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8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冻融作用对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光影  郭冬楠  江姗  邵宗仁 《生态学报》2017,37(16):5411-5417
以小兴安岭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以及2003年、1992年、1985年开始进行排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为对象,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SOC含量基本不变。经历1,2,4,9次冻融循环后,-5—5℃冻融处理下,其含量比冻融前仅分别变化1.64%,9.68%,2.32%,2.17%,-25—5℃冻融处理下,分别变化2.55%,6.45%,3.00%,2.36%,表明短期的冻融交替对土壤SOC总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冻融前后,4种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占SOC的比重变化不明显(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LFOC含量先减少后增加,且9次冻融后略高于对照。1次冻融后,土壤DOC含量达到最大值,-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23.45,278.21,235.68,180.53 mg/kg,-2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14.75,256.93,238.25,204.44 mg/kg。此外,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占SOC比重在冻融前后变化也不明显(P0.05),但总体上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MBC占SOC比重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2.
采用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热扩散探针法,于2012年2月—2014年3月,对喀斯特地区天峨槭(Acer wangchii)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长期连续的监测,并同步监测了林分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太阳辐射(Solar)、风速(WS)、降雨量(Rainfall)、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天峨槭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树干液流为晴天阴天雨天,且均呈明显的"昼高夜低"变化规律;2)天峨槭树干的日平均液流量为5.08kg/d,不同季节表现为夏季((8.38±5.32)kg/d)秋季((5.16±3.99)kg/d)春季((4.86±3.77)kg/d)冬季((1.94±1.40)kg/d);3)月平均液流量为153.64 kg,年平均液流量达1838.40 kg;4)小时尺度下,影响晴天、阴天、雨天全天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都是Solar,但各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程度又因昼夜、季节及降雨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5)从年度范围来看:小时尺度下,Solar、Ta、RH、SWC_(10cm)和WS可以共同解释树干液流的63.50%;日尺度下,Solar、Ta、SWC_(10cm)和Rainfall可共同解释其68.50%;月尺度下,单个因子Ta就能解释其74.80%;且随着时间尺度的缩小,各环境因子入选回归方程的个数有增加的趋势,而对树干液流的解释程度(R2)则有降低的趋势。对比其他地区研究结果,其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差异都很大;但总的来说,无论在何种时间尺度上,Solar(或光合有效辐射(PAR))和Ta基本上都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且各环境因子对雨天树干液流的解释程度都不高,本研究亦如此;因此,以环境因子对雨天树干液流进行预测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误差,应特别注意土壤含水量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吴涛  赵津津  毛贤军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1):1877-1882
L-色氨酸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在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包含两类典型PTS系统突变(ptsHIcrr~-glf-glk~+和ptsG~-)的L-色氨酸生产菌,并对相关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PTS系统突变对菌体生长、L-色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副产物生成均有较大影响。与出发菌相比,ptsHIcrr~-glf-glk~+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25,提高47.0%,产酸38.5 g/L,提高25.9%,糖酸转化率16.7%,提高26.5%,乙酸生成略有增加;ptsG~-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00,提高17.6%,产酸33.4 g/L,提高9.4%,糖酸转化率15.5%,提高17.4%,乙酸生成略有减少。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大肠杆菌合成L-色氨酸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4.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对草地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 因此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科研价值。草地环境分别由地下土壤与地上植物变化因子作用于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 进而影响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人类活动形成的干扰可改变草地土壤性质与植被特征, 进而使得草地土壤微生物生境发生改变,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归纳总结, 围绕土壤性质、植被特征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阐述。并根据现有分析, 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为合理管理利用草地土壤与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外界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塔拉(Caesalpinia spinosa)种子为原料,研究了塔拉种子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塔拉多糖的抗氧化性质。以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木瓜蛋白酶法对塔拉多糖的脱蛋白效果。利用正交优化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法,对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塔拉多糖最佳脱蛋白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15mL、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6,蛋白脱除率95.19%,多糖保留率75.02%。通过对塔拉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发现塔拉多糖总抗氧化性较好,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栀子叶片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与液相色谱技术来研究黑暗条件下褪黑素对栀子叶片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褪黑素不仅延缓了栀子叶片的黄化,而且主要通过抑制类黄酮等生物合成途径上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减少类黄酮积累来延缓叶片黄化,这对黑暗胁迫下延缓栀子叶片的黄化提供实际指导,也为利用褪黑素对叶片黄化的控制与延缓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中小学生谷类食物摄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效评价和指导谷类食物的摄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密云区农村4所小学、4所中学的一、三、五、七年级577名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共完成558名学生和家长,有效应答率为96.71%。结果:1周7天均食用早餐的学生比例为72%;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偏食率均在50%以上;在学生身高和BMI指标上,学生和家长存在认知偏差,有统计学差别(P<0.01);5.2%的学生消瘦,17.4%的学生超重、20.4%的学生肥胖,只有57.0%的学生BMI正常,主要受到性别和谷类食物摄入量的影响。不同年级谷类食物摄入量不同,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加强对每日按时、按量食用早餐的宣传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共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以正确的食育知识进行引导、纠正偏食,做到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凋落物混合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食碎屑动物在凋落物混合分解中的作用,利用室内微宇宙试验,研究了食碎屑动物(等足类)对化学质量差异较大的两种凋落物(香樟和白兰)混合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0 d的分解,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平均分解率为52.1%,小于白兰凋落物的平均分解率(62.6%),显著大于香樟凋落物的平均分解率(33.6%)。添加等足类动物显著提高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香樟凋落物、白兰凋落物及两者混合的分解率分别提高14.4%、20.1%、22.1%。没有等足类动物参与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混合分解效应不显著,等足类动物的参与显著促进了凋落物的混合分解效应,混合效应值为8.6%。食碎屑动物不仅提高了凋落物分解速率,还通过摄食更多化学质量更高的凋落物促进凋落物的混合分解效应。  相似文献   
999.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儿童少年饮水的现状,研究表明,我国缺乏对儿童少年实际每日饮水的调查研究,需要根据实际饮水量及参考摄入量制定适宜我国儿童少年的饮水推荐摄入量。  相似文献   
1000.
Argonaute(Ago)是RNA诱导的基因沉默复合体(RISC)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RNA沉默通路中结合小RNA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对12个物种的85个Ago/Ago-like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结果表明,植物Ago可被分为3大分支,且基因在物种产生分歧之前就已经发生了重复. 3个分支之间高同义和非同义突变频率揭示了Ago蛋白家族功能的高度保守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拟南芥Ago1/2/4/5在不同发育阶段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Ago1在拟南芥幼苗和成熟组织中表达显著;与23℃(最适温度)相比,16℃(亚适温度)条件下,Ago1表达量显著下调,Ago5表达量则显著上调;在脱水胁迫下,Ago5表达量下调,Ago4表达量上调. 另外,根据5′端碱基类型不同,188 954个幼苗miRNAs和2 047 843个成熟组织miRNAs被分类. 结果显示,5′端为U的miRNAs在植物中的含量最多,这与Ago1表达量最高是协同的;16℃条件下,5′ 端为C的miRNAs和Ago5表达协同上调. 这些结果都表明,Ago蛋白及其偏好的miRNAs是协同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