞核所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有的细胞核形状变得极不规则。从超微结构分析,这些细胞已具备了分化细胞的特征,而不再处于有丝分裂之中。  相似文献   
28.
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气相色谱(GC)法检测结果为 ‘宁杞1号’果实含8种糖,‘宁夏黄果’含7种糖,‘黑果’仅检测到4种糖;且成熟期枸杞果实均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2)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材料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各材料蔗糖和赤藓糖含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材料间差异各异。(3)不同果色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材料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材料间差异较大;从枸杞果实发育色变期到成熟期,供试材料AI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中性转化酶(NI)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黑果’保持着较低果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4)3种果色枸杞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红色与黑色枸杞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NI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果色枸杞果实中的糖种类与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AI活性升高有利于枸杞果糖的积累,转化酶在枸杞果实己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最具破坏性和难以治疗的神经疾病之一,尤其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对aSAH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包括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治疗)有所改善,但a SAH仍然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严重和显著的健康问题。aSAH后造成脑损伤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传统上,在动脉瘤破裂后3~7天内出现的脑动脉痉挛被认为是脑损伤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大多数的体内研究都着重强调了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在aSAH后的病理生理学或形态学上变化的基本机制。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发现最终将重点转向了早期脑损伤对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脑损伤从动脉瘤破裂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患者的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将从a SAH后脑损伤机制开始,回顾aSAH的研究历史,以及早期脑损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0.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果实为材料,利用RT PCR技术, 分离出枸杞己糖激酶基因LbHXK的全长序列(1 494 bp),该基因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9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3.88 kD ,理论等电点5.96; LbHXK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己糖激酶家族显著的特征,包含一个己糖激酶小亚基 (Gly91~Val228)和一个大亚基结构(Asn229~Asp476),该蛋白三级结构为V型,并且存在一个葡萄糖结合结构域;LbHXK与茄科烟草的同源性最高为93.36%。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LbHXK基因在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且组织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果实发育LbHXK基因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色变期(开花后约22 d)达到最高,随后到果实成熟期降至最低,且果实发育前中期显著高于后期。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枸杞LbHXK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