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91.
为了解冷水河消落带水生苔藓植物的种类及其对水淹的耐受机制,对5种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在水淹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耐水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冷水河消落带有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11种,以水生长喙藓(Rhynchostegium riparioides)、深绿褶叶藓(Palamocladium euchloron)、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仰叶藓(Reimersia inconspicua)和大叶凤尾藓(Fissidens grandifrons)为优势种,平均优势度≥0.02。随水淹时间延长,5种水生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和MDA含量、POD、SOD和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但都高于对照,表明5种苔藓植物优势种经过长期水淹后,表现出较强的生理适应性,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表明,水生长喙藓的耐水淹性最强(D=0.953)。这说明水生长喙藓对水淹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作为冷水河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692.
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是广西蔗茅属斑茅和广西甘蔗属割手密的属间杂种,聚集了双亲的优点。本研究利用基于Alu-like的PCR鉴定方法对GXAS07-6-1及甘蔗与GXAS07-6-1的3份F_1材料进行真实性鉴定,基于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父本GXAS07-6-1及其3份F_1染色体组成及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份F_1材料为GXAS07-6-1的真杂种;父本GXAS07-6-1的染色体众数为62条,其中30条来自蔗茅属斑茅,32条来自甘蔗属割手密,核型分类属于1B,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GXASF_108-2-17、GXASF_108-2-22、GXASF_108-2-32的染色体数目为78~80条,其中69~71条来自甘蔗属,9~11条来自蔗茅属斑茅,3份F_1的核型分类分别属于2B、1B、1B,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父本GXAS07-6-1及3份F_1材料中均未发现有染色体的交换或易位现象。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蔗茅属斑茅染色体在亲子间传递过程存在丢失现象。  相似文献   
693.
694.
猪生长激素基因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猪生长激素(pGH)基因的cDNA进行测序,得到pGH cDNA的全序列,并与Seeburg等报道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然后利用具人工合成启动子和多角体蛋白XIV启动子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4构建出含pGH基因的重组质粒pX3/4-pGH.将pX3/4-pGH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AcMNPV-OCC- DNA共转染Sf9细胞,构建出既能形成多角体又能表达pGH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重组病毒AcMNPV-pX3/4-pGH-OCC+.感染重组毒株的Hi 5细胞可溶蛋白及其培养上清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细胞的蛋白电泳带的20.7 kDa处有一条猪生长激素特异带,但培养上清中没有.凝胶黑度扫描估测结果显示pGH蛋白占细胞可溶蛋白的4.48%.  相似文献   
695.
目的:探讨PESV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及凋亡调控因子bcl-2和ba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K562细胞,经PESV处理不同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检测BCR/ABL、Bcl-2、Bad 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ESV处理后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降低,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Bad mRNA表达增加.结论:PESV能降低降低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d表达,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96.
以伊犁薰衣草‘701’新鲜叶片为材料,对4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子梯度比较试验结合L9(34)正交优化设计,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退火温度、DNA、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最佳条件及配比筛选。结果表明,改良3×CTAB法是薰衣草高质量DNA少量提取的最佳方法 ;建立薰衣草ISSR-PCR扩增优化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包括模板DNA 50 ng,Mg2+3 mmol/L,dNTP 0.3 mmol/L,引物0.3 mmol/L,Taq酶1 U;扩增程序退火温度为56℃。运用本试验建立的ISSR-PCR优化体系,对5份薰衣草种质进行了初步验证,获得了良好的多样性扩增条带。  相似文献   
69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宝藿苷I对气管切开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A)、模型非用药组(B)、模型+宝藿苷I组(C)、模型+淫羊藿苷组(D),每组18只。制备大鼠气管切开插管留置模型。模型成功6h后给予C组宝藿苷I,D组淫羊藿苷干预,A、B组给与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在24、72、168h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1)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气管切开后B组大鼠肺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肺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且D组在24、168h均明显轻于C组(P<0.05)。D组在168h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与24h比较P<0.01)。(2)肺泡灌洗液IL-6、TNF-α含量:气管切开插管后大鼠肺泡灌洗液IL-6和TNF-α含量在三个时段均明显高于A组(P<0.05)。用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干预后,C、D组IL-6、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B组(P<0.05);且C、D组组内IL-6和TNF-α含量在72、168h明显低于24h(P<0.05);D组与C组相比,IL-6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TNF-α在72h、168h均明显低于C(P<0.05)。结论宝藿苷I和淫羊藿苷对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肺部炎症有一定疗效,其机制与抑制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有关,且淫羊藿苷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98.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4,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9.
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水质监测指示生物之一。传统的底栖动物监测以形态学为基础,耗时费力,无法满足流域尺度大规模监测的需求。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监测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在于采样方法简单、低成本、高灵敏度,不受生物样本和环境状况的影响,不依赖分类专家和鉴定资料,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多个类群进行大规模、高通量的物种鉴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方法、流程往往会产生差异较大的结果。鉴于此,着重分析总结了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监测底栖动物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样品采集与处理流程、分子标记选择、引物设计、PCR偏好性、参考数据库的完整性及相应的优化。并基于此探讨了提高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底栖动物监测效率和准确率的途径,以期为底栖动物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最后对该技术在底栖动物监测和水质评价中的最新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0.
底栖铜藻和漂浮铜藻生长与光合生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藻是构成"金潮"的关键种。为了探索"金潮"的爆发原因,采集同一位点的底栖和漂浮铜藻,在温度15℃、光照强度5000 lx条件下,经过7天培养后,比较了两类铜藻生长速率和各组织部位(新生叶、老叶、气囊、枝干)生长以及光合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漂浮铜藻的生长速率(RGR)为8.25%·d(-1),而底栖铜藻的RGR仅为5.79%·d-1;底栖铜藻叶片(老叶和新生叶)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漂浮铜藻的叶片;而漂浮铜藻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值显著高于底栖铜藻;相较于其他组织部位(老叶、气囊、枝干),新生叶在强光下拥有更高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max)和饱和光强(Ik);底栖和漂浮铜藻的生理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漂浮铜藻具有更高的生长能力,热耗散能力更强,新生叶片在强光下耐受能力更强,表明漂浮铜藻更适宜在海面环境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